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罗兰论文范文资料 与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对日本文化中符号学解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罗兰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14

《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对日本文化中符号学解读》:该文是关于罗兰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符号帝国》是罗兰巴尔特以符号学视角研究日本文化的一部著作,他把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视作各种符号,并破除符号中能指和所指之间固定的对应关系,通过符号的去蔽和事物的还原,使得意义归于空无,从而得出了日本文化空和无的特点.

关键词:罗兰巴尔特;符号学;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G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03-02

《符号帝国》别名《符号禅意东洋风》,是巴尔特访问日本后,用随笔方式写成的一部关于日本文化的理论分析性著作.全书分为26章,每一章截取日本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对日本文化从语言、饮食、游戏、城市布局、商品包装、木偶戏、鞠躬、俳句、文具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各种符号的解构和分析,展示出了日本文化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罗兰巴尔特作为20世纪现代和后现代思潮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既是一位文学理论和批评家,又是一位符号学家,他以杰出而丰富的理论建树、文本分析和写作实践闪耀于文坛.“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这位令人难以琢磨的杰出作家大概代表了法国批评界和语言学界几乎所有貌似现代派的思想:他并非总是第一个提出某种思想,然而等他总是旗手.”[1]他一生追求多变,不断推陈出新,很难对其划归派别,但是对于符号学的追求却贯穿于他学术发展的始终.他曾在第一届国际符号学学会上,将其一生定位为对符号的一种历险,从继承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对符号意义过程做出精细的分析,到构想传授符号学的方法,建立符号科学,最后利用符号学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意指性实践,实现符号的结构化体系化构建.他一直在符号学的学术研究道路上探索,后来他开始反思体系化的弊端,体系固然有其统一性、完整性,而具有真理的性质,但却容易导致思想的封闭、陈旧和僵化.受到巴赫金的“复调”“对话”理论、克里斯蒂娃的“文本关联性”理论和德里达关于“书写”、“差异”、“延异”和非中心化的理论思想影响,罗兰巴尔特更明确地认识到了符号的差异性、开放性和多元自主性,符号不再是“单一、规定性的所指”和体系概念,能指和所指并不统一于符号,能指在所指的表面自由漂移.《符号帝国》是罗兰巴尔特此时用符号学理论阐释日本文化的重要作品.本文主要从符号的去蔽和意义的空无两个角度对本书中的日本文化进行解读.

一、符号的去蔽

(一)能指和所指的分离

罗兰巴尔特指出:“多数符号系统(物品、姿势、形象)都具有一种本来不介入意指作用的表达实质,而社会往往把一些日常用品用于意指目的.”[2]物品作为指称符号,更多成为一种社会化意义指向的代称.在语言符号中,能指作为语言物质化层面的构成,同样被视为导向所指表达意义层面的一种工具,意义成为语言表达的中心.巴尔特推翻了意义中心化的观点,提出了能指的漂移.他说:“现在,有必要把斗争深入一步,努力分裂关于符号的所有思想,而不是符号,也不是所指或能指的任何一方面,这是一个称为‘符号优选’的手术.西方话语本身的基础和基本形式正是我们今天要努力分裂的.”[3]所以,他将语言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予以分离,让能指的指涉过程变成一场“能指的增值”,让符号在能指的表面自由移动.

在《符号帝国》中,巴尔特看到的日本文化,只是符号的能指,他说:“(日本)在几乎完全沉浸在能指之中的系统就在所指的永久性退却中发展起来,这就是我力图在日常生活(食物、家具、服装、街区系统)的基本层面所显示的东西.”[4]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日本人的鞠躬并不同于西方人对待宗教般的神圣,他们只是通过彼此弯腰、屈膝施礼的动作,来进行自我刻写,其中没有任何屈从和拜倒的意味.整个动作的实施过程,没有对象,没有意义,没有任何窒碍、复杂、深刻的东西,唯一表现的只是一种体态姿势,一种用身体进行的符号实践.同样,日本人的眼睑只是一张平滑的面孔表面上的开缝,他们的眼睛扁平,既不太大,也不太小,不凸也不凹,他们的面孔没有道德的层级属性,只是一种供书写性的材料.而西方人的眼睛却被刻于骨质结构里,被看做是心灵的秘密,可以做出深刻、有意义的解读.即使全国学生联合会的 ,也只是一个单纯的能指符号,它不表现什么,和仇恨、愤慨、道德观念任何示意的概念无关,只道出行动本身.无论鞠躬、面孔还是群众性 ,都只是一些和所指无关、远离意义的单纯性能指符号.在巴尔特的眼中,所有这些纯粹的能指符号,都成为对日本文化的一个诠释.

(二)回到物本身

在符号学未出现前,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世界的意义指向,或者说是人类以自己的意志赋予物的社会属性.而符号学则将我们的视野转向了事物自身,在符号学的视野下,物不再是僵死的、无生命之物,而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意义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巴尔特的《符号帝国》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到了物性的自然,一种不受人为意志浸染的本真.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筷子只是一种不被关注的食用工具,但是经巴特的理解,筷子就成为了一种蕴含母性、具有指示性功能的餐具.它不同于西方的刀叉,不用于切、扎、截、转动这些含有人为侵略性、残暴的动作,也不按照一种机械性程序展开操作.筷子因其质料本身而具有一种轻柔的母性气质,它从不蹂躏食物,只是选取、翻动、移动食物,像两只手交叉在一起那样运送食物.这种根据物的质料本身合乎物性的分析是新颖而深刻的,也使得物性本身得到了彰显.同样,在俳句艺术的表达中,事物的每一种状态都迅速地、顽强地、成功地转变为表象的一种玲珑娇弱的精髓,事物已经成为语言进行自我说明,它不再是表现,只是得到自我的存在.所以俳句本身是反描写、反定义的,我们也无从对其进行评论,从中读出任何深意.比如“春天的软风:舟子嚼草梗”,“满月在草席上,一棵松的树影”,“渔夫的屋里,干鱼的气味和热”,它只是为我们复制一种指示性的姿态,告诉我们“它是那个,它是如此,它是这样.或者更确切些,这样”.在此,现实也不再被赋予意义,甚至不再有支配现实的意义,绕在事物身上的符号痕迹被抹除得干干净净.

罗兰论文参考资料:

兰台世界杂志社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

结论: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对日本文化中符号学解读为适合罗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罗曼罗兰名言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