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工匠精神视域论文范文资料 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工匠精神视域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4-15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工匠精神视域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方非遗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担当,要做到发展性传承的同时又能保持其活力及本真,需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传承非遗的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助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 非遗传承;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5-0063-04

作为培养具有一技之长、良好职业操守的职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方面必然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其专业建设更应该紧密地结合地方实际,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服装设计类专业是福建省尤其是闽南地区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特别是鞋服之都泉州的高职院校更要注重引领该专业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转型创新.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和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等非遗技艺的自然流失,对于高职院校相关的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而言,既是严峻挑战又是创新发展的新契机.本次调研意在呼吁和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自觉与地方非遗技艺相对接,在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地方特性的同时又能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有效推动更多高校建立起相关专业与地方非遗技艺对接的有效机制.

一、调研背景:高职教育为本土文化及非遗传承所做的贡献有待提升

现有可查的文献中关于高职传承非遗的研究很少,关于高校传承浔埔非遗文化的研究几近空白,尤其是对浔埔活态文化的传承主体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的实证研究更是寥若晨星.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浔埔”为主题搜索到相关文献为1条,显然关于泉州浔埔社区的区域文化研究还没有形成品牌及引起学界应有的关注,这也正是本调研开展的初始动力;以“泉州”为主题搜索到相关文献为1065条,其中有关浔埔的文献不超过10条,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对浔埔文化内涵建设的探讨和浔埔民俗文化的推介.其中亲赴实地开展田野调查的文章如丁毓玲撰写的《浔埔妇女:一个福建渔村的性别身份建构》以大量生动的浔埔女性的叙述为线索,介绍了浔埔男女*的分工及浔埔女性以滩涂养殖业生产活动为依托形成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具体描绘了浔埔渔村以动态的、生活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泉州海交民俗文化[1].林春蓉撰写的《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活态文化高校传承研究——以泉州浔埔为个案》专门探讨了浔埔活态文化进入高校传承的优势及困境,通过对浔埔活态文化内涵、传承主体及高校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传承地方非遗的具体设想及可能性[2].本研究是在对以上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现有关于浔埔非遗文化传承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实践的探索总结.总体看,我国学界近些年来对于地方非遗高校传承的研究主要偏重于理论上的探究,实证研究虽然也有人涉足但是成果不尽如人意,故本次调研期望能立足于地方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和科学知识优势,借助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实训教学这些平台,更加深入地去了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传承地方非遗对接机制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及有效途径,以期为推动高职教育服务于本土文化及非遗传承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调研目的: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课堂引入非遗传承教育模式

传承和保护非遗从根本上说就是守护特定的族群社区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思维理念,简言之就是守护这一族群共同的精神家园.本研究关注的非遗——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辅相成.所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更要重视保护和传承民间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非遗文化进入高校寻求更有效的传承方式成为大势所趋.发端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浔浦女生产生活习俗”于2008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是该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但本调研组通过与浔浦女服饰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黄晨交流之后,发现目前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面临后继乏人和部分失传的严重危机.浔埔女服饰已经失传的技艺及物件如下:“公鸡鞋”是一种绣花鞋,因鞋头前端翘起,象征公冠,称为“公鸡鞋”,现在几乎找不到了;“新娘装”因一生只穿两次,最后穿着于逝世入土之时,衣色为传统节日惯用的红色,绣有凤凰等吉祥图案,因一生只穿两次很少流传下来,且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的浔埔女改做婚纱,逐渐放弃*传统新娘装,市场疲软导致面临失传;“鱼形梳”是浔埔女的梳子,最早是鱼形的,老年浔浦女常用黑色的鱼形梳,现在已不拘于鱼形,现存完好的鱼形梳已经是凤毛麟角.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和撰文,为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对接尽点绵薄之力,也希望能够推动更多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并成功构建多种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传承非遗的教育模式,进而将传统工匠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引入高校课堂,达到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调研内容:探索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及传承人和黎明职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对接的可能性及有效途径

(一)关于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的地位和困境的了解

2008年“浔埔女生活习俗”荣登文化部公示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5月,福建省政府公布的第三批非遗项目传承人名单中包含了第八代传承人黄晨为代表的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这一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服饰文化见证了泉州千年海丝路的潮起潮落.浔埔女服饰、头饰等生产生活习俗的传承基本上是靠口传身授的方式,这种口口相传、约定俗成的“活态文化”也可以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浔埔服饰文化內容丰富且顽强存在与其内生文化绵延不绝息息相关,但随着社会转型及经济模式的变迁,这种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已在慢慢流失.据黄晨师傅介绍,平时愿意穿传统服饰佩戴头饰的基本上是40岁以上的浔埔妇女,愿意学习这种服饰制作的人更少,因为浔埔社区大概只有2000多位女性且年轻女性只有在重要节日才会穿传统服饰,市场狭小成为无法回避的发展瓶颈.尽管也有外地游客甚至是来自俄罗斯、德国、韩国、法国的外国游客买过他制作的浔埔女传统服饰,但是一年充其量不会超过20套.这种传统服饰的版型大概分为三种,仍然保留布纽扣、绣花、天然染布等一些传统手工做法,这也让一些想学习浔埔女服饰的人望而怯步.黄晨师傅渴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能参与学习并更好地传承这种传统技艺,他的博大胸怀颠覆了笔者“传统技艺传内不传外”的保守认识,也激发了本研究的豪情与灵感.

工匠精神视域论文参考资料:

抗战精神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论中国精神的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2000字

大学精神论文

结论: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为关于工匠精神视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工匠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