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孔子论文范文资料 与孔子游文化书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孔子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2

《孔子游文化书评》:关于免费孔子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孔子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 《孔子“游”文化研究》一书对孔子一生之“游”及其思想史和文化史意蕴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书中论述的一些孔子之“游”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意蕴,为孔子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不少观点及孔子“游”行为本身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孔子 “游”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

孔子对游历、游学、游仕等活动的看法,可统称为孔子之“游”观,其所折射出的思想观念对后世文人具有范式性、纲领性的启迪和影响.《孔子“游”文化研究》一书着重分析了孔子之“游”在学术、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孔子“游”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一、孔子“游”的文化含义及功能

《孔子“游”文化研究》一书作者在对现存有关史料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孔子一生之“游”的经历、时间、地域、路线等问题都进行了仔细的考辨,对孔子之“游”的社会背景、历史因素、目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书第一章着重介绍了孔子“游”的文化功能及背景条件,包括“游”的客观价值及时代意义、问学功能、普及文教功能、政治文化功能等.

1.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并传播新思想.书中认为,“游”让人们获得了与自然、社会充分接触的空间和机会,对于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等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书中认为,只有当人们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与不同的思想主体、文化因子相碰撞、交流后,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论①.这种空间上的“游”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士人们的思想,为学术思想的不断更新、繁荣提供了外在条件.思想言论的自由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2.“学问以游历而实而大”的问学功能.访师问学、考察社会是孔子“游”的重要文化功能之一.孔子以“博学”著称,很大程度上做到益于其在长达四十年的周游列国途中“學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的坚持.作者于师号在《孔子“游”文化研究》一书中认为,孔子35岁以前之游历,问学是其核心目的和内容,所以说“游学”为孔子学识的一个重要来源②.正如孔子所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3.普及文教与安贫乐道的精神.收徒讲学是孔子一生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孔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首创平民教育,而且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其所主张的“学思结合”、“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重要教育方法,与其一贯的实践教学、游历教学相联系.此外,孔子把“道”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其曾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可见孔子的“重道”与“乐道”.

二、孔子之“游”观及“游”文化特征

《孔子“游”文化研究》一书在第三章着重介绍了孔子之“游”观及“游”文化的特征,多角度阐述了孔子对游历、游学、游仕等活动的看法及其文化特征.

1.游必有方,反对“佚游”③.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书中认为,孔子反对远游,特别是反对漫无目的、毫无缘由地游荡.通过孔子的言行可以推出,为了求学致仕、建功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辞亲远游当在“有方”之列.孔子在反对毫无目的地荡游的同时,也反对超乎合理程度的“佚游”.这里的“佚游”指的是超出个人身心承受能力与社会礼制许可程度的放荡游乐.

2.“比德”的游历审美观④.“比德”的基本含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⑤.自然孔子在游历的过程中对沿途的景物进行沉思,引发了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种种联想,产生了“比德”的游历审美观.其中,最突出的是孔子对于水的思考.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孔子借人的道德品德、情操赋予自然之水以道德意义.

3.盛德气象与君子风范.《论语》一书中先后出现40次“德”字,可以明显看出孔子尚德.“德”往往与君子品格联系在一起.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孔子在整个游历过程中,在与各国国君、大夫及师友交往问答的过程中所持有的温和、正直、谦恭等态度,他身上没有战国策士普遍存在的那种不讲原则、不择手段而汲汲于功名的风气,显示出了儒家君子的中正、谦和之风.

三、孔子“游”文化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和发展呼吁“游”的精神.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纷纷推出相关政策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党也结合各地生态文明开展的实际情况,于2014年起公式了第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名单.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强化社会认同感,与此同时,实地参观先进示范区的建设经验,多地考察示范区建设成果,对各地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发扬孔子“游”的文化精神,在“游历”中宣传、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想.

2.生态文明的建设应遵循“游必有方”的孔子“游”精神.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势在必行.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都有其特殊性.如何在特殊性中把握共性,发掘各地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潜在创造力,是当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游必有方”的精神及“比德”的游历审美观强调了游历过程中需坚持初衷、注重目的性、坚守“君子”德行,这对于各地方有关部分学习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优秀成果,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发展和创新,坚持“德”、“法”并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显做到尤为重要.

3.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坚持“盛德”的君子风范.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态环保问题的切实解决,只有切实解决好相关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源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对于企业而言,关注并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体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如何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经营获益的道德关系,是考验企业管理、决策者的重要课题.对于环保部门来说,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强抓生态环境治理,需要雷厉风行的改革魄力和行动力,需要坚持原则,以君子正直之气将改革进行到底.

四、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孔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先驱和奠基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态文明无论是理念的传播,还是建设实践的探索及生态问题的解决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我们从孔子“游”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合理的成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早日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注释:

①②③④于师号.孔子“游”文化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3:10,12,103,104.

⑤钟子翱.论先秦美学中的“比德”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2).

参考文献:

[1]于师号.孔子“游”文化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3.

[2]钟子翱.论先秦美学中的“比德”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2).

[3]李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5.

[4]本书编写组.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5]乔永平.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系统的构成研究[J].生态经济,2015(11).

孔子论文参考资料:

有关孔子的论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关于孔子的论文

结论:孔子游文化书评为关于对写作孔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孔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