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语境论文范文资料 与语境顺应论在涉外离婚答辩书翻译教学中运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境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2-03

《语境顺应论在涉外离婚答辩书翻译教学中运用》: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语境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涉外离婚答辩书涉及的语境复杂,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对学生施以理论和方法上的引导.本研究运用语境顺应论,通过分析涉外离婚答辩书翻译的过程,即比较语境差异和顺应译文语境,提出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语境顺应论出发修正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和改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语境顺应能力.

关键词:语境顺应论;涉外离婚答辩书;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65-03

涉外离婚答辩书是涉外离婚诉讼类法律文书的一种已经和涉外离婚起诉书、判决书等一同出现在本科涉外离婚诉讼类法律文书的翻译教学中.涉外离婚答辩书涉及答辩人对事实的认定或否定及抗辩的理由,对其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中西语境的差异,本科学生作为翻译初学者却缺乏语境顺应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语境顺应论是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顺应问题的理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运用语境顺应论,通过分析涉外离婚答辩书的翻译过程,提出教师培养学生语境顺应能力的策略.

一、涉外离婚答辩书翻译教学中学生语境顺应能力欠缺的问题

翻译的语境顺应能力是指译者能准确把握原文和译文的语境差异,并根据翻译时需要适应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的能力.涉外离婚答辩书的原文和译文语境差异很大,这给翻译教学带来了困扰.学生缺乏语境顺应能力,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忽略原文和译文的语境差异;不知如何比较原文和译文语境;不懂得怎样顺应译文语境.然而,教师却没能从理论角度引导并培养学生语境顺应能力,具体表现为:在教学理念上往往偏重实践而忽视理论,或者虽然介绍理论的概念、流派等基本知识,却忽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模式上,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练习为主,却忽视对译文质量的监控,其中包括译文的语境顺应方面的评价;在教学环境上,教师选择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忽视了营造原文和译文的语境,没能充分利用文本存在的外部环境.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语境顺应能力的培养,因此下文将在语境顺应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涉外离婚答辩书的翻译过程,讨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二、语境顺应论

根据Verschu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无论这种选择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无论它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1].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在这一过程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备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其中语言的顺应性是“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做灵活的变通,有策略地进行选择,从而满足交际需要”[1]的特性,“变异性和商讨性是条件和基础,顺应性是根本和目的”[2].从Verschuren的观点来审视翻译的过程,不难看出翻译是语言的连续选择过程,而且是双语或多语的多层面、多角度选择过程.因此,翻译过程运用这些观点有助于理解翻译的实质.Verschuren将语境进行了详细分类,具体分为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大类.这样的分类有利于人们认识各类语境的特征以及找出其中的顺应规律,同时为解决翻译教学中的语境问题提供了方向.

涉外离婚答辩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它是以译者为桥梁的当事人之间的交际,牵涉到中西两种语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语境顺应论来解析翻译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语境顺应能力.

三、涉外离婚答辩书的中西语境差异

答辩书是“民事、刑事或行政案件中的被告或被上诉一方在答辩期内针对原告或上诉一方的指控作出答复和辩驳的书状”[3].被告是答辩书的主体,又称答辩人;原告又称为被答辩人.基于不同的语言特点、社会习俗和规范、法律制度、当事人心理和认知等方面的因素,中西离婚答辩书呈现以下方面的语境差异:

(一)语言语境差异

语言语境包括信道和语言上下文.其中后者“主要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4].由于中西语言不同,语言语境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下面分析两种语言在线性序列上的差异.在线性序列方面,中西都注意语篇上下文的逻辑—语义关系,而中文离婚起诉书往往先说原因,再说结果,而英文离婚起诉书则正好相反.如:

例1:被告认为:无论原告还是被告都不是×××州的合法居民,也没有任何共同婚姻财产位于该州,因此该州没有对本诉讼的管辖权.

例2:(Defendant) Alleges that the State of ××× has no jurisdiction over the res of the marriage, as the marriage was contracted in Beijing, China, Defendant’s home.

(二)交际语境差异

根据Verschuren的观点,交际语境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中西离婚答辩书的交际语境包括答辩书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法律制度、当事人的心态、传统习俗、时间和空间等.中西离婚答辩书的被告和原告对交际语境的认知是不等同的,因此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比较.

1.心理差异.涉外离婚案中原告和被告的心理主要指他们认知离婚诉讼和表达愿望、诉求及情感倾向等因素.我国历史上的离婚立法长期以有责主义为指导原则,即使现代已经实行无责主义原则,依然存在答辩人或被答辩人以对方的过错为解除婚姻或抗辩理由的现象,抗辩双方有通过指出对方过错为己方赢得法庭裁决优势的心理.西方国家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无责离婚主义原则,答辩人和被答辩人不再热衷于以指出对方的过错为离婚的理由,而只需提出和证明婚姻是否破裂这一实质性理由.过错渐渐被视为财产分割、利益补偿和监护权判决等方面的依据.加之西方推崇友爱这一*原则,离婚双方的气氛日渐友好,心理更加平和.这些差异在下例中略见一斑:

语境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语境顺应论在涉外离婚答辩书翻译教学中运用为关于语境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境名词解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