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原论文范文资料 与昭通高原诗中云南精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原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3

《昭通高原诗中云南精神》:本论文可用于高原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高原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2011年,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对云南精神作了精辟阐述:云南精神就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云南精神来源于云岭高原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贯穿着彩云之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巾形成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品格,是云南人的魂魄.这一精神的提出,展现的是一种站得高、望得远、气定神闲、成竹在胸的全新境界.作为云南精神的诗歌呈现,在以傅泽刚为代表的“高原诗”创作中无疑自觉践行了这一精神.

昭通“高原诗”的先声:

傅泽刚诗歌的引领

傅泽刚是昭通作家群最早的代表诗人之一.他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昭通师专任教,1997年调云南行政学院工作至今.其诗歌之路已断断续续跋涉了30年,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他以“大剐”为笔名创作出雄浑厚重的“高原诗”,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后因种种原因沉寂16年.2007年复出以来则以本名“傅泽刚”频频发表高原诗歌,继续将独树一帜的高原诗推向全国,从而创造了一个笔名和本名交相辉映的诗人传奇.

傅泽刚1980年代中期开始“高原诗”创作,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报》、《诗神》、《诗潮》、《山花》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其中1990年在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学刊物《青春》发表头条组诗,1990年被诗歌名刊《星星》重点栏日“青年诗人二十家”推出,1991年《边疆文学》以《傅泽刚的诗》为题在重点栏目推出,出版有诗集《魂断高原》,曾获中国诗坛优秀奖等多种奖项,其高原诗在中国诗坛产生过一定影响.中国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在昭通作家群研讨会的讲话和接受媒体采访中,第一句话就提到傅泽刚:“提到昭通作家群,我就想到了诗人傅泽刚,还想到了昭通籍国学大师姜亮夫及前辈作家艾芜,艾芜南行经过昭通.我是读傅泽刚的诗认识云南昭通的”.陈建功还在大会上朗诵了傅泽刚的高原诗《高高的滇东北》:高高的滇东北/一朵巨大的向日葵/在城市的头顶高傲地开放/一条著名的大江经过这里/由此变得金光闪闪/任何一种 /要抵达这块天空的土地/都必须从岩鹰的翅膀上寻找勇气/鸡呜三省/脚踏四方/西南中国的壮丽山川/游龙一样合拢于此/随便吼一句山歌/都是云、贵、川的味道/高原人漫步天空/把太阳戴在头预/想一些远方的事情/或者哼一段火辣辣的山歌/那是城市陌生的声音/一字一句都是坚硬的石子/能把你心灵的峡谷/敲得叮铛作响/.这首诗较好地注解了昭通的地理人文特征.《诗刊》常务副主编、著名女诗人李小雨评价傅泽刚的诗写得很有气势.1992年,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时任云南省作协主席的晓雪专门为傅泽刚撰文写到:“我曾提出建立高原诗派,因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但我注意到在近几年活跃的青年诗人中,仍有诗人以高原之子坚持高原诗创作,大副(傅泽刚)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大副(傅泽刚)的高原诗写得雄浑、厚重和坚实,创造出深邃的意境,为读者打开广袤无垠的审美的想象空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好评如潮的欢呼声中,出于对诗神的敬畏和其它原因,傅泽刚却在1992年后淡出隐退诗坛,并且一隐退就是16年.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8年奠定了诗人大副的诗名,即使之后的16年作为诗歌隐者没有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但说到昭通诗人和昭通诗歌,诗人大副及大副诗歌却是不可或缺的.2007年9月傅泽刚复出文坛后,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文学核心期刊继续将其雄浑厚重的高原诗推向全国.2008年2月,傅泽刚发表在《诗刊》头条并被《新华文摘》转载的组诗《大高原》“以云南红高原为原生背景,展示了云南红高原苍凉雄浑的意韵,成为云南元素的地域符码和精神地理坐标,并为文字输血,壮阳了诗歌,表现出大气大美的诗歌精神”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华魂全国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可视作傅泽刚近期“高原诗”创作的代表作,是云南第一个被《新华文摘》转载的云南诗人作品.其中《金沙江》最能表现出这种大气大美的诗歌精神:任何构思都是浅白的金沙江/踩响思想和才情的高高低低左右跌宕的脚步/在人类以前就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了/铺开稿纸水澎湃而来的水/穿肠而过又渗透血肉的水使魂魄死而复生/透蓝明丽的天空下心灵的极地/我听到了金色的深沉轰鸣/一种比血管里的生命更恢宏更激荡的声音/天才的波浪金子般贵重而闪亮的波浪/洗涤我的诗歌贫血软弱的诗歌顿而生辉/真正的大手笔浪尖上挥洒自如的毫杆/在脱胎换骨的船声号子里书写人生//心是源水就不会断/一波一浪大片红土荡漾开来/我看见高原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散步天高地远/披一身日月星辰留一路潇洒风流/谁是深居简出的琴手石们牛羊牧人/心弦颤落的点点滴滴游牧在无边的风俗中/泛出江水的黄光淌出 的历史/丽江的石鼓怎样敲也没有回响/海可枯石可烂但谁也不能阻止脉搏的跳动和流淌/一辈子的努力就为一个去处那种心声/在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腹内叫人无法拿稳笔杆/人的 像两岸唱得寡淡无味的山歌/再平展湛蓝的天空跌进江水/我们就会听到一块玻璃粉碎的声音//面对一种人生上前还是后退/一些名字因此暗淡或者响亮一些诗歌/因此飞扬或者沉没金沙江/跨越你我们将进入另一种人生.复出文坛后的傅泽刚的“高原诗”创作因厚积薄发而呈“井喷”之势,更加成熟大气,人选《诗刊》社选编的《中国当代诗库》(2007卷)等重要诗歌选本.昭显的是“归来者”的劲歌,是对文坛更加有力的冲击波.

昭通“高原诗”大合唱:

个体对群体或多或少的影响

1989年傅泽刚和潘灵、李骞、胡性能、雷平阳、陈衍强、杨昭等人创办昭通诗人协会,被选为首任会长.最早关注这个群体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诗刊》.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文学刊物,《诗刊》在1994年第2期隆重推出了“云南昭通诗歌小辑”,集中刊发了陈衍强、李骞、樊忠慰、杨莉、成忠义、傅泽刚的诗歌共14首,并在“编后语”中写道:“在‘鸟蒙磅礴走泥丸’的滇东北高原,活跃着一批献身诗艺、乐此不疲的青年人.近年来,他们忠于生活,走遍高原,创作颇丰.现选发他们的部分作品,并祝愿他们继续勤奋耕作,结出硕果.”尽管此前《诗刊》已经发表过昭通成名较早的诗人麦芒、雷平阳、成忠义、樊忠慰的诗歌,但是这样集中刊发昭通地区的作品,并给予高度评价,这在全国都是十分少见的,对昭通诗群的壮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随着省内外报刊频频发表昭通诗人作品,随着昭通诗歌在云南文坛产生一定影响,昭通诗歌创作极为活跃,激发了不少诗爱者特别是大中专学生的文学梦.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傅泽刚的“高原诗”在全国的冲击波,对昭通其他诗人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雷平阳、陈衍强、尹马和夏吟:

高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昭通高原诗中云南精神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窦唯高原年轻相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