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白日飞升论文范文资料 与白日飞升,紫烟沁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白日飞升范文 科目:论文范文 2024-02-06

《白日飞升,紫烟沁心》:关于免费白日飞升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白日飞升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重任担肩,“香道教父”刘良佑

谈及香道,香界人士无不对刘良佑先生肃然起敬并深怀感念.刘先生是台湾逢甲大学历史和文物管理研究所教授,数年前应邀在上海博物馆做研究工作,业余时间为自己制定的研究重点则是挖掘整理中国的香文化.2003年,刘教授提前办了退休手续后移居上海,在徐家汇附近购房置家.

我有幸多次造访刘府,刘教授精心营造的雅致环境令人流连,古典家具和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构成了一个非常传统的居家空间.茶几 是刘教授自己烧制的仿宋汝窑香炉:一朵盛开的荷花,盖子是一只亭亭玉立的翠鸟,若有若无的香气从鸟吻中逸出.啜了明前新茶,宾主移至另一间园景小室,他又开了一瓶法国波尔多红葡萄酒.我素不善饮,才几口就脸红了.“有点晕吧,而正是闻香的最佳状态.”刘教授笑得有点玄秘.

移轻四扇雕花门板,进入香室.香室的要求是透气而不通风,壁纸是以植物原料制作的,墙上悬了一面羊皮鼓和一张黑漆古琴.皮鼓素面朝天,刻录了草原上的呐喊.古琴型制规矩,琴面“蛇腹”清晰,看来年纪不小.一张徽作榉木束腰四仙桌上罗列着香具,一手可握的品香炉均为刘教授自己仿制的官、汝、定、钧,外加龙泉,釉面温润如玉,分别用来品鉴不同的香.还有同样材质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块纯银打造而成的七孔香插筒还是南宋的遗物,包浆幽亮,分别插着紫铜竹节款式的香匙、香夹、押灰扇、探针、顶花、灰铲、香帚.

刘教授从一个玻璃瓶里取出一段香料示客,长约八寸,木质密致,乳白带黄,从外形看和一般的白木无异.然后他拿起一把名为“云音”的大马士革钢刀,在香料上割了一片比指甲略大的木片,放进闻香炉内.据他说,香料的切割也至关重要,顺向、逆向、横向所获得的不同纹理会造成香气的差异.

此前炉内已经铺了用松针和宣纸煅成的灰,埋入一小块点燃的木炭,刘教授挟了香料盖在炭上面,埋灰后再用灰押轻轻押出放射状花纹的“小山”,循序渐进,纹丝不乱,操作时神情非常专注.此时,宾主四人已按礼仪坐定,我年少,居末座.

品香炉的传递是顺时针的,主人用左手传至主客的右手,客人右手接过来,闻香三次之后再用左手传于下一位的右手.一种古意盎然的仪式感让我兴奋不已,但正襟危坐——这是必须的.

当这只仿官窑品香炉传到我面前时,我的手在微微颤抖.按照刘教授的垂范,我右手紧紧握住香炉的颈,左手虚握成蒙古包状,盖住香炉口大半,移至鼻下,深深吸入,一股幽然古雅的香味迅速渗入体内又从脑门逸出.闭目凝神,脸向左侧,再将鼻腔内的余气排出.

“体会,再体会.”我瞥了一眼左侧的刘教授,脸上写满了期待和鼓励.其实不用他暗示,我的记忆在刹那间苏醒了,我仿佛身附羽翼,腾空而起,翩然穿过经幡飞转的雪域高原,置身于大昭寺 缭绕的经堂.

清幽缥缈的头香过后,第二次为本香,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第三次为尾香,回味悠长,诗意盎然等

“再过一会,你又会闻到另一种香味.品香的神奇就在于在半小时内,你能体会到不同的气息.香是有生命的,它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停和你对话,你用心和它沟通,它就会无保留地回报你.”刘教授如是说,品香炉开始新一轮的传递.

凭虚御风,涤除玄览.

品香炉内只有香气散出而看不见一丝烟雾,有烟者不能算是好香.宋诗里早已说明白了:全在炉烟未发时.一炉香闻毕后,换上另一种香,继续我们美妙的香气之旅.但要我具体形容那种气息,却是相当费力的事.

按照日本香道的规矩,在闻香过程中,要即时在裁成狭长条的香笺上写下心得.由于香的气息捉摸不定,一开始可以借用西湖十景来比喻,后来才用偈句来表达.但如何做到准确而有富有诗意,就需要灵敏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力,还有诗性的表达能力.刘教授将他自己累积多年的香笺给我看,往往是一个单词后,再用一句诗来解释.写好香笺,才称得上是闻香已久的“香客”了.

万水千山,顶上香料比*还难找

刘良佑教授何以对香文化发生兴趣?闲谈之间我才知道,刘良佑教授1946年生于重庆,排行老三,出生后次年便随母亲到沈阳,又一年后迁居北平、上海等地,1949年春再随父亲迁往台湾,在台南登岛后辗转于高雄、花莲、冈山之间,最后定居屏东,1967年就读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后进入艺术研究所.七十年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参和清代宫中档案的建档工作,得此机缘,他博览故宫典藏,获益良多,后又到器物杂项部门工作,开始研究明清瓷器、珐琅彩器、玉器等,并著有《中国器物艺术》《故宫所藏珐琅器之研究》等专著.1978年离开台北故宫后,刘良佑先后在文化大学、弘光大学、逢甲大学执教,在美国、瑞士、马来西亚等多个大学及岛内的东吴文化大学、中国学术学院等兼课.刘良佑真正研究香道始于1996年,时间并不长.但在这之前,他曾拜在张大干先生门下学画,1971年他才25岁,就在台北凌云阁画廊举办了首次水墨个展,引起宝岛艺术界的惊喜,两年后又在美国、荷兰举办个展,这是华人在美欧举办水墨展较早的一位,让西方人看到了中国水墨画在现代艺术观念渗透后的新走向.在挥洒丹青的同时,刘良佑又于1977年开始自学现代陶艺,很快在1980年举办了自己的陶艺作品展.

至于香道研究,据刘良佑自己说,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其实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但短短数年之后便拿出了《灵台沉香——中国传统品香文化和嗅觉之美》《品香之道》《香学会典》等香文化专著,被台湾香界公认为“香学第一人”.之所以在数年之内获此成绩,我想除了刘教授具有学术上的宽广度,还得益于他涉足世界文明古国发源地的探访,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

对于文明源头的探访,具体表现为对香的寻找和分享.刘良佑追随宋人丁谓的流放足迹,到了当时被称为天涯海角的海南岛——那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的沉香产地,见证了沉香的采集和制作.他还循着宋代海外香药贸易的路线来到越南、柬埔寨等香料集散地,在香铺内外研究来自各地不同香木的细微差异.他根据不同的原料配制、试验各式各样香方,还在民间寻找轶散弥久的古配方,希望复原历史场景.对于已为人们陌生的品香工具,他基本上是沿袭古制,但也在确保传承准确性的同时加入了创新和实用的元素,融入了现代人的嗅觉美学.对于品香的方式和工具,也再三修正、改良,并申请专利.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香学在中国的正统地位,重建香学程式礼仪.

白日飞升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白日飞升,紫烟沁心为关于对写作白日飞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白日飞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