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流动人口论文范文资料 与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流动人口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3-16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和分析》:这篇流动人口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当前,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之间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普遍面临难以融入城市的问题.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后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88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2-0-02

1 研究背景

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比上一年减少了171万.这是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主要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使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落户转化为新市民;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西部等人口流出地区的帮扶力度,相当一部分的低收入群体在本地实现了脱贫致富;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人口结构与人口比例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是近两年流动人口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虽然流动人口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流动人口依旧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根据现代推拉理论,人口流动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更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实现这些的基础便是流动人口能够更好地完成社会融合,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身份和地位上的融合,其次达到生活和生产方式的融合.

2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

在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方面,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依旧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那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因素会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产生影响.

2.1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设置的流动壁垒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设立之初严格限制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能使流动人口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众所周知,居住在城市里面的流动人口大多数都是一些低收入和教育水平较低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流动本来就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压力.進入城市以后,还要承担自身的生活、医疗问题,对于一个随迁家庭来说,甚至还必须承担子女在城市里面的教育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城市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所为之付出辛勤汗水的城市却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礼遇.每个城市都存在成片状分布的流动人口聚居区,这些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显著特点是人口稠密、环境较差、治安混乱,与高档小区和环境优美的文化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动人口和本地人的生活范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分界线,泾渭分明,缺乏沟通与交流,这样的状况无疑会阻碍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2.2 城市的“本土化”现象严重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城市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区分关乎社会资源的投入和比例.其实,在城市流入人口的初级阶段,大多数的基础城建工作是由流动人口承担,本地人口则大多数从事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对于政府目前对于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来说,这两类工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存在显著差别的,同样政府在进行利益分配时也自然会有所权衡.

中国的“本土化”观念自古就存在,特别是本地人口通常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和反馈方式,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而流动人口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形式,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低,其要求和建议往往得不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在制订政策的时候,更多时候会倾向于本地人口,而往往会忽视城市流动人口的诉求和利益.城市流动人口更多时候处于一种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对城市也就没有很强的归属感,社会融合的程度自然也就更低.

2.3 城市流动人口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足

大多数的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难想象,很多的流动人口都处于社会发展的底层,他们的收入微薄且极不稳定,在经济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的农村更是难以承担家庭的重担.迫于生活压力,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背井离乡,进入城市充当城市发展的“搬运工”.至于说真正落户在城市,成为所谓的“城里人”,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还没有考虑那么长远.

2.4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和心理适应能力不强

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进入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后要从农民转化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务工人员,面临着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方式的转变.从生活方式上看,他们要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节奏较快的现代化城市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临城市中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法则,而且还要承担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问题.从社会交往方面看,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呈现出封闭化和单一化的特点,由于自身职业的特点以及对城市本地人口的陌生感,他们很少与本地人进行交流.流动人口的业余休闲方式多选择与老乡或者亲戚打牌聊天,与大多数城市本地人的健身和短途旅游存在较大差别,因为经济状况,对生活的追求尚未上升到较高的精神层次.

同样,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很多流动人口认为他们来到城市就是打工挣钱的,在城市奋斗几年以后,还是会选择回到农村盖新房、赡养老人,在农村继续生活.基于此,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始于保持着一种“过客”的心态,与城市中本地人缺乏沟通与交流,很难形成“主人翁”意识,也很难产生幸福感,同时城市中本地人也会因为地域原因对流动人口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也就是这样的一种隔阂,加剧了社会融合的难度.

3 促进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建议

推动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不仅需要流动人口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从而积极融入城市生活,还需要政府在制度层面上尽量放开对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一些限制,切实保障城市流动人口享有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权利,消除本地人的歧视和隔阂.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流动人口论文参考资料:

人口和经济投稿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期刊

结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和分析为适合流动人口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流动人口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