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角色定位论文范文资料 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能力提升策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角色定位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3

《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能力提升策略》:关于免费角色定位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角色定位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近期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步伐骤然加快,对大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不仅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常规工作,还承担着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的重任,要求辅导员要秉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工作理念,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协助学校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不但是推动辅导员从职业化、专业化向专家型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成功转型的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辅导员角色定位 职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11-0112-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1023

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一支特殊力量,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成才的指导和管理等多重工作任务.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常把辅导员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混为一谈,甚至有些院校直接将辅导员作为班主任使用.这看似无关学校发展的小事一桩,实际上是没有真正认识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的特殊使命和重要地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主力军埋没于日常事务管理之中,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角色内涵不断丰富,其角色定位已从最初的单一政治指导员向多元化具有“双重身份”的辅导员方向发展[1].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位辅导员角色,发挥辅导员独特的教育力量,就成为辅导员角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理念不成熟,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都处在改革和转型摸索前进的过程之中,准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使其努力回归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生活的指导者和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的正确轨道上来,不仅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和转型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贡献也将不可估量.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高校辅导员源起

探究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历程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以前.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诞生于陕北, 1937年1月随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在成立之初是按照部队编制形式来组织管理学员的,将学员分编成若干大队,大队下依次设立若干支队和中队;将中队作为学员组织的基层管理单元,并配备政治指导员.“抗大”政治指导员是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前身.

(二)辅导员的发展轨迹

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在人际交往中的身份及基于位置和身份的行为规范和模式,每个社会人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角色.高校辅导员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诞生的一种职业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了60余年,从最初的政治指导员发展到如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的辅导员.当前,高校辅导员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其角色和作用从单一走向多元,并逐渐向职业化、专业化方面迈进.笔者对我国辅导员的发展战历程的研究是在耿乃国[2]和初杰[3]两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展开讨论的.

一般来说,我国高校辅导员从诞生至今经历了雏形、成长、恢复发展及成熟完善四个角色演变的阶段.(1)雏形期的政治指导员.辅导员角色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由政治指导员延伸而来.当时的政治指导员作为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健康等全方位的工作.(2)成长期的政治辅导员.195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要求在高等学校设立政治工作机构——政治辅导处,随时掌握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动向.1961年,首次批复高校专门设置政治辅导处并配备政治辅导员.此时期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学生的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并且逐渐由党团员*向专职过渡.(3)恢复和发展期专*并行的辅导员.1978年恢复高考后,大多数辅导员已离开工作岗位,*在岗的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此时的辅导员角色处于混沌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980年《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的印发和实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新登上新台阶,组建一支又红又专、专职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成为当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通过改善工资待遇、重塑形象等措施鼓励辅导员重拾信心,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辅导员队伍得到稳步壮大.(4)成熟完善期双重身份的辅导员.2000年7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将辅导员纳入专任教师行列.2004年8月,党和国务院在16号文件中再次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不仅包含党政、团干部、辅导员,还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课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纳入进来,首次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界限进行了初步划分:辅导员宏观上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班主任则具体负责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申了辅导员、班主任的教师身份,把其视为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9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赋予了高校辅导员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三)辅导员的角色问题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日,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社会、高校、家庭、学生和辅导员自身对其角色定位期望的差异,辅导员角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4].笔者通过近六年的职业体验和资料分析发现,辅导员角色在其演变和实践中的定位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偏重一方”的倾斜定位,单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者只负责班集体的事务管理.二是“包打天下”的全包定位,辅导员沦为学生的“衣食父母”,履行多种管理职责.三是“清闲职位”空挂定位,辅导员成为某些学校解决编制的跳板,很多辅导员入编后很快转入教学岗,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部由班主任负责.实践操作中大部分高校趋向于第二类定位.归结这三种不当定位的原因不难发现,首先是很多高校没有真正把握辅导员这一群体的存在意义,没有发挥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其次是部分高校并没有很好地区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关系,使其工作界限偏离各自的轨道;三是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配置结构不合理,出现“团书记兼辅导员”“班主任兼辅导员”的尴尬局面.

角色定位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能力提升策略为关于角色定位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角色定位ppt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