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惯用语论文范文资料 与顺应论视角下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惯用语德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惯用语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1

《顺应论视角下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惯用语德译》:这篇惯用语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公文的一种重要形式.政治文献是政府对外宣传其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涉及到政治影响和国家形象,因此政治文章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工作过程中格外谨慎认真.而我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一些承载深厚中华文化的惯用语,大大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本文运用顺应论理论分析评价*政府工作报告中惯用语的德译和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发现对于不同的文本类型,译者应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于本文研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惯用语的翻译,译者特别应该重视顺应目的语特定文本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惯用语;顺应论;德译;语言风格

1. 引言

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公文的一种重要形式,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由国务院总理宣读并接受人大代表的审议.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国外的许多政府机构及媒体十分关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各语种译本.如何趁着这股 “东风”对外宣传好自己,把握翻译主动权,抢占“舆论先机”,加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译作为对外宣传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在这大好时机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惯用语是一种语类,具有结构上的凝固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了突出的语言个性特征.由于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其内部结构和表义方式缺乏普遍的共性基础,惯用语的翻译难度更高.”[1]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时有出现惯用语的用法,如何在政治文本的上下文中理解翻译惯用语值得给予特殊的注意.国内学者给予了惯用语翻译大量的关注,但其中的一大部分研究脱离具体语境、具体文本,而另一大部分则重点关注文学文本中惯用语的翻译问题,鲜有研究政治文本中惯用语翻译的问题.

而专门针对政治这一特殊领域的文献翻译提出自己想法观点的许多学者,如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2]、王弄笙《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3]及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一书中第五章《政治文献翻译的“表达性”功能要素》[4]等又极少侧重惯用语的译法,只是在研究其他中国特色词汇或新词译法时偶或提及.

相比之下,专门针对该领域文献德语翻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只有王颖频,滕硕的《顺应论视角下网络双语展示中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以“中德文化网”为例》[5]和李维的《中国特色词汇的德语翻译策略探究》[6]有所涉及政治领域中国特色词汇的德语翻译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主要还是侧重文化领域中国特色词汇的研究.日渐细化的外宣工作要求我们针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因地制宜地提供贴近该文化、语言、国家的个性方案.再者德语是欧盟国家中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影响力亦不容小嘘.政治文章中中国特色词汇的德语翻译研究既是对翻译理论体系和外宣工作的完善,也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播价值.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何谓“惯用语”?学界对于“惯用语”的清晰概念一直没有达成较广泛的共识,我们无意卷入“惯用语”定义的争论中,对其意义的界定也无助于本文研究的深入.虽然对于“惯用语”概念的讨论暂未有定论,但学界对惯用语的一大特点——含带并在运用时多使用非字面理解的“深层义”[7]——比较认同.周荐在《论四字语和三字语》一文中所统计的数据也可证明一二:“《汉语惯用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年出版)收条目2,195个,其中三音节单位有1, 850个, 约占84.28%.这1,850个三音节单位中有少部分可归入词的行列,【等】,绝大多数都属于熟语的范畴.属于熟语的三字语,有约10%是没有什么比喻义的,【等】;另外的约90%都有比喻义,【等】.”[8]

根据苏培成的《标点符号实用手册》[9]和林穗芳的《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10] 两书本文总结汉语引号的用法如下:

1)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2)标明行文中强调论述的对象.

3)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而绝大多数惯用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其深层义,并非其字面义而是特殊含义,故在使用惯用语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其置于引号内,以体现使用的是它的特殊含义.本研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2搜集了1954年至2016年共48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从中提取所有带引号的词汇,并借助选择的词典工具进一步人工确定其中的惯用语.经比较市面上现有的惯用语词典的收录条数和出版时间,这里选用目前收录条数最多的温端政主编的《中国惯用语大全》作为确定提取词是否为惯用语的工具书.下图为收集整理的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惯用语使用情况统计:

搜集*编译局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的2010-2016年7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德译本,将它们与原文对比分析.*编译局全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成立于1942年,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翻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和领导人著作.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之一,*编译局发布的各政治文献的译本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1999年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出版的专著《语言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系统阐述了“顺应论”理论.同时他指出了顺应论的四个维度:语境因素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过程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11]“顺应论”中“语境因素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很好地解释了本研究侧重的语言风格的顺应,故本文选取顺应论分析、解释、评价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德译本译者的翻译策略.

3. 从顺应论视角看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惯用语的德译

《文体写作知识》一书中归纳了我国公文的三点性质,其三为“用语庄重严谨”,具体有“用语庄重”、“写公文不宜使用文学上的描*法”等要求.[12]刘宓庆在《文体与翻译》一书中谈及现代英语公文文体的特点时指出,“公文的制定者总是力求行文严谨,避免使用俚俗语及松散拖沓的句子,以免使人产生不严肃的感觉.”[13]Bernhard Sowinski在《DeutscheStilistik》(德语文体学)中谈到报告性文本(BerichtendeFormen)的特点时写道:“等überwiegt die sachliche Darstellung von Begebenheiten”[14](注重对客观事实的陈述),“Vermeidung der emotionalerDarstellung”[15](避免情绪性的描述),可见中英德公文的语言风格高度重合,都避免使用文学文本中喜用的描述性俚俗语.但根据第二章的图1“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惯用语数量”的数据可以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惯用语,虽然每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使用的惯用语数量不多,但与上述“严苛”的公文写作要求和国外同类政治文献相比,可以说这一“反常现象”出现的频率的确较高.

惯用语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顺应论视角下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惯用语德译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惯用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惯用语和谚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