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源流论文范文资料 与岭南民族源流述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源流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2

《岭南民族源流述评》: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源流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在岭南各民族族源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百余年的研究,近十年来又呈现出多学科共同参和研究的局面.在岭南诸族源流问题上,有的学术界已经初步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还存分歧;有的众说纷纭,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土著说”和“外来说”成为了学术界在岭南诸族族源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为了这个领域新的亮点.本文拟就前人在此问题上的研究做一个述评.

【关键词】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

【作 者】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韦小鹏,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2005级研究生.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8)03-0105-010

Review on Studies of Origins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Lingnan

Xu Jieshun,Wei Xiaopeng

Abstract:In the issue of origins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Lingnan,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research more than 100 years,and showing a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ituation over the past 10 years. In the issue of origins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Lingnan,academics have made a preliminary consensus view in some issues,but still have some differences in certain specific issues;there are many views and haven’t made a consensus view in some issues. Whether ethnic groups were “indigenous" or “outside" become the focus of debate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on the issue. Studies of molecular anthropology have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reviews what predecessors have done on this issue.

Key words:Lingnan;ethnic origins;Review

在岭南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大地上聚居着壮侗语族诸族、苗瑶语系诸族和仡佬、京族等民族.缘于岭南地区诸民族及其文化,具有极为错综复杂和丰富多彩等特征,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对该地区的民族源流问题进行了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时至今日,岭南地区诸民族的源流问题已渐成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历经百年,国内外学者在岭南民族诸族族源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留不少的异议.主要表现为,在壮侗语族诸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认为壮侗语族诸族来源于百越,仡佬族来源于僚人的结论,京族由百越或其支系发展而来;苗族源于“九黎三苗”,但仍存异议;在瑶族族源问题上,多数学者主张武陵蛮、五溪蛮或盘瓠蛮说;而在畲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壮侗语族诸族族源研究

岭南民族诸族族源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在民族源流问题上学术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民族源流问题上最为明朗的主要有壮侗语族诸族.这8个民族在族源上都和古代百越族群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一)壮侗语族诸族族源研究

壮侗语族包括8个民族,即壮族、侗族、水族、黎族、傣族、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在壮侗语族源流问题上,目前学术界认为:壮侗语族同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皆为百越后裔,但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学术界仍存些异议,例如:土著和外来之争;学术专用名词不规范——百越支系的“于越”、“干越”、“骆越”运用较乱等等.

1.壮族族源研究

壮族研究已走过百年的历程.范宏贵教授把这个百年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这阶段对壮族的研究的特点是,研究工作由外国人掌控,取得的成果是:壮族就是泰族.尽管这个结论不科学,但是外国学者发现壮族和泰族的历史渊源关系是应该肯定的.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掌控壮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开始注重实地考察,并由徐松石创立至今还在使用研究壮族的方法——“地名研究考证法”.徐松石通过“地名研究考证法”论证壮族的历史,阐明壮族是岭南一带的土著民族,在民族渊源上和古代百越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这个时期是壮族的研究全面爆发的时期,也研究成果获得空前丰收的时期.壮学研究呈现出了多学科共同参和,方法多元化的局面.在壮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也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壮族来源于古代越人.

尽管学术界在壮族族源问题上,在这个阶段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但是这个学术成果却是来之不易的.在1949年到1980年代这个时期里,学术界在壮族族源上曾争议不休.有的认为壮族源于东南沿海的于越,有的认为源于古代的吴越民族,有的认为源于上古的百濮,有的认为今天壮族的一部分是源于岭南的土著居民等等.直到1978年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才取得趋于一致的看法,认为壮族是土著民族,是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

费孝通先生运用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考古学的资料探讨壮族的起源.他认为写“壮族自称‘越伊’人,使我们联想到古代东南沿海的‘于越’人.广西的壮族可能就是这古代民族余留到现在的一部分”.①依群认为,现在的壮族,可能是2000年前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于越”人的一部分发展而形成的.粟冠昌也“同意说今之壮人是源于古越人这一论点”,同时“认为今天两广壮人的先祖,有一部分原是土著居民的后裔”,“但今之两广地区的壮人的先祖有一部分确实是从川省经黔省而迁入两广地区的”.②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壮族族源的研究,学术界在壮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这个较为一致看法的基础上,就壮族族源的某些具体问题和临近的东南亚各族的渊源关系进行探讨,同时也呈现出了多学科共同参和研究局面.

覃彩銮等根据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证明,现代壮族人的体质形态特征和距今4万-5万年的“柳江人”化石和距今7000-9000年桂林“甑皮岩人”的体质形态有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显示了他们之间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李富强、朱芳武在比较分析现代壮族人活体测量数据和“柳江人”、“甑皮岩人”等古人类化石数据的基础上指出:“现代壮族在其体质形成过程中,和岭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某些新石器时代人类有一定继承关系,而其根源似乎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③

吴超强从语言学角度论证了现代壮族和“百越”、“乌浒”、“俚”、“僚”、“土人”、“?”等古人的渊源关系,认为现今壮族不是在族称上的读音和上述古人的有源流关系,就是在语言上有渊源联系.他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是一脉相承的.由此,作者认为“百越”、“乌浒”、“俚”、“僚”、“土人”、“?”等古人都是壮族的祖先.

源流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岭南民族源流述评为关于对写作源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人之源人之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