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西医论文范文资料 与延安中西医合作运动始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西医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3

《延安中西医合作运动始末》:此文是一篇中西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传染病疫情当前,中医显身手

1944年开春以来,延安郊区农村出现传染病疫情.疫情最初出现在延安东南方向的川口、柳林、金盆等地农村,逐渐蔓延至河庄、丰富等地,并且病势极为猖獗.据1944年5月12日《解放日报》报道:“从一月到现在病死者已达500人,其中约有半数为最近半月中得病死亡的.”很快延安市也出现同样的疫情.五个月时间里,疫情导致延安县和延安市死亡人数总计685人,一时间人心为之惶恐.

经卫生部门统计显示,各地传染病病情大致相同,发病之初多为心痛头昏,上吐下泻,短则二三小时,长则二三天就死去.死亡者大多是妇女、儿童.从延安各大医院抽调下乡参和疫情防治的西医诊断认为,“病的来源主要是饮水不净.其次因群众不常洗衣.虱子繁生,得斑疹伤寒者亦众.”这是一个浮泛的常态卫生情况判断,并没有对此次疫情作出具体的确切诊断.

危难面前,中医发挥了补台作用.参和边区政府紧急疫情防治会议和防疫委员会工作的李鼎铭、毕光斗等几位著名老中医,从中医病理诊治立场出发,对疫情作出独立判断,因地因时制宜,开出特制药方,简便而有效,作为各医疗队下乡医疗急救方法.“据医大医疗队统计,在川口区三乡未经过治疗的病人死亡率占98%(60人中仅1人未死),而经过医疗者却只死去20%,其原因尚多由于群众迷信巫神拒绝复诊,或病势稍轻时即参加劳动,复发后难以医治而来.”(《解放日报》,1944年6月3日)

毕光斗(1879-1970),清末秀才,陕北名医,具有诊断透彻,下药准确,医德高尚之美誉,1940年6月倡议成立延安第一个中医研究组织“边区国医研究会”,并荣获边区模范医生称号,当选为边区参议员.1949年后在延安卫生所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批斗,所有医案和著述都被付之一炬.这个特制药方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当时的新闻报道受时代观念影响,宣传的重点是西医,没有关注中医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的特殊贡献.

实际上,在医药短缺的陕北农村,维系群众生命安全的主要医疗保障是中医.

民生危急,必须团结改造中医中药

1944年10月, 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陕甘宁边区现在婴儿死亡率高至60%,成人死亡率高至30‰,人民相当普遍地相信巫神.在这种情形下仅仅依靠少数机关部队的西医是不可能的.为机关部队服务是很重要,西医比中医是更科学,但西医如在这种情形下,不关心人民,不为边区人民训练更多的西医,不联合和帮助改造边区的一千个中医和旧式的兽医,就是实际上帮助巫神,帮助边区人畜的死亡.所以新形式和旧形式的统一战线是完全必要的,排斥、鄙弃也是错误的,我们的任务是联合一切可用的旧形式、旧人,而帮助、感化和改造他们.”(《解放日报》,1944年11月1日)

政策是由国情、区情决定的.当时陕甘宁边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情况是,150万人口,有巫神2096个,中医1074人,兽医54人,农村西医不及中医的1/10,机关部队医生共200余人,中药铺及保健药社共376个,并且,医生多居市镇,巫神散布于农村.巫神,主要是利用道教的跳神、捉鬼、画符、咒语等巫术活动,为患病者祛病免灾,降魔祈福.革命政权建立后,将其作为“二流子”,进行彻底摧毁和改造.中医则属于可以团结、帮助、改造的传统医疗队伍,是一种“旧形式”,但可以再利用.

1939年11~12月, 陕甘宁边区党委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医疗卫生水平的号召.实际工作中,只有延安各级各类机关、学校和军队响应执行着这一号召.1940年5月,延安防疫委员会成立.仍然局限在主要关注革命队伍里的“公家人”,以及延安市区范围.

