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素养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素养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2-24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此文是一篇素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研究表明,能力的形成是由智力、技能、认知结构(知识+科学方法)构成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还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多普勒效应”为例,基于核心素养来设计本课,使学生既可以透彻地掌握知识,又可以积极参和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8-0067-4

1 核心素养

21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使人们步入了“知识社会”时代.知识的习得和再现不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甚至电子计算机也能做到学习运用习得的知识.时代的要求促使教育更加注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改革策略,例如美国的“STEM课程”、苏格兰的“卓越课程”、日本“21世纪型能力”的提出都强调了新时代的学力和学习面临转型的挑战.

在此环境下,我国的教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地改进着.“核心素养体系”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这是我国教育从教书走向育人的重要突破.纵观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从传统的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的提出,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再到核心素养,是一个从教育测量时代到评价时代再到矫正教育评价时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具体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认定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和责任”组成.需要强调的是,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并非以单纯的知识技能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存在,而需要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学会和其他教学科目的“协同”“沟通”“表现”,能够运用各门学科的内容进行思考、判断.具体到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前提下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学生个性来引导学生学习.

下面将以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机械波》第5小节《多普勒效应》为例,展示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2 教学设计

由于多普勒效应并非考试重点,一般教师在教学中仅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及其在测量速度等中的应用.传统的“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教师以在车站听到汽车鸣笛的笛声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多普勒效应现象,然后教师对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和成因进行推导解释,最后讲解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是,《高中课程标准》中“多普勒效应”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感受多普勒效应,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列举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实例.可以看出多普勒效应在知识上虽然不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但在课标要求中对其中物理思想的解读,实验探究的过程极其重视.因此,本课学习是一个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对物理思想、物理探究过程认识的好机会.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物理的要求,笔者的教学设计如下:

2.1 经验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火车一边行驶一边鸣笛的音频,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2 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特性,思考如何判断火车和人的相对运动关系.

2.3 回顾历史,引起思考

通过多普勒发现现象、深入思考分析的历史史实以及后人对多普勒的评价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發现的历程和方法,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思考.

2.4 亲自体验,归纳本质

通过教材中给出的队列匀速经过观察者,观察者相对队列运动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相对运动时会发生的变化.从理论上论证产生多普勒效应的本质原因.

2.5 演示实验,细化分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运用音频软件细化分析.对比发生相对运动对响度及频率的变化.

2.6 归纳总结,重视方法

教师带领总结规律,归纳实验中运用的思想和方法.给出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分析.

2.7 反思实验,实际应用

学生运用公式计算课堂演示实验中接收者接受到的频率范围.教师强调相同效果的两种现象的本质区别.教师介绍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学会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第5、6、7步为本节课的重点,主要解决了传统教学的3个问题.

问题1:

传统教学引入实验的实施方法是:在课堂中教师使声源和接收者(即学生)发生相对运动,让学生体会音调的变化.一般以长线连接声源,教师在讲台前垂直学生方向转动长线,长线带动声源发生和接收者(即学生)的相对运动.这种方法巧妙地将看不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化转变成了可以感知到的音调的变化.但不足之处在于声源和接收者的相对运动过程中响度和音调同时变化,对音调不敏感的同学很容易将两者弄混.如何将两者进行区分以突出音调的变化呢?

针对问题1,本课采用自制实验教具(如图1所示).将电机和横杆相连,在相应电压的驱动下使电机带动横杆进行转动.在横杆的一端设置声源,可用蓝牙mp3和扩音器组成,通过Frequency-Generator等软件即可发出频率稳定且可调的声音.接通电源,横杆会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起来.横杆末端固定声源以一定速率靠近或远离学生.

首先播放频率为440 Hz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稳定频率并且没有相对运动时的音效.然后闭合开关,仍播放频率为440 Hz的音乐.横杆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发声器处于横杆末端,相对接收者(电脑和学生)发生相对运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试着判断横杆何时转向自己,何时背离自己.

素养论文参考资料:

职业素养论文

关于职业素养的论文

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为关于对写作素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如何做一个有素养的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