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学理论论文范文资料 与后现代思潮挑战和文学理论核心范畴内涵演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理论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3

《后现代思潮挑战和文学理论核心范畴内涵演变》:本文关于文学理论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编者的话】学术研究离不开争鸣和批评.中国历史上就曾有过“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格局,而且被人不断的推崇叙说到今天.可见这是一段不容易传承下去的历史.学术研究“万马齐喑”不好,“鸦雀无声”同样也不是学术繁荣的征兆,历史上这段所曾有过并引为自豪的争鸣和批评的局面,令今天的人们和之相对仍觉汗颜.古人有过“ 则明”、“从谏如流”之言,对今天的学术研究,仍可资借鉴,不失为“去病”的良药.作为学术研究的公共平台,这一新栏目,将为各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争鸣和批评的言说之地,求同存异,希冀它在学术的探索中,能起着对学术研究和成果进行检验的“试金场”和“推进器”的作用.

〔摘 要〕在后现代思潮的挑战面前,文学理论核心范畴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意味着该学科正走向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审视这些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核心范畴本身的局限、发展空间及发展方向,这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大有裨益.本质论的弊病,不在追求共同性、抽象性,而在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本质;真实论的弊病,在于执着于认识论,从而走向历史哲学和概念哲学,走向将感情抽象为思想;语言论的现代内涵,远超过传统语言观,既丰富了语言论本身,也丰富了文学理论.三大范畴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关键词〕文学理论核心范畴;本质论;真实论;语言论

〔中图分类号〕 I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11)01-0039-06

高校文学理论课程,事关对文学的宏观把握和微观品析,其难度和要求非一般课程所能比,在设置之初就被寄予了特殊的期许.作为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核心课程,文学理论对学习者的要求自然更高了:以本科阶段学习的一般理论为基础,及时掌握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入文学理论的深层次问题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就现在研究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跟上最新理论潮流基本上不成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困难在于:面对新潮理论,能否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矮子观场、随人说妍,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要实现这个目的,途径很多,从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入手,为重要方式之一.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变化,最终都必定会体现为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通过审视这些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核心范畴本身的局限、发展空间及发展方向.就文学理论而言,基本的核心范畴一定不能漏掉本质论、真实论和语言论.在后现代思潮的挑战下,这几个范畴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有关它们是否应该保留在文学理论这门学科之中的争论,也早已开始.因此,掌握它们的来龙去脉和内涵演变,对于提高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独立作出价值判断的理论鉴别能力,意义重大.

一、本质论

后现代思潮在学理上用以挑战文学理论的武器,首推反本质主义.我们在苏联专家直接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文学理论学科和课程,是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提出“文学是什么”这一最为根本的问题,孜孜以求地追寻答案,并以该答案为基础,构架几乎囊括古今中外所有文学现象的理论体系.

把握反本质主义的理论原点,是应对挑战的前提.

对反本质主义问题的探讨,恐怕要注意避免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应当追溯至欧洲中世纪以奥卡姆为典型代表的唯名论对实在论的批判,了解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如何剃除“不必要地增加实体或基

质”[1](239)之类的累赘物:“能以较少者完成的事物若以较多者去作即是徒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2](570)尤其应当回到波普尔反本质主义方法论的出发点,在波普尔那里,他是将本质主义和唯名论相对立的.[3](67)本质主义方法论(其前身还有历史主义、理性主义)以揭示事物本质并用定义加以描述为目的,而唯名论方法论则以描述事物在各种情况下的状态为目的.至于如何描述、如何科学、有效地描述,则和语言规则有关了.接着这个思路来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反本质主义思想,对于他那些类似于测试人类智力极限的逻辑语义推论,也许会看得更清楚些.

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追求共性,后者追求个性.用波普尔的话来说,就是本质主义所达到的是“含糊”,反本质主义所追求的是“精确”.[3](68)弄清了两者对立的关键所在,就没有必要恶意贬低本质主义方法论,例如用“毒汁”来形容,[4](5)更无必要列举大量事实来指责反本质主义方法论的不实之处.那样的话,只会又一次陷于以往常见的那种争论:双方总有充足的理由指责对方的致命缺陷,又都无法否定对方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心平气和地看问题,就会意识到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之间存在相容性.

学术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仅仅以社会现实中的日常经验为依据,是无法应对学术论争的.否则,对待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仅用一句“艺术至今仍然存在”足矣,不需要克罗齐煞费苦心构建另外的逻辑理论,通过指出黑格尔逻辑理论的不足,来驳倒“艺术终结论”.附带说一句,杜书瀛先生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也有十分精辟的辨析,指出我们同样误解了黑格尔:“终结”不是“消亡.”[5](18-21)

后现代思潮虽然没有运用像黑格尔那种一以贯之的逻辑理论,但其基本出发点是语言,却是不争的事实.从具体的语言使用出发,比较容易接近“个别”、“具体”、“精确”,达到将过度抽象还原为本色、从天空回到地面的目的.且不说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的反中心主义,就是直接来源于他对语言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的独到辨析.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学理论,一直比较偏向于形而上的思辨那一块,即通向“抽象”、“含糊”的那一块,而对于具体语言这比较容易通向“个别”、“具体”的一块,则相对忽略一些.

其实,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不啻文学理论的资源宝库之一.比如,对于《诗经》中的“国风”,多年来无人提出任何疑问.而根据新出土文献《孔子诗论》,我们得知:“国风”二字,是避刘邦之讳的结果,原为“邦风”.[6](15-16)虽一字之别,然而个中涵义,大有深意焉.如今文学理论“无边化”过程中所包含的走向“田野”,如果指的是田野出土的资料,那真是太好了!密切关注最新出土资料,对比、对照古籍中关键字词的异同,对文学理论的基础工作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最明显的事例,莫过于江苏仪征胥浦101 号西汉末年墓中出土的《先令券书》.

这份遗嘱表明了当时社会的家庭关系:长子具有家长地位,去世前立遗嘱;母亲嫁过三个男人,现从长子而居.这个材料对于重新理解《孔雀东南飞》大有裨益:为什么刘兰芝回到娘家后所感到的压力主要来自其兄而非其母,因为家长是其兄长而非母亲;刘兰芝殉死并非出于一妇不事二夫的贞烈观念,而纯属感情问题.[7]

再如,一直争论不休的“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的问题,要是仅只停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分歧恐怕永远得不到解决.我国著名甲骨文研究专家陈炜湛先生,从甲骨文入手,指出许慎的误解,证实了“羊人为美”.在古代,人们狩猎时头上戴着兽角,装扮成野兽的样子,可以提高狩猎的效率,久而久之,这种兽角就逐渐演变为装饰品.“早期的甲骨文里美字就不少,也有好几种写法等美字也是一个象形字,本是一个人戴着两双羊角而正立的形象等人正立而戴羊角,所强调的正是美好的装饰,亦即装饰之美”.[8](246-247) 十分有趣的是,我国甲骨文里“美”字的来历,和普列汉诺夫考察原始人关于美的概念的产生过程,具有惊人的一致:“野蛮人在使用虎的皮、爪和牙齿或是野牛的皮和角来装饰自己的时候,他是在暗示自己的灵巧和有力,因为谁战胜了灵巧的东西,谁自己就是灵巧的人,谁战胜了力大的东西,谁自己就是有力的人.”[9](314-315)时间一长,这些起初只是作为勇敢、灵巧和有力的标记而佩戴的东西,渐渐引起审美的感觉,演变为装饰品了.

文学理论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2000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后现代思潮挑战和文学理论核心范畴内涵演变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文学理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