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苗圃论文范文资料 与深挖苗圃已成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苗圃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8

《深挖苗圃已成林》:本论文为您写苗圃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20世纪京剧在台湾儿童中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本文以史料和田野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20世纪台湾儿童的京剧审美教育之发展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力图客观完整地再现了其肇始与发展历程,解析了台湾儿童的京剧审美教育兴起和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因,发展特色与途径,进而阐释了台湾地区的京剧传统在当代依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因素,有助于我们从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京剧;台湾地区;儿童;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247-03

“年轻的台湾京剧观众中依然有很多懂行的,台北新剧团观众就有半数左右是年轻人等他们知道传统的戏是什么样子”,这是台北新剧团制作人辜怀群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的作答.从中,我们不难窥见,做为传统艺术的京剧在当代台湾青年群体中依然深受欢迎.①这是一个一直以来令大陆学者困惑的景观.2015年笔者有幸赴台参加音乐学术会议,并在学术同行的帮助下收集了京剧在台湾传承传播的相关资料,以期对台湾京剧景观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知.在梳理和研究文献资料时,笔者发现,京剧在当代台湾青年群体中的繁荣景象并非一个偶然,而是上世纪台湾地区持续发展儿童京剧审美教育的后生影响之结果.然而,由于资料获取的有限性,目前大陆学术界尚未见相关研究.鉴于此,笔者试基于赴台所获取的史料和田野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之梳理和分析,客观完整地再现20世纪京剧审美教育在台湾儿童中的肇始与发展历程,解析其发展特色与途径,进而阐释京剧传统在台湾当代青年群体中依然受众欢迎的根本因素,以期从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一、台湾儿童的京剧审美教育之发端

台湾儿童京剧的审美教育之缘起,并非任何个体的创举.如若回溯其发端,有据可考的历史则要从大陆京剧演员入台湾军队“以戏劳军”谈起.据笔者查证,正是“劳军戏”的传统随着国民党撤回台湾后在台湾地区的传承终使得台湾地区出现了“军中养戏”现象,并自此开始关注京剧小人才的培养.而台湾儿童的京剧审美教育之萌芽则是一种偶然,它本质上属于国民党军队培育京剧小演员的附属产品.

“以戏劳军”之形式,可回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当时正直国民政府渐趋失势却又急于招纳新兵,因此很多京剧艺人为回避北平混乱时局而报名参军.据京剧名伶孙元彬回忆:“三六年(1947年)北平时局很乱等到南京时有二十多位演员.总统来校阅时也特别接见我们,叫我们多劳军,而且加发一笔奖金等在南京受训一年,苦.一般军队是三操两练,我们是五操三练.还好我们可以排戏休息等凑起来唱戏,边唱边往南走.时局虽乱,生意还是不错”.②从这段回忆,不仅可以看出当时参军的大陆京剧艺人在国民政府部队中一边接受正规训练一边对内劳军、对外演出以维系剧团开销,而且可以推测出在国民政府撤回台湾后,台湾本地出现军中剧团、以戏劳军乃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劳军戏”传统的延伸.

在国民党军队撤退回到台湾后,在王叔铭将军的主持下,台湾当地成立了第一个以京剧表演为主的、以戏劳军的军中剧团“大鹏剧团”(1950年).综观这个军中剧团的演员结构(朱世友、马元亮、孙元彬),并不难发现该团的京剧艺人大多出身大陆,且多为“富连成”、“鸣春社”等大陆著名京剧科班所培养.这种人员结构说明了当时的台湾尚无优秀的本地京剧名伶.此时,组建了大棚剧团的王叔铭将军最早看到了台湾地区传承京剧艺术的劣势,但却也清晰明了已有军中剧团所拥有的人缘优势.他率先投身于下一代京剧艺人的培养行动中,台湾本地第一名少年京剧名伶“徐露”便是在其栽培之下成长起来的.

徐露女士亦曾回忆“我第一次上台,是读女师附小等齐公公看得乐极了,当下就跟父母说,要把我介绍给空军大鹏.齐公公介绍我认识王叔铭伯伯等大鹏就已经正式决定要栽培我等初一初二那两年,苏老师每天都来家里教我等我大概学了两三年之后才成立[小大鹏].”③从中,我们可以略窥台湾军中将领对于本地京剧人才培养之关注,同样可知恰是及对徐露的培养经验,促成了有关台湾儿童京剧人才的第一个培养机构—军中剧团幼年班[小大鹏]的诞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小大鹏]为了训练小演员的舞台表演能力,于1956年开始在每个周末上午利用空军专属剧场“介寿社”对小演员们进行舞台实践训练,免费招揽群众观赏,后被誉为“小儿早场”.小儿早场的坚持训练使得其争取到了一批相对稳定的京剧小观众,而这亦可被追溯为20世纪台湾地区对儿童进行京剧审美教育的萌芽.当代戏剧学者王安祈曾如此回忆儿时坚持观看“小儿早场”演出之情形:“郭小莊等对于头回登台的小演员,观众还不太认识.一碰上演的出色的,逐一往前排打听演员名姓,等彩声连连气氛热烈,而宝仙童由初挑大梁的郭小庄饰演,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观众纷纷涌到台口捡起落在地上的红纸大声宣念:郭小庄!观众席再先后答应,热闹极了.④从这段口述史可以窥见如下端倪:其一,“小儿早场”对于[小大鹏]新生代儿童演员的舞台表演实践意义重大,后来成名的演员名伶多在此参与训练,如郭小庄;其二,从以王安祈为代表的儿童观众与演员之交流情境的热烈及交流互动之达成,可以看出尽管小儿早场对儿童观众的京剧审美教育实属无心插柳之举,但这种举措却让军中剧团成员清楚认识到了培养新生代小观众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对后续的、关于台湾儿童的京剧审美教育之自觉培育影响深远.

二、“儿童演戏给儿童看”—台湾儿童的京剧审美教育之创新

[小大鹏]的成立及其训练举措对其他军中剧团均有影响,使得其他军中剧团也纷纷着眼于下一代演员培养而着手创建“小儿班”,这一时期兴起的小儿班先后有:陆光幼年班(即[小陆光],1963)、海光幼年班(即[小海光],1968)等.显而易见,在台湾京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台湾京剧新生代演员的培养也被了极大热情.然而,在这种热情鼎沸的背后,一种隐忧也渐趋显现:“台上的很多演员,年轻的演员他们会觉得,观众给我拍手的时候我很高兴,每天谢幕的时候观众给我鼓掌我很高兴.可是,我鞠了躬抬起头来,我就觉得很疑惑,为什么台下的观众都是我的叔叔伯伯,我的爷爷奶奶辈.为什么没有我的同龄年辈的,甚至我希望比我年龄小的,可是为什么一直没有.”⑤可见,在六十年代的台湾,京剧观众群体断层的危机开始浮现.在这一时期,借鉴了[小大鹏]人才培育经验的[小陆光],不仅推行了陆光新生小演员在周末进行“实习公演”,而且最早领悟到争取新生代观众之价值所在.由此[小陆光]最早着眼于更大的格局,在国军文艺中心推出了“儿童国剧欣赏”,率先采用儿童演戏给儿童看和票价亲民⑥的方式来吸引小观众,并于每周末邀请台湾国小学生到国父纪念馆免费看京剧演出,借由儿童演员对于儿童观众独有的亲和力与认同感,开始了对新生代观众的自发培育.

苗圃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深挖苗圃已成林为关于对写作苗圃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苗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