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战火硝烟论文范文资料 与战火硝烟中桂花飘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战火硝烟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12

《战火硝烟中桂花飘香》:这篇战火硝烟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 《桂林抗战新闻史》(上、下)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多方面价值的新闻史专著,弥补了中国抗战新闻史研究这一时段的空缺.作者立论来自于调查研究,观点提炼于历史事实,运用全面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判断是非功过,揭示桂林抗战新闻史的本来面目,对于当下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关键词] 《桂林抗战新闻史》;桂林文化城;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陈学璞,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二级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学、文艺学、新闻学研究,广西,南宁 530022

[中图分类号] G21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5)06-0078-0004

近日看到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纳入中国新闻史研究辑刊的《桂林抗战新闻史》(上、下)(靖鸣、徐健、曹正文等著),精神为之一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1],仿佛闻到了战火硝烟中的桂花飘香.这部理念更新、观点新颖、史料翔实、精于勾沉的专著,以新闻学行家的客观公正的敏锐眼光、胸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爱国悲壮,第一次全面准确地叙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广西桂林的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研究辑刊主编方汉奇先生说:“收入《中国新闻史研究丛书》的这些专著,就是从后一时期近20年来中国大陆中青年新闻史学者的众多研究成果中筛选出来的.”“内容涉及近现当代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方方面面,既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史研究蝶舞蜂喧花团锦簇的繁荣景象,展示了中青年学者们的丰硕研究成果,也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少参考和借鉴.”[2]

《桂林抗战新闻史》(上、下)正是这样一部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较高新闻学和史学价值、值得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和借鉴的新闻史专著.

一、经过国家课题研究并结项后出版的填补空白之作

《桂林抗战新闻史》(上、下)是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成书的.其前身是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背景下桂林新闻事业史研究》.靖鸣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筚路蓝缕,团队攻关,经过3年的努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课题.主要经过靖鸣梳理、修改、增删、提炼,使文稿达到了出版的要求.

我认为这是一本“填补空白之作”,绝非跟着当下浮躁夸大之风,往书上贴金,而是坚持实事求是,给予它恰如其分的评价.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桂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气候和人文资源,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中心和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在桂林这个救亡活动如火如荼、文人学士云集会萃、文化事业盛况空前的地方,被誉为“文化城”而蜚声全国.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桂林文化城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学界对这一历史现象的研究一直十分关注.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出版了研究桂林文化城的大批著作.包括桂林抗战文化史整体研究,桂林文化城作家研究和戏剧、散文、诗歌、小说、歌曲等文艺研究.新闻作为桂林文化城的号角和尖兵,作为抗战文化的一条最受关注的重要战线,研究成果却有所欠缺,只散见为数不多的论文,未见一本有分量的专著.因此,《桂林抗战新闻史》(上、下)成为最早起步构建桂林文化城新闻学大厦之作.

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的新闻史研究工作者工作的重点.中国新闻史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一百多年来两岸三地出版的新闻史专著,从姚公鹤写的《上海报纸小史》起始,至今已在二百余部以上.到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大陆的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者陆续出版的新闻史教材、教学参考数据和专著,如李龙牧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稿》、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50位新闻史学者合作完成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本)、胡太春的《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徐培汀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韩辛茹的《新华日报史》、王敬等的《延安解放日报史》、张友鸾等的《世界日报兴衰史》、尹韵公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郭镇之的《中国电视史》、曾建雄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程曼丽的《蜜蜂华报研究》、马光仁等的《上海新闻史》、庞荣棣的《史量才传》、白润生等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上、下)、吴廷俊的《新记大公报史稿》和《中国新闻史新修》、陈玉申的《晚清报业史》,钟沛璋的《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等,累计已超过100种.其中有通史,有编年史,有断代史,有个别新闻媒体的专史,也有新闻界人物的传记.和此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像《新闻研究资料》《新闻界人物》《新华社史料》《天津新闻史料》《武汉新闻史料》等这样一些以新闻史料和新闻史料研究为主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新闻史专业刊物.[3]

地方新闻史是中国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新闻史研究,从已有的成果看,重庆、上海、武汉、香港等地由于其处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而引起学界高度重视,研究硕果累累.桂林由于地处南疆一隅,远离中心而受到学界的忽视,桂林抗战新闻史的研究比较薄弱.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才在桂林文化城和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中,对桂林抗战新闻史的研究有所涉猎.《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广西新闻事业史》等著作以及商娜红等学者的论文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取得了某些突出成果.然而,从这林林总总的著作中,尚未发现一本关于桂林抗战新闻史的专著.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桂林抗战新闻史》(上、下)弥补了新闻史这一时段的空缺.因为,它捷足先登撰写的是在中国生死攸关的重要时期和南方的特殊地点所发生的新闻史,这不是一般的地方新闻史、地方专题新闻史,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有影响全国抗战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意义的新闻史.

二、《桂林抗战新闻史》(上、下)的研究特色

《桂林抗战新闻史》(上、下)产生于调研报告,在科学研究中着重于调查历史的真相,详细地占有第一手材料,因而具有和一般的新闻史著作不同的独创性.

首先,立论来自于调查研究,观点提炼于历史事实.该书运用相当耗时吃力的文本考辨为主要研究任务的史学研究方法对报业史(新闻史)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具体呈现,穷尽归纳的方法,客观分析当时的媒介运作状况,并在发掘疏理文本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其发展特点和规律性的观点,形成有一定厚度和创新性的最终研究成果.研究者在确定选题、形成框架之前,对历史文献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收集、扫描、阅读、整理,不搞先入为主、主观定论.在绪论的第一节,可以看到“从全国各地迁到桂林出版(发行)的报纸”,从外地迁来的有《新华日报》(桂林版)《扫荡报》(桂林版)《救亡日报》(桂林版)《大公报》(桂林版)《自由报》《小战报》《艺术新闻》《国民公论》等;在桂林出版的报纸有《广西日报》(桂林版)《广西晚报》《克敌周报》《西南导报》《战地周报》《戏剧日报》《民众通俗报》《农民报》《民众晚报》等,共几十种报纸的来历、创办时间、创办人、出版周期和版数、主办单位、办报历程等,无不一清二楚.抗战前桂林只有几家报刊,在文化城期间,桂林的报刊激增到300多家.通过广泛的文本研究得出结论:“抗战时期,新桂系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国民党 的鞭长莫及,催生八桂大地成为国统区内地一小片文化绿洲.特别是一些受战火威胁的报纸和知名报人辗转内迁桂林后,使得广西桂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发展最为蓬勃的地区.”[2]

战火硝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战火硝烟中桂花飘香为大学硕士与本科战火硝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战火的硝烟的美句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