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课堂讨论论文范文资料 与英语专业一年级精读课课堂讨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课堂讨论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3-07

《英语专业一年级精读课课堂讨论》:关于免费课堂讨论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课堂讨论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将精读课的重点放在“读”上,割裂了原本综合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本文结合英语专业一年级精读课的实例,具体分析如何通过各阶段的课堂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各项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 精读课 课堂讨论

我国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将英语的各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分开,并分别开设听力、口语、精读、泛读、写作、笔译和口译课程.虽然每门课程各司其职、各有侧重,但这样的分工多少有误导之嫌:好像听力课就是听,口语课就是说,精读课就是读;学生在下意识里也会同样将原本综合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割裂开来.

要弥补传统的课程设置给英语专业教学带来的种种弊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侧重于某一单项技能训练的同时,综合提高学生的其他技能.本文就结合笔者上英语专业一年级精读课的例子,具体分析如何通过各阶段的课堂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面、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考、思辨能力.

南京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精读课选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4月出版的供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使用的《精读英语教程》.选用这本教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从教材编写体例上,鼓励以课堂讨论为核心的精读课教学.在精读课上展开的课堂讨论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课文讲解前讨论、课文讲解中讨论和课文讲解后讨论.

一、课文讲解前讨论

课文讲解前讨论主要是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形式进行,是一种简单的讨论活动.课文讲解前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并引入文章正题,所以讨论题目不一定要和课文内容直接相关.例如,教材第二个主题单元Identity中的第一篇课文《绿香蕉》(“The Green Banana”)中,作者独具匠心地从绿香蕉引出“种族中心论”的问题.从绿香蕉引申出种族中心论,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于是,我问同学的第一个问题是:当你一看到“The Green Banana”这个题目时,你估计这篇文章可能是关于什么的?同学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这可能是篇关于农业的文章,讲的是香蕉的催熟工艺;有的说,“绿香蕉”即美丽又浪漫,所以应该是围绕“绿香蕉”发生的一个爱情故事;还有的说“banana”是指在国外长大的中国人,“green banana”是指他在适应国外生活时,所经历的痛苦转型等当答案揭晓时,同学们都由衷佩服作者的匠心独具,并对“种族中心论”这样的话题有了生动形象的初步理解.

我对同学们给出的答案一一给予肯定;接着我就问同学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由于课文的导 读部分有提示,预习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文章从“绿香蕉”引伸到“世界的中心”再引伸到“种族中心论”.为了把抽象、枯燥的“世界的中心”、“种族中心论”话题具体化、生动化,我问大家,“如果说父母给你营造的幸福家庭是你的小世界,你觉得你是这个小世界的中心吗?”对于这种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话题,他们无需过多的生词,就可以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我给大家强化了“only child”, “nuclear family”等词汇的使用.在这个问题的讨论基础上,我又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如果我们把家庭这个小世界扩大到中国,那么请大家想想,中国为什么叫the middle kingdom ?”、“你还能举出其他自认为是世界中心的国家/地区的例子吗?”、“你认为世界的中心在哪里”等等.

15分钟的讨论把抽象的文章主题分解成几个易懂,易上口的小话题,同学们逐渐理解“种族中心论”的含义.和老师在讲台上自己讲授“种族中心论”相比,这样的讨论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而且有效地将学生被动的听、拼命地记转变为主动的思考、积极的发言,使得他们的思维和口语都得到了锻炼.回答问题时,学生也无需做任何准备;轻松愉快的讨论,有利于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正文.

二、课文讲解中讨论

在精读课上,文章的内容分析仍然是教学重点之一.要透彻理解文章内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课堂讨论:一边讲解语言点,一边讨论所涉及的内容.在讲解作者的观点后,教师再请同学们进行思考:是否同意作者观点以及为什么.这样的课文讲解中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第二主题单元Identity中的另一篇文章《熟悉陌生人》(“Intimate Strangers”)讲的是网上的人际关系即亲密又陌生.文章中说“the very technology(that) has drawn most people together also keeps them apart.”猛地一看,作者的观点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后,就面临了这样一个问题,“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可是,网络到底是拉进了、还是疏远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问题上,我先请学生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简要地举出身边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踊跃地举起了各不相同的网上经历.这样的课堂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帮助同学们养成言之有物的好习惯.

课文讲解中的讨论可以和文章的主题直接相关,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引申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在《熟悉陌生人》中课堂讨论中,我还将讨论延伸到“网恋”,让同学们讨论了对校园情侣的看法,甚至是校园情侣在公共场所行为过于亲密的看法.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和分享和讨论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中,我还注意让每位发言者都简短切题地发言.这样,一方面可以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开口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发言的同学越多,全班所获得的观点就越多.这类问题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训练了他们即兴问答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课文讲解后讨论

讲解课文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文章语言和内容上的难点.因此,讨论的主要针对由课文内容引发的问题讨论,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在第三个主题单元Romance and Affection中,《丘比特和珀西卡》(“Cupid and Psyche”)取材于希腊神话,讲的是爱神丘比特和凡间女子珀西卡的爱情故事.在完成课文讲解后,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并布置每组准备一个中国的神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上课时,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用英语讲述中国神话故事.原本有点“老掉牙”的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七仙女和董郎”让同学们用英语来重新演绎显得妙趣横生.在同学们的英语演绎中国神话故事之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一个表格,请同学们就“故事主题”、“主人公身份”、“他们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见面”、“他们各自吸引对方的地方是什么”、“他们的爱情有结果吗”和“为什么有结果,为什么没有结果”这些方面,来比较“Cupid and Psyche”和中国的三个爱情神话故事的异同.我用简短的问答形式请同学们回答上述问题.表格完成后,我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自由讨论,即能否从这四个故事抽象出希腊和中国爱情神话故事的异同点.课堂讨论踊跃,同学们在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演绎过程中收获颇丰.十分钟后,学生们给出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发现,包括“中国的神话故事多数以悲剧收场,而希腊神话故事多以喜剧结局的”等等.讨论不止于此,我还要求学生们进一步分析这些现象后面的文化本质.这样的深入式课文讲解后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希腊神话的理解,而且还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初步比较,加深了学生们对本国文化的认识.

由此可见,以课堂讨论为核心的精读课教学在语言讲解和内容疏通的基础上,能启发学生对课文的充分思考和对英美文化的深入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沈黎主编.精读英语教程(第一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

课堂讨论论文参考资料:

高效课堂论文

父母课堂杂志

课堂内外杂志社

新课堂杂志

父母课堂杂志订阅

课堂内外杂志

结论:英语专业一年级精读课课堂讨论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课堂讨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堂讨论记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