1940年6月10~29日,边区政府民政厅主持召开“国医代表大会”,邀请各县国医代表及边区政府各卫生机关代表数十人参加,讨论中心为如何改进中医中药以促进边区卫生工作,并将成立中医研究会,以求中医中药的改良趋向科学化,及加强中西医之联系.互相帮助,共求进步.会议闭幕典礼上,宣布成立“边区国医研究会”.边区政府卫生处处长欧阳竞在讲话中说:“由于过去几千年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国医同其他科学一样,不能长足进展.但正由于有这样悠久的历史,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点我们不能完全把它抹煞,相反的要承继祖先的遗产,扬弃它,改进它.这就需要我们有组织的进行研究.使它向着进步的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科学化,被普遍视为中医改造发展的方向.会议通过国医研究会简章和工作提案,主要精神是,开办国医训练班,出版国医小丛书及刊物,呈请政府登记全边区国医及国药商店,大量开采及炮制土产药材,呈请政府严格取缔巫神法师之迷信误人,呈请政府统筹及普遍施种牛痘,国医研究会应和各卫生行政机关取得密切联系等等.

1941年5月, 政治局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五条规定:“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欢迎医务人才,以达减轻人民疾病之目的,同时实行救济外来的灾民难民.”这里将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列入 施政纲领文件.9月,边区政府据此批准执行《国医国药奖励优待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医士、医师愿脱离生产参加医疗机关或公营药厂工作者,享受技术人员之待遇,其家庭生活得按抗日军人家属优待之.”“医士自营药店或其他业务兼执行医疗业务,热心社会卫生防疫工作者,当地政府得视具体情况减少或免除政府法定之义务负担.”如果在医药上有所发明创造,可以申请政府奖励.

态度明确,施政纲领公开颁布,边区政府执行细则出台,但是医疗部门执行过程中,却明显出现中医和西医两个群体,两套人马,两个组织的分裂现象.

有边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参和组织的“边区国医研究会”成立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1941年9月,已由最初的会员40余人,发展到208人.仍然有很多中医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没有全部加入该组织.第二次国医代表会议,主要讨论国医科学化,沟通中西医学,中西医团结,共同开展医药工作等问题.参加国医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几乎都是中医,在打破中医传统保守观念的主张推动下,代表们纷纷将自己的“祖传秘方”讲了出来,向业内同行公布,提供给大家讨论研究.实际上,他们是在向科学看齐,向西医靠近,不惜对中医中药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奉献态度.

为了响应 号召,延安各大医院的西医代表数百人,另外成立一个组织“陕甘宁边区医药学会”,计划加强边区地方性疾病研究,进行边区医务人员之调查,加紧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从事营养研究,开展中药研究,建立医药图书馆,组织在职医务干部理论学习,等等.显然,这是一个新立的医学山头,是一个处于强势地位的医学群体,他们不屑于加入已经成立的“边区国医研究会”,宁愿和之遥相对应.

一个将信将疑,一个清高傲慢,中医西医两支队伍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合作.

李鼎铭向 进言中西医团结合作

生活中的偶然性,带来了历史的传奇性和人情味.

1941年初, 患肩周炎,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西医对此没有什么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傅连决定采用物理疗法为 医疗,如热敷、晒太阳、按摩等.

肩周炎困扰了 大约两年时间,后来是边区政府副主席,著名中医李鼎铭先生用中医诊治痊愈.据时任李鼎铭秘书的丁雪松回忆,“他在边区政府任职期间,给 和边区一些领导同志及群众看过病,被人称为医教巨擘.我记得一次 坐专车来接李先生去给 看病.她把车停在山下,自己爬上坡来.我住在第一孔窑洞,首先看见她,遂即迎出来,并去通报李先生.不久李老即由公务员扶着登车而去.”

中西医论文参考资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西医结合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

结论:延安中西医合作运动始末为大学硕士与本科中西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西医结合医师要取消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