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管窥论文范文资料 与管窥金融科技三层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管窥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4

《管窥金融科技三层面》:本文关于管窥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金融科技的革新之处,只要分别从用户体验、另类融资、金融基建三个层面分析,则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其实绝不含糊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简称Fintech,是近年来金融及创投圈的新宠儿.根据KPMG的统计,此领域在2016年的总投资额接近250亿美元.但有趣的是,从几年前的互联网金融到现在的Fintech,一直难以说清其本质.P 、大数据、智能投顾、区块链等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名词,似乎很难让人摸透.

但金融最终为金融,科技最终为科技,两者关系密切,也许日益密切.然而由于本质上的差异,不可说是融为一体.金融科技行业给人忽而为金融、忽而为科技的印象,更多是人为的,或故意的.金融科技的本质可以从三个层面看:1) 用户体验; 2) 另类融资; 3) 金融基建.三者各有深浅,且不相互排斥.每一家号称从事金融科技的企业或金融机构,至少涉及其中一个层面.金融科技的革新之处,只要分别从这三个层面分析,则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其实绝不含糊.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又称UX,是金融科技最显然易见的部分,基本上是通过移动端APP提供金融服务.移动装置,一般是智能手机,是主要载体,以用户为中心,为在社交媒体和游戏成长的一代重新打造金融服务.

UX很容易被忽略的创新在于设计观念的突破,尤其是交互及服务设计.这些原本属于设计领域的观念,后来因为苹果、Ideo设计事务所以及游戏开发公司的开拓,逐渐渗入工程及科技领域.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指人机界面的互动,最常见的例子是移动APP的页面流转.智能手机的触屏性能彻底地改变了设计思路.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则更为广泛,它包括线上、线下整个服务流程的设计,也可以理解为设计全方位的用户体验.在中国,这类牢牢掌握用户体验的设计思维,很多时候又被称为互联网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出彩的UX并非金融科技企业的特权,也并非金融科技企业独有.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比较忽视零售以及中小企业的用户体验,容易给人官僚、冰冷的感觉,和以用户为中心的UX设计产生强烈的对比.因此,过去几年,拥有出彩UX的金融科技企业,如各类理财APP、炒股APP更容易获得年轻用户以及风投资本的青睐,并被冠上“创新”的美誉.

实质上,很多号称金融科技的公司其实是在华丽UX包装下提供传统金融服务.在中国,2012年至2015年此现象十分普遍.但经过几年的冲击,金融机构已经慢慢掌握UX优势.现在某些大银行的移动端APP并不亚于初创企业的产品.UX说到底不是金融创新,而只是金融创新的台阶.它的重点在于获取及留住客户,但金融业务最终不能以此度日.事实也证明,过分依赖所谓“互联网思维”、靠UX包装的金融科技企业最终陷入经营困境.

另类融资

另类融资是很多金融科技企业的实质业务.它之所以“另类”,是因为硬件、数据科学、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各方面的进步,让非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而很多国家的监管机构为免于被扣上“妨碍创新”的帽子,纷纷推出所谓的“沙盒” (也就是试验场),允许未经过正常牌照审批的企业尝试在特定条件下提供金融业务,例如:P 网贷、智能投顾、众筹、电子钱包等等.

从事另类融资的金融科技企业特别乐于模糊金融和科技的界限,很多打着“科技改变金融”的旗号,甚至宣称银行的末日已经来临.硅谷风的办公室、创业者的 、T恤牛仔裤的着装、轮轮融资的高涨等大有硅谷干掉华尔街的气焰.

但融资盛宴过后,本质依然.科技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不过企业提供的还是金融服务,最终就不能脱离金融本质,即风险的定价和买卖.

金融的基本原则就是金钱有时间价值,有时间则有未来,有未来则有未知,有未知则有风险;承担风险,则必须有回报.这份回报最终(也许经过很多 )由出让风险的一方付出,撮成买卖.这桩买卖的定价,就是风险定价,只是“货物”不是实物.而任何善于经商的人都会指出,买卖的定价不完全由理性的估值主导,其中涉及很多情绪、市场状况、谈判状态、资金流动性等非理性因素.此是人性使然,并不是西装革履换成T恤牛仔裤就能改变.

就拿近几年最炙手可热的P 网贷和智能投顾为例,前者最终是借贷业务,后者最终是资产管理业务.借贷赚的是利差,杠杆越高,利差放得越大,但风险也会越高.资产管理赚的是管理费,规模基数越大,管理费越高.如果客户同意,资产管理也可以赚资产收益.这都是金融行业最基础的道理,只是在“科技改变金融”的口号下一时被掩盖了.

至于谁可以在那些条件下赚利差或收益,是由牌照决定的.换言之,金融业务的收入模式基本上取决于牌照.所以,从事另类融资的金融科技企业,最终依归仍是通过牌照转型为金融机构.只是这意味着放弃科技企业的光环和高估值,很多人依依不舍而已.在美國,众多金融科技企业最终选择被“颠覆对象”的金融机构并购,是最好的例证.

既然科技改变不了金融本质,那金融科技到底改变了什么?简单说,金融科技彻底改变了,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运营金融业务的成本结构,而其影响极为深远.

以借贷业务为例,尽管剔除坏账可能引起的亏损,其运营成本,包括风险管理、资金协调、合规、IT系统、文档储存等等,一般极为高昂.如果把坏账估算进去,借贷业务(在没有利率管制的前提下)的利润实在微薄得可怜.也正是出于此考虑,美国的商业银行家才在上世纪90年代游说国会推翻Glass-Steagall法案,让商业银行能够从事利润更丰厚的投资银行以及资本市场业务.

但引进前沿的数据科学(即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后,借贷业务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风控人手的削减以及流程上的精简,大大提升运营效率.再配合出色的移动端UX,获客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低.然而,数据科学和移动端UX的火花并不止于此.移动装置可以即时获取社交、GPS等数据,出色的UX更能让用户反映各类偏好.

管窥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管窥金融科技三层面为关于对写作管窥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管窥成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