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微卫星论文范文资料 与EB病毒、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和淋巴瘤相关性进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微卫星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1-10

《EB病毒、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和淋巴瘤相关性进展》:本论文可用于微卫星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微卫星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关键词】 EB病毒;MSI;淋巴瘤;相关性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593-04 中图分类号:R733;R37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4.054

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儿童、青年、中老年人均可发生.目前淋巴瘤是我国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且淋巴瘤类型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由于PCR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科研技术的广泛运用,研究发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某些类型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NK/T 细胞淋巴瘤等)的发病与发展有关.现就 EBV 感染相关抗原、EBV相关性淋巴瘤、EBV与MSI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EB病毒与微卫星的生物学特性 1.EB病毒 EBV是一种嗜人B淋巴细胞双链γ DNA 疱疹病毒,人类普遍易感.EB病毒包括11个基因,编码6种核抗原(EBNA1、EBNA2、EBNA3A、EBNA3B、EBNA3C和EBNALP,3 种潜伏膜蛋白(LMP1、LMP2A和LMP2B),2种多聚核苷

--------------------------------------------------------------------------------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合同编号:Z2013769);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百科计字(2013)1号)].

作者简介:罗春英(1977-),女(苗族),贵州省铜仁市人,讲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病理.酸RNA(EBER1和EBER2).EBV通过gp350结合B细胞受体CD21,感染B淋巴细胞后,EB病毒DNA结成环状结构并自我复制[2],EBV在受染细胞中合成EBV早期抗原、EBV壳抗原和EBV膜抗 原,然后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而释放,导致受染细胞的溶解死亡,此为EBV的增殖性感染.还有一种状况叫潜伏性感染,即病毒在受染细胞中不增殖而表达多种基因产物,产生抗原.有研究报道90%以上的人曾感染过EBV,且大多数为潜伏感染[3].EBV感染宿主后产生的抗原中,研究最多、与疾病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潜伏膜蛋白(EBV Latent menbrane protein,LMP)和EBV基因编码的核糖核酸(EBV encoded RNAs,EBERs)[4].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肿瘤有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某些类型的T细胞淋巴瘤、鼻咽癌和胃癌等.

2.微卫星 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I)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简单串联重复DNA序列,重复单位为1~6 bp,重复次数不超过60次,片段长度通常小于350 bp,它们一般处于可积累中性突变的非编码DNA区域,在人群中呈高度多态性,并且稳定遗传,可用于个体鉴定.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错配修复(Miatch repair,MMR)基因有缺陷后,同一微卫星位点在同一个体的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之间,因微卫星位点重复序列的插入或缺失而导致整个基因组处于不稳定状态.目前普遍认为微卫星改变是基因重排及变异的来源,微卫星可能通过与特异性蛋白质结合或改变基因的结构和位置而发挥其基因调控作用.基因内或基因附近的微卫星DNA的不稳定,可能诱发这些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的改变,如通过TGFβ22ⅡR、IGFⅡR、BAX等基因异常参与细胞生长、凋亡过程,从而引发疾病.有研究表明[5],编码区微卫星不稳定性能使基因发生移码突变,从而产生截短蛋白,导致靶基因的失活.

EBV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及其致癌机制 1.潜伏膜蛋白1(LMP1) EBV 主要通过LMP1诱导B 细胞转化.LMP1是EBV潜伏感染中编码的分子量为 63 kD的跨膜蛋白,由氨基端、跨膜区、羧基端三部分组成.氨基端可将LMP1定位到受染细胞膜上,较长的羧基端激活区可激活诸多信号通路.LMP1通过激活 NFκB 信号通路而影响P53基因,从而干扰正常细胞周期,使宿主细胞增殖、凋亡失衡;LMP1还可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而启动PI3K激酶磷脂酰肌醇通路,从而促进有丝分裂的发生[6,7,8].LMP1目前已经被证实为EBV致癌的关键基因,LMP1在胃癌、甲状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中都有阳性表达.

2.潜伏膜蛋白2(LMP2) LMP2 基因编码两种蛋白:LMP2A和LMP2B.LMP2A含有受体酪氨酸激活区(ITAM),该激活区磷酸化后可募集并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PTKs,从而调控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EB病毒编码的核糖核酸(EBERs) EBERs是由EBV自身编码、组装而成的核糖核酸.EBERs对宿主的主要影响是抑制蛋白激酶的激活,下调转录起始因子α 的磷酸化,从而起始转录,有利于EBV在宿主细胞内持续感染.其次EBERs还可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达到抗凋亡效果[9].

4.EB病毒核抗原1(EBNA1) EBNA1与EBV基因组的复制和稳定性有关,可维持EB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环化,利于EB病毒的潜伏性感染.有研究报道在EBV感染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增强,推测EBV编码的EBNA1抗原通过上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而起到抗凋亡的作用[10].关于EBV引发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有研究报道EB病毒通过EBNA1抑制IKKα/β磷酸化而抑制感染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使受染细胞出现生长、分化异常,从而促进肿瘤发生[11].

微卫星论文参考资料:

微信营销论文

微信投稿平台

微信投稿

微杂志

关于微博的论文

结论:EB病毒、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和淋巴瘤相关性进展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微卫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微卫星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