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制衡论文范文资料 与CFO对CEO权力制衡和国企费用归类操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制衡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3-27

《CFO对CEO权力制衡和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这是一篇与制衡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 “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国企高管(特别是CEO)有动机通过费用归类操纵规避被查处的风险,如何通过公司治理降低高管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提高“八项规定”的实施效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2013—2016年中国国有企业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CFO对CEO的权力制衡与国企费用归类操纵的关系.研究发现,CFO对CEO权力制衡显著降低了国企费用归类操纵的程度.研究结论表明,利用CFO对CEO的权力进行有效制衡,有助于减少或者抑制CFO屈从于强大的CEO权力对国企费用进行归类操纵的问题,最终提高了“八项规定”的执行效果.

【关键词】 八项规定; 费用归类操纵; 消费性*支出; 权力制衡

【中图分类号】 F2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5-0066-05

一、引言

2012年12月4日,**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简称“八项规定”),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厉行节约,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八项规定”对国有企业高管的消费性*支出具有重要影响,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1].但是根据*纪委监察部的消息,截至2016年4月,查处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仍然有3 115起之多.如果企业高管将消费性*支出通过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则企业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因此,很多企业通过将消费性*支出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挪入其他报表项目的方式来掩盖违反“八项规定”的事实,叶康涛等[1]的研究即发现国有企业存在费用归类操纵问题.如何有效抑制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提高“八项规定”的执行效果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话题.

国企费用归类操纵主要是通过改变消费性*支出计入不同报表项目的方式实现的,因此,该项操纵行为的实施需要通过CFO的配合才能实现.而实施费用归类操纵行为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其后果和责任主要由CFO进行承担.因此,从责任承担的视角分析,CFO其实是拒绝实施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的.但是,CFO面对CEO以及其他高管(主要是CEO)的强大权力,能否拒绝实施费用归类操纵行为呢?这主要取决于CFO对CEO权力的制衡程度.如果CFO对CEO具有有效的权力制衡,则能够抵住CEO的权力压力,拒绝实施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自身未来承担会计信息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经济后果.张嘉兴等[2]的研究就发现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受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的直接影响.本文选择CFO对CEO权力制衡这一内部治理机制[3],考察其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国企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提升“八项规定”的实施效果.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职消费是国企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履行职务范围内的工作职责产生的相关费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然而,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导致了国有企业存在过度在职消费现象,产生了巨大的浪费,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加大了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监督和惩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在职消费行为.大量文献研究了“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对企业在职消费的影响,梅洁等[4]研究认为“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行为.牟韶红等[5]研究认为“八项规定”出台以后,良好的内部控制有效抑制了国有上市公司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但国有企业也可能为了规避外界对在职消费的监督,降低消费性*支出计入敏感性项目(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比例,通过费用归类操纵计入到非敏感项目(存货项目等)方式来逃避“八项规定”,这样也会显著降低在职消费支出.杨蓉[6]认为国有企业有掩盖异常在职消费的动机,相比高控制权的国有企业来说,低控制权的国有企业高管权力比较小,掩盖异常在职消费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姜付秀等[7]就认为不能仅仅依靠在职消费(管理费用)绝对量下降作为判断政策有效性的依据,从侧面表明企业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会影响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判断.因此,研究如何抑制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的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八项规定”的政策效果.

“八项规定”实施以后,国有企业的CEO如果不改变以前铺张浪费的工作作风,其消费性*支出的规模必然不会降低,如果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将消费性*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費用报表项目,那么CEO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这样就会督促CEO严格遵守“八项规定”,降低消费性*支出,从而降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最终降低了违反政策的风险.但人的消费行为往往是“由奢入俭难”,因此,CEO很可能不会降低消费性*支出的规模,而是将消费性*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以外的报表项目,从而降低自己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即进行费用的归类操纵.在这个过程中,CFO是否能够配合进行费用归类操纵的处理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进行费用归类操纵,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降低,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信息质量低下的责任主要由CFO承担;另一方面,如果进行费用归类操纵,将来被发现后,CFO也需要承担包庇的责任.因此,从责任承担的角度来分析,CFO内心其实是抵制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的.但是,面对CEO的强大权力压力,CFO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拒绝实施费用归类操纵行为呢?这主要取决于CFO对CEO权力的制衡.如果CFO对CEO具有有效的权力制衡,则能够抵住CEO的权力压力,拒绝实施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自身未来承担会计信息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经济后果.

从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权衡角度,CFO也可能会拒绝实施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理论认为,CEO与股东的利益存在差异,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CEO可能会寻求短视行为.相比之下,CFO进行短视行为的动机比较低,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当现在的CEO退休或者辞职时,许多CFO的职业目标之一是成为下一任CEO.正如Cremers et al.[8]认为,68.6%的CEO是在公司内部提拔的.作为未来潜在的CEO,CFO更加关心公司在未来产生的*流,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因此,CFO更愿意出具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以提升企业价值,从而拒绝费用归类操纵行为;其次,当企业业绩不佳和经营失败时,CFO可能比CEO损失更多,CFO往往比较年轻,他们未来的薪酬可能占他们总收入和财富很大的比例,尽管CEO也会遭受损失,但是与他们的薪酬相比,损失的只占其个体薪酬的小部分;另外,在此情形下,如果被公司解聘,相对CEO,CFO再找到类似工作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因此,上述因素都驱使CFO出具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为企业长远发展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从而拒绝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但是CFO往往受到CEO权力的影响,如果CEO的权力比较大,CFO可能屈服于CEO的压力进行费用归类操纵.如果CFO有能力去制衡CEO的权力,CFO会严格把控与财务会计有关的各项工作,拒绝进行费用归类操纵.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CFO对CEO的权力制衡越大,国企的费用归类操纵程度越低.

制衡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CFO对CEO权力制衡和国企费用归类操纵为适合制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领导用别人制衡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