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社会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会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社会学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2-13

《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会综述》:关于免费社会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社会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2014年10月10—12日,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河海大学、 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0余位学者,以“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为主题,就环境社会学学科建设和环境治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一、关于主题报告

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沈殿忠(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施国庆(河海大学)和崔凤(中国海洋大学)分别以《迈向复合型环境治理》、《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环境治理》、《断裂和替代:退湖渔民生计的转型》和《从快速恶化到基本稳定:论1989—2013年我国海洋环境的变迁》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洪大用对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历程和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国际比较分析、政策和实践分析等政策分析视角相比,他更强调历史分析视角的重要性.从历史角度来看,他将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划分为确立环境政策合法性、强调环境管理、初步整合和重点治理、进一步整合和全面治理、复合型环境政策稳步推进五个阶段.他进一步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制度设计表明中国的环境政策正在迈向复合型.这种复合型的环境治理,意味着我们要促进整个社会系统的变革,通过系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来推动环境保护.

沈殿忠探讨了国家治理视角下环境治理的现实性意义,从治理理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现代化四个层次阐释了国家治理和环境治理的关系.他具体解释了“政府中心主义”“市场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的环境治理理论,“立法导向”“执法导向”“司法导向”的环境治理体系,“决策制定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对策应变能力”的环境治理能力,以及“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第三次现代化”的环境治理现代化过程,并提出国家治理要更加关注环境治理、环境治理要更加关注国家治理、各个治理要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等阶段性结论.

施国庆基于对山东省东平湖部分渔民村的实际调查,借鉴可持续生计思想理论,重点分析了因东平湖生态环境保护而引发渔民生计断裂的实质,识别了断裂期内渔民各类型生计资本要素,明晰了生计断裂期渔民整体生计资本质量的变动趋势,以渔民群体归类应对、重建关键性生计资本、挖掘剩余生计资 量、压缩生计断裂期为生计转型对策的四个切入点,分别对渔民生计转型所需的政策、组织、人力三方面外部支持系统,以及具有替代功能的生计转型多样化方向定位进行了详细阐述.

崔凤(中国海洋大学)则依据国家海洋局的相关数据,从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主要入海污染物状况、主要海洋灾害状况、近岸不同海域水质状况以及海洋功能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1989—2013年我国海洋环境的变迁过程及其基本规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环境状况趋于稳定,但是波动起伏明显,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只有完善政策法规,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海洋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海洋环境的改善.

二、关于环境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理论研究对于当前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陈阿江(河海大学)强调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地方性,并从环境社会学的“科学性”和“中国传统”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指出环境社会学的科学性表现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三个方面.他认为,就环境社会学“人文”特性而言,环境社会学可从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特别是道家中汲取营养,还可以从现实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世界中,特别是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的历史传承中观察、提炼.

王晓毅(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基于云南和贵州的两个典型案例,从环境资源的角度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减贫过程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发展是一个通过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行动中反思并逐渐调整发展政策和项目是解决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可能途径.孟和乌力吉(内蒙古大学)通过对内蒙古正蓝旗HER嘎查牧民日常牧业活动和环境行为进行 ,认为知识、意识和行为之间的严重脱节是现代环保活动的致命弱点,为此需要创建一种传统生态素养和现代环境行为相结合的,以因地制宜、社区为本位的生态实践教育模式.

环境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对环境社会学自身性质、特征的研究上,还表现在和环境社会学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上.顾金土(河海大学)对环境社会学的姐妹学科——环境社会工作的属性、使命和行动进行了分析.张雯(上海海洋大学)则对近百年来的环境人类学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环境人类学具有关注全球化和现代化、综合性的分析视角等多种新特点,从“生态”到“环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人类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和近30多年来人类学的自我省思以及全球化的加剧密切相关.

三、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政策

气候变化是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重要表现,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多位学者从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治理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唐代兴(四川师范大学)认为,目前所面临的各种环境灾害都和气候逆生态化相关,而造成气候逆生态化的根本因素是持续不断的高碳排放和全面污染,因此,减排和化污构成恢复气候、治理灾变环境的双重方式.王琰(南开大学)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学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等分析框架,在世界范围内解释细颗粒物污染现象的影响机制.高娜(东南大学)则以日本四日市市为例,从环境污染抗争期、环境污染改善期以及环境时代期等阶段,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社会性讲述活动在四日市市从“重污染城市”转化为“环境重生城市”中的变化过程,指出环境污染的社会讲述是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污染治理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种环境变化现象,还是政治利益机制的体现,能够影响环境政策的制定.蔡华杰(福建师范大学)梳理了气候变化怀疑论的类型,并对其本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气候变化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气候变化怀疑论和保守主义的“联姻”,意在巩固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大工业的地位,并维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永恒性.吴柳芬(中国人民大学)通过雾霾政策的制定,对中国环境政策制定的模式及其呈现出的一些新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公众参和不仅对我国环境治理结构及环境政策制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揭示更广阔的政治及社会运作机制.

社会学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学概论论文

社会学毕业论文选题

社会学论文选题

我眼中的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3000字

社会学期刊

结论: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会综述为关于社会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十大考研没出路的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