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话语分析论文范文资料 与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方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话语分析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3

《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方法》:该文是关于话语分析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 将意识形态研究从语言层面深入到话语幕后,从认知层面解构或重构话语生产者如何通过操纵话语受众的概念化认知来对其意识形态进行合法化的过程,是认知语言学取向的批评话语分析实践.话语是特定意识形态的产物.作为话语的构成,话语中的概念化表征方式如隐喻、转喻、注意、构式及观察者的主体性处置承载了话语中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而表现出同话语意识形态的连贯性特征.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4)01-0019-07

一、引言

传统批评话语分析把话语作为社会实践,通过分析词汇-语法来解构作为话语意义的意识形态,即Fairclough[1](87)所说的“那些被植入到话语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中,用以建立、维持和改变权力、控制和剥削等社会关系的、关于现实的建构”.社会决定论反映了传统批评语言学对社会—语言关系的认识.所谓社会决定论,就是主张社会结构(比如阶级或其他社会关系,话语和非话语的各种准则、传统)塑造和约束话语的各个层面并且是话语事件发生变异的重要参数[1](63).而van Dijk[2][3][4]提出,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进入了使用者的认知,后者主导语言的选择和意义的实现.认知具有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既是属于个人的经验模型,又是集体共享的社会文化知识、态度、意识形态、准则和价值观的实例化[4](53).

认知语言学研究呼吁将传统批评话语分析的意识形态研究从语言层面深入到话语幕后,从认知层面解构话语生产者如何通过操纵话语受众的概念化认知来对其意识形态进行合法化.话语是特定意识形态立场的产物[5](121).作为话语的构成,话语中的概念化表征方式如隐喻、转喻、识解视角及构式承载了话语中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而表现出同话语意识形态的连贯性特征.本文拟探讨这些日常概念化表征方式的意识形态功能.

二、隐喻和批评话语分析

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隐喻同批评话语分析结合产生的批评隐喻分析是发展较早、至今已较为成熟的认知批评范式.根据Musolff[6]的考察,早在二战前,关注德国纳粹意识形态和话语的文化批评研究及话语分析就产生了批评隐喻分析的原型.Kenneth Burke[6]在二战前发表的The Rhetoric of Hitler’s Battle是早期的批评隐喻分析文章.Kenneth Burk对希特勒的反犹太话语研究揭示,Hitler将宗教概念(devil)投射到犹太民族,将宗教含义(对魔鬼永久而无情的打击)转移到社会政治领域(消灭犹太人),将其希望的结局(象消灭魔鬼那样消灭犹太人)呈示为病害的祛除(cure).纳粹话语通过(宗教和疾病)隐喻唤起了德国人的心理需要,使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合法化.

隐喻之所以成为利益集团传播意识形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因为隐喻的选择性概念映射产生凸显/隐匿功能,使得目标域可以按照使用者的意图被片面地再现[7](13),比如,欧洲移民话语中常常可见将移民(或难民)隐喻为flood的现象,该隐喻凸显了因大量移民或难民到来而为本土居民带来灾难的一面:

(1)The ruling opens the floodgates for 666 asylum seekers to claim they have been treated inhumanly.

——The Express, 22 may, 2004

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态度、情感、信仰及价值判断和隐喻形成一个连贯的系统[7](21).比如,西方国家的商业话语往往借助WAR,FIGHTING,BATTLE,CONTEST,RACE等概念来描写经济或商业活动,这些隐喻凸显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利润至上的竞争和冲突这一特征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同时也隐匿了市场互动中相互合作的一面,而那些有利于竞争的素质如aggressive,independent,unemotional, competitive,logical,adventurous,self-confident, ambitious等也都获得了积极的评价意义并成为西方社会所推崇的品质[8](236).常规隐喻表征的认知模式和蕴含的价值观具有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因而能够成为有效操纵话语受众的认知、情感或价值判断、宣传意识形态的工具[9](12).Lakoff[10](xv)认为,隐喻为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提供特定的经验框架,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其社会接受性将话语者的政治利益和主张合法化,另一方面也唤起话语受众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批评隐喻研究就是分析和揭示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如何基于其凸显/隐匿功能来主观、片面地再现目标域,创造符合话语受众社会认知的二元对立范畴,建构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并使其合法化.这些二元对立范畴通常包括善-恶、文明-野蛮、洁净—肮脏、理性-不理性、英雄-恶魔、强大-孱弱、成熟-幼稚等,是“内群体”和“外群体”或者说“我们”和”他们”的实例化.

三、转喻和批评话语分析

转喻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同隐喻一样,转喻也具有凸显/隐匿的认知策略.Langacker[11](69)指出,转喻是注意凸显点从源域转移到目标域的认知运作.转喻以具有心理凸显性的源域为认知参照点来通达目标域,在这个认知过程中,源域作为认知参照点,是认知主体观察目标概念的一面核心“棱镜”[12](906).Barcelona[13](12)也强调,转喻将源域的认知结构投射到目标域,从而向目标域强加了一个观察视角.转喻源域的选择对于目标概念的识解有着关键的影响.其中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被选为参照点的概念内容成为认识和描写目标域的凸显特征,规定了目标领域的特定概念化认知方式.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解释:从注意力的角度看,转喻作为常见的焦点凸显手段凸显了两个关联概念域的前景-背景或侧面-基体配置关系[11](69),目标域成为前景/侧面,源域成为背景/基体,而背景/基体就是用以描写前景/侧面的概念内容[14](30).隐匿是伴随凸显同时产生的认知结果:作为认知参照点的源域成为界定目标域的凸显特征.这也意味着目标域的其他特征被屏蔽.转喻在确定一个参照点的同时,必然忽略或屏蔽了其他可以描写目标域的特征;而目标域就通过源域这一凸显特征得到识别和指认.转喻对目标域的选择性凸显/隐匿效果为话语传播特定的意识形态提供了理据.

话语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方法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话语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话语分析理论包括什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