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陶渊明论文范文资料 与陶渊明生命意识在物我关系上表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陶渊明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4-16

《陶渊明生命意识在物我关系上表现》: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陶渊明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以往人们关注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多从时代思潮笼罩之下的迁逝之悲、儒道思想影响和个人独特经历下的生死观等角度宽泛地进行论述,而忽视了从一个具体的集中的切入点——物我关系——来看待他的生命意识.从陶渊明诗歌的整体艺术特色来看,陶诗中写了大量的“物”,其对“物”的表现既受到两汉魏晋事情文风的影响,又有发展和超越,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意识和最本真的生命共感融入到“物”中,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化物”阶段,充分张扬了陶渊明万物平等、和谐圆满的审美人生.

关键词:陶渊明;生命意识;物我关系;化物

卡西尔说“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 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的必须查问和审视他自身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①人类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反思与认识就是所谓的生命意识.因为人只有回到自身的生命里面去进行反省和沉淀,才能形成生命意识.陶渊明的生命意识是非常立体复杂的,时代思想的影响,历史的烙印,个人独特的躬耕劳动生活,使得他的生命意识是在人生不同阶段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以往人们关注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多从时代思潮笼罩之下的迁逝之悲、儒道思想影响和个人独特经历下的生死观等多个角度较为宽泛地进行论述,而忽视了从一个具体的集中的切入点——物我关系——来看待他的生命意识,因此本文将着重探析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在物我关系上的表现,或者说通过陶渊明的物我关系一窥他的生命意识的一个层面.

作为一个诗人,陶渊明一生的心境、一生的追求在他的诗文中都一一可以找到踪迹.阅读陶渊明的诗歌集,会发现写物在他的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经过梳理发现在现存的122首陶诗中,写到树的约有35首,包括松柏、荣木、竹、榆柳树、桃李树、桑树、木兰、桐树三珠树、丹树等.陶渊明把外物当作生命的展现,他通过运用拟人的手法、借象写意的方式投射在诗歌当中.

从他诗歌中出现的20多例拟人现象中梳理出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一,是将物人化.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②(《和郭主薄二首》之二)等第二,是以我拟物,如“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拘形迹”(《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归园田居》其一)“翩翩飞鸟,息我庭柯.翮敛闲止,好声相和.”④(《停云》)等第三,是以物拟物,如“弱湍驰文,闲谷矫鸣鸡.”⑤(《游斜川》)等

但其实有时三者会彼此难分,分不清是我拟物,物拟我抑或是物拟物再拟我,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这是便由于陶渊明的拟人手法结合了借象写意的方式,在他诗歌中外物不仅仅是为了点缀背景或描写自然环境的单纯物象,而是成为了一种意象,或者说是陶渊明的一种心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表了他作为的人格气质和精神境界相通,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⑥(《饮酒》之八)这里诗人寓意幽人的品格象松菊般的贞秀高洁、傲然于世;作为人生情怀的表征,如《拟古九首》之一所云:“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渭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兰枯柳亦衰,逐令此言负.”⑦此中的“柳”“兰”之衰寓托着诗人对美好的友情逝去的痛惜;“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干净利落地白描刻画出美好家园气氛,透露出恬淡舒畅的心境等渊明借象写意的功力可谓如苏轼语“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等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语.”⑧陶渊明对“飞鸟”情有独钟,诗歌中写到鸟的多达38首,飞鸟于之他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通过翻阅书籍我发现《周易》中第六十二卦“小过”的卦象为就是“飞鸟之象”,孔颖达解释“飞鸟之象”是“不宜上,宜下,大吉.”⑨即鸟如果向上高飞,将无所依托,就有生命危险;反之向下,归回林中,则是大吉的结局.我想,陶渊明的《归鸟》诗中的“岂思天路,欣及旧栖”应该就有此义.《归鸟》中“归鸟”的行为是“*无遗 ”,古直先生解释说:“鸟生而依林 ,故日*.束广傲《补亡》诗云:‘物极其性,极,尽也.物尽其性,则*无遗矣.’”⑩逯钦立先生对此有精妙阐发:“窃谓鱼鸟之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而鸟为尤显.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推极言之,鸟与我同.鸟归以前,东啄西饮,役于物之时也,役于物故微劳.及归以后,趋林欢鸣,遂其性之时也,遂其性故称情.微劳无惜生之苦,称情则自然得其生,故鸟之自然无为而最足表明其天趣者,殆俱在日夕之时.既物我相同,人之能挹取自然之奇趣者,亦惟此时.则山气之所以日夕始佳,晚林相鸣之归鸟始乐,固为人类直觉之作用使然,要亦知此直觉之所以有此作用,即合乎自然之哲理也.”B11陶渊明笔下的飞鸟与“我”生命互拟、本性相通,他曾经有着“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B12(《饮酒》其四)的痛苦,有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五首》之一)的追求,诗人最终也是逃离社会罗网之后,返归自然体悟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B13(《读<山海经>》其一)的遂性与称情,到达“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14(《饮酒》其五 )的真意之境,与道翱翔.

由此可知,拟人于陶渊明不仅仅是一种诗歌的艺术手法,更是一种物我相互尊重、生命互拟精神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投射,它结合借象写意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陶渊明的诗歌当中.他诗歌中林木、微雨、园蔬、桑麻、飞鸟等众物都展示人的生命安置于自然中的恬适自在,山间的霜露、村落的炊烟、扶疏的林木、以致微雨好风、狗吠鸡鸣,无不与他心灵交通,与他生命一体.这也反映了渊明的物我关系是如此精妙和谐.

两汉时期人们的物我关系是一种功利的态度,以汉大赋为代表的文學中“比物”运用泛滥致极.什么是“比物”?“比物”就是索物以比情志.魏晋是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的时期,逐步开始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还是以人为中心,物我关系在诗文中主要还停留在“感物”层面.什么是“感物”?就是自然物象的某些特征触发了诗人的思绪.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B15,“情曈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B16万物变迁不仅能引发文人的创作激情,而且万物均可概括于形象、描绘于作者的笔端,这还是针对文章写作来说的.“比物”与“感物”是陶渊明之前的诗人为解决物我矛盾而做的一种努力,他们只是从自然中得到美的享受,将自己的强烈的情感灌注到“物”中,使自己得到情感的宣泄与心境的满足.他们思想还停留在以物附我层面,“物”尚未被当作独立的生命体来观照,这种重我轻物思想仍然属于人类中心主义,是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陶渊明之后梁朝的刘勰也对物我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总结阐发.《物色》篇所讲的“物”主要指自然万物,他触摸到创作过程中心物交感的两个阶段:因物兴感,心着于物“随物宛转”,万物进入心中成为心中之物,带有主观色彩;物随于心“与心而徘徊”.B17而心物之所以能够交感,是因为心和物都是有情的.其特点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是“情以物兴”,另一方面是“物以情观”.除此之外《文心雕龙》中的“物”触及到社会生活事物,《明诗》篇“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B18刘勰的物我关系主要还是触景生情的感物,山林皋壤于他来说“实文思之奥府”(《神思》篇)B19,对待自然万物还是实用功利的,他的物我关系主要是针对文学创作的一种文学理论,并且刘勰至于物我交融之后所达到的物我两忘的玄远境界也没有进一步探讨关注.

陶渊明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陶渊明生命意识在物我关系上表现为关于对写作陶渊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陶渊明桃花源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