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范文资料 与试探初中物理概念规律课堂教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初中物理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2-03

《试探初中物理概念规律课堂教学》: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新授课内容可能涉及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测量工具等.课堂教学应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并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特点.为此,教师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工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规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7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新授课内容可能涉及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测量工具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大多是崭新的,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在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搞好教学活动的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关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必须要有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学生个性意识;要充分认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和者、引导者、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精心设计.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为配合金城江区教学 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依照金城江区教学 高效课堂的标准要求,本人在教学中总结了初中物理概念课、规律课教学模式,供同行们参考.

一、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概念是人类在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的.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物理概念课教学模式为:探究物理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提出物理新概念→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小结反思新概念形成过程.以下将通过一则“怎样认识力的教学案例”简要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探究物理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

多媒体展示:(1)小树被风吹弯曲的画面;(2)男子举重比赛中,挺举的画面;(3) 比赛中的一些画面.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并和教师交流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写出结论.

教学活动内容:(学生讨论后得出观点)(1)括风的时候,小树被吹弯;(2)男子出力,杠铃被举起;(3)运动员用力踢球, 被踢飞.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 ,并将获得的信息和自己大脑中原有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喜欢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2.提出物理新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以上现象都有的共同之处,即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述.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且强调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体.并让学生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同时要求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进而巩固学生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3.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分析,刚才涉及的“力”的现象,让学生谈谈还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让学生利用磁铁和铅笔设计实验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把两块条形磁铁放在几只铅笔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这两块条形磁铁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4.小结反思新概念形成过程

教师提出“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物理知识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只有一个物体,是没有办法施加力的作用的.

小结:物理概念的形成,可采用类比、联想、探究、创造等思维活动,以变式、开放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规律课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知识的核心,是联系物理概念的桥梁,是物理知识结构的骨架.可见,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物理规律的教学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一般来说,要经过认识——理解——巩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物理概念基础上建立物理规律,要使学生了解物理规律的内容、表达形式、物理意义以及适用条件;第二阶段,应该使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要理解物理规律的简单应用,会用物理规律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第三阶段,是要熟练地掌握物理规律,即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以下将通过一则“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教学案例”简要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认识阶段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晾衣服的时候人们通常怎样做可以使衣服尽快变干?

学生回答:摊开晾在有阳光、且通风的地方.

总结得出:有阳光即代表温度高,摊开即代表液体的表面积大,通风即表示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快.

2.理解阶段

教师演示实验:(1)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其中一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酒精棉签在冷、热玻璃片上分别涂上两个大小相等的印记,稍等片刻,发现加热过的玻璃片上的酒精先干;(2)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用滴管在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酒精,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摊开,稍等片刻,发现表面积大的酒精先干;(3)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用有酒精的棉签在玻璃片上涂上两个大小相等的印记,用扇子给后涂的印记扇风,扇一会儿,发现后涂的印记反而先干.

学生总结得出:蒸发的快慢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就越快.

3.巩固阶段

教师提出问题:(1)刚游泳上岸,身上没有擦干水时,如果被风一吹,就会觉得很冷,为什么?(2)拿两支相同的温度计(温度相同),将其中一支擦上酒精,另一支不擦酒精.过一会儿,这两只温度计的示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1)水在蒸发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所以人就感觉冷.(2)擦了酒精的那支温度计,由于酒精蒸发吸收热量,读数减小了,没有擦酒精的温度计,温度没变化.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应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如果自己眼界开阔了,学生基础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

[ 参 考 文 献 ]

[1]李松岭.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理念和策略[J].物理教师,2004(7).

[2]魏志国.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时代,2014(8).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初中物理论文参考资料:

初中物理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物理期刊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华物理医学和康复杂志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结论:试探初中物理概念规律课堂教学为关于初中物理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初中物理公式大全表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