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再分配论文范文资料 与制度型再分配理论基础和中国再分配制度改革建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再分配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4-10

《制度型再分配理论基础和中国再分配制度改革建议》:这是一篇与再分配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再分配不公是当前全球经济和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尽管人们对基于人道主义、发展机会均等、贫困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和谐理论的补缺型再分配普遍认同,但对于制度型再分配却存在严重分歧.“技术价值论”论证了制度型再分配的合理性,“需求层次论”则论证了一定条件下制度型再分配和效率的兼容性.尽管当前世界存在多种再分配模式,但只有广覆盖、普惠式的再分配制度才具有正义性和可持续性,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素质和文化传统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兼顾效率.我国等级式的再分配模式既不公平也无效率,必须尽快改革.只有加快改变传统福利思想,提高再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推进积极的社会投资,中国才能实现分配的正义,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赶超.

关键词:制度型再分配;分配正义;效率;“技术价值论”;“需求层次论”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2-0004-08

自2008年始,狂飙突进的第三波全球化日益面临严峻挑战,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再到英国脱欧乃至特朗普上台都是其集中表现.而各国M型社会的加速形成也导致民粹主义泛滥,从阿拉伯世界的颜色革命到美国弗吉尼亚骚乱再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独立风潮都反映了中产阶级的愤怒.再联系到全球性的经济紧缩,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日益猖獗的全球恐怖主义,传统的全球化似乎已陷入穷途末路.本次全球化危机依然由财富分配过度失衡造成,全球化虽然有效地加速了全球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扩大了国际贸易,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缓解了世界贫困问题,但由于各国在环保标准、人权标准、税收制度、市场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加上全球财富再分配机制尚不完善,快速推进全球化使各国政府的资本控制能力、财富再分配能力下降,传统福利制度瓦解,利益集团坐大,导致各国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消费严重不足,全球供求极度失衡,最终引发这次已持续9年之久且依然看不到尽头的全球经济危机.因此,要化解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继续稳步推进全球化,最关键的是要重构分配制度,缩小各国国内贫富差距,恢复全球供求平衡.

一、再分配的理论基础及其分歧

分配制度重构受到各国对分配正义的理解以及各国国情和全球治理机制完善程度的影响,其中分配理论是一国分配制度的基础.那么,怎样的分配才是正义的分配呢?尽管对初次分配的公平性,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存在很大分歧,但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资本垄断还是新自由主义强调的外部性、自然垄断问题,都承认初次分配存在缺陷并不公正,只不过不同学派在关于初次分配不公正的原因和程度上还存在较大争议.马克思主义者强调资本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是初次分配不公正的根源,新自由主义者则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并不是初次分配不公的根源,市场失灵导致的垄断和外部性才是初次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在经过近百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体制竞争后,市场经济最终取得竞争优胜并获得广泛认同.因此,当前主流经济学派尽管对于初次分配不公在程度上还未达成共识,但在初次分配不公的原因上基本达成共识.考虑到市场经济依然是当前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各国政府只能在尽量减少市场失灵的同时,通过再分配来纠正初次分配的不公正,实现分配的正义.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深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然垄断和市场失灵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性的贫富差距扩大和阶层固化日趋严峻,急需合理的再分配制度进行补救.因此,当前对于分配正义研究的核心应该是再分配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各国分配制度的建构.

再分配作为对初次分配的补救,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完善.尽管在不同发展阶段,再分配受到这样那样的质疑,但从总体上看,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力度越来越大,理论基础越来越牢固.归纳起来看,当前支持再分配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道主义.这是再分配最初的理论依据,主要基于人类共同体意识而产生的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同情,并因此要求对他们进行救济.这种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管子、孔子、墨子、孟子等思想家就提出了仁政思想,主张社会互助,对弱势群体进行救济,其中孔子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及至宋代,官府广设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慈幼庄、施药局等社会救济机构,覆盖生老病死各个层面,民间则广设义仓、义田、义学,救济宗族贫困者.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也宣扬人道主义,教堂和寺院本身就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慈善机构,当前在华人世界影响很大慈济慈善基金会、国际佛光会等慈善机构,都渗透着宗教的普世精神,成为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1].

2.社会和谐.工业革命后,由于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经济周期导致的大批失业已经超过民间和教会救助能力,大量贫民的存在不仅造成严重人道危机,也威胁社会稳定.为减少阶层冲突,促进社会和谐,政府开始出面有意识地救济穷人和失业人员,英国的《济贫法》成为现代福利制度起点.随着19世纪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各资本主义强国进行了激烈竞争.而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人阶级的壮大,社会 党的崛起,也对资产阶级统治形成严峻挑战.为缓和社会矛盾,增强国民凝聚力,各国資本家对工人做出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福利待遇,逐步建立起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其中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他国家纷纷仿效.二战后,各国进一步提高工人地位,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

3.经济发展.随着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殖民地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大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和社会消费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过剩最终酿成1929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正是认识到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了《通论》,颠覆了传统的萨伊定律,指出在工业化时代需求决定了供给,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扩大有效需求,只有通过加大再分配力度,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让普通大众拥有消费能力,才能实现供求平衡,根除经济危机.此外,凯恩斯主义者还指出,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反周期效应,可以在经济衰退期补助工人收入,维持社会消费需求,熨平经济波动.凯恩斯供求理论成为二战后福利国家兴起的重要理论依据[2].

再分配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制度型再分配理论基础和中国再分配制度改革建议为关于再分配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例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