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传统美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传统美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传统美学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18

《中国传统美学》:这篇中国传统美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蕴含着历代中国人的审美体验,指导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工匠的艺术创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 “中和之道”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中和美学思想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中和之道

中华文化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这一璀璨的文化,使其处处散发着淳朴自然之美.倘若细细品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我们便会发现“中和之道”处处有之,中和美学思想已深深渗透在历代中国人的骨髓之中.

1.天人合一之美

中和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思想.《礼记·中和》强调:天地各得其位才能使万物化育生长,这是最理想的“中和”之美境界,亦即天人之合、风调雨顺的自然生态之美是“中和美”的主要内涵.因此,儒家强调从人的主观性出发,将外在的天地万物看作是人的内在品质的象征.其实,这一思想并非儒家一家所有,道家、禅宗关于这一点也均有论述.老子主张道之自然、以无为之法而达无不为之境,庄子提出“兴斋坐忘”[2]说,二者均强调人的情性当与自然保持一致、达到融合.

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反映于绘画领域,便是画家的创作动机.画家笔下的自然景观是画家要借以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自然变为与人密切相关的可亲之物,甚至进一步进入人的生活世界.如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作品尽管是山水,但刻画的却是人的生活世界,画中错落着渔村山庄,点缀着道路小桥人家,一副人间可观、可居、可游的气派.天人合一思想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體现在其对吉利祥和的美好诉求上:如五福捧寿中的蝙蝠形象,马上封侯的骑马猴,大吉大利的公鸡荔枝图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普通民众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

2.适度适中之美

中和之道在于适度适中之美.《礼记·中和》篇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4].此句既强调了情感的含蓄性,又强调了情感的适度性.适度适中之美,作用于中国戏曲之中,便着重体现在其大团圆的结局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是中国戏曲的常态结局.我们认为中国虽没有西方式的悲剧但却有自己的悲剧,这种悲剧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和的哲学观与乐生的*观.

除儒家所倡导的情感的抒发要含蓄适度外,道家对适度思想也有阐述.《老子·二十九章》言:“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5]这是老子的“中和”思想,其要旨是不要走极端,不要奢侈,不要过分.佛教主张忌“贪嗔痴”,其要旨与儒道所主张的适度原则是相一致的.因为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唯有忌贪忌嗔,内心才可获得平静.

3.“和”之美

“和”之美,是中和思想的一大重要内涵.儒道相比,儒家更注重群际人伦之和,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与对立的消解,所以才有孔子的 “和而不同”[6].而道家则更侧重自然之和,阴阳相背又相生,“和”乃万物之源,万物之本.无论儒家和道家,都是在不同领域内探讨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新事物.

在艺术领域,“和”之美,一大重要体现便在于“虚实相生,传神写意”手法的运用上.中国早期雕刻便具有高度写意化的美学精神,如西安半坡出土的鱼纹罐,其几何形变体鱼纹的图样便充分展示了中国早期雕刻的写意性.再如戏剧——中国戏曲的表演是一种虚拟性的表演,所有的布景、情境与时空都在演员身上,通过表演以及观众的想象才能够呈现出来.如戏曲表演常通过演员的步法表现山峰楼台与万水千山,将空间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正所谓“三五步万水千山,六七人千军万马”.

4.教化之美

中和之用在于教化.儒家美学以“中和”为核心,这一思想作用于文学创作领域,则体现在“温柔敦厚”[7]与“兴观群怨”[8]的诗教观上.《礼记》根据孔子的中和思想,提出“温柔敦厚”的诗歌.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9]即要求诗歌团结、协和群众的政治教化作用以及用诗作用手段进行社会交际的交际功用;对现实的弊病进行揭露、批判的功用.这些体现的均是诗歌教化功用与诗歌各种审美功用的和谐统一.

道释两教的中和教化之美,则着重体现在天人合一思想引领下的万物平等的生命观上.道家认为各种形式的生命都是“道”的生命本体的体现.因此,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与之相对应,佛教认为佛性存在于一切生命之中,一切众生都具有相同的佛性,主张众生平等.受道释两教万物平等思想的影响,古代艺术家笔下*生态对象不仅仅是人类甚至还惠及昆虫、草本等动植物.唐代姚合、骆宾王分别在《闻蝉寄贾岛》《在狱咏蝉》中对蝉的叫声进行了生动刻画.此外,就连无生命的事物也成为了诗人歌咏、怜悯的对象,例如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中的“大漠沙如雪”[10].

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把整个宇宙自然和人世社会看成一个气韵生动、充满生命和情感的世界,一个大美与大善的世界.要了解这样一个世界,须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观外在世界紧密融合,要将人的情性与自然情性相结合,要有节制地对待自我与世界,要善于将不同的事物相协调,最终凭借创造的形式将“道”有效地传播出去,达到教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集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方勇.(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胡平生,张萌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

[5]李耳.道德经全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6]杨伯峻.论语集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7.

[7]贾太宏译.礼记[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6.

[8]杨伯峻.论语集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7.

[9]杨伯峻.论语集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7.

[10]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中国传统美学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结论:中国传统美学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国传统美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传统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