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校企协同视阈论文范文资料 与校企协同视阈下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材建设路径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校企协同视阈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5

《校企协同视阈下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材建设路径分析》:关于免费校企协同视阈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校企协同视阈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材内容适应性不强,选用标准不一和教材形式单一等缺陷,严重影响着高职行政管理的专业建设.在“校企协同”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明确教材定位、组建“双师”编写队伍等途径,来共同开发适需课程教材,以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行政管理高级应用人才.

[关键词]校企协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133 — 03

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目标最终都得通过教材建设来实现.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探究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是实现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拥有良好综合能力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材的现状及不足

(一)教材内容适应性不强

职业教材适应性的内涵包括教材的适合性和适用性.美国著名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认为:教材的内容和编写除了要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高职专业教材的适合性不但要考虑学科知识的背景要求,而且要适合高职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发展特征.〔1〕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在教育层次、类型、培养目标和生源结构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专业兴趣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学生虽然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学习目的性不强,动力不足,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许多行政管理专业教材内容陈旧,要么是本科教材的“减肥”,要么是中专教材的“增肥”,亦或是授课老师自编的“嫁接变异体”,难以真正适合高职学生发展特点,不能满足高职教育需要.

高职专业教材的适用性需要教材能适应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教材要立足行业,把握最新科技成果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对一线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教材的内容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能够真正契合企业人才需求实际.由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课程设置和教材沿袭本科问题严重,教学内容大、空、全,理论偏深,实用性不强,不能体现高职教材的“知识够用”的特点.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因缺少对产业、企业的前期调研,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专业教材的编写大多是高校教师闭门造车的产物,缺乏系统的实训项目设计,使得学生的技能训练没有载体,更缺乏系统性,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也往往流于形式.培养的学生很可能陷入了理论不如本科、技能不如中职的“夹心层”的尴尬境地,学生的技能要求难以与岗位迅速融合,无法满足服务第一线对高素质、高技能行政管理类人才的要求.

(二)教材选用标准不一

目前,全国共有66 所高职院校设置行政管理专业.大多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进而影响专业课程的规范设置和教材选用标准的统一性.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随意性大,课程设置往往照搬本科课程模式,缺乏高职特色.教材编写未能真正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羁绊,没有形成统一、成熟、具有高职特色的内容结构体系.各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衔接,导致部分教学内容重复,授课教师对同一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深浅不一,结论也会出现偏差,容易给学生增添学习负担和理解障碍.现用教材中,无论是权威性推荐教材,还是自编教材,理论性教材居多,与之配套的实训教材较少.而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课时占总教学时数的比重越来越多,实践教学各地差异较大,教学规范性不强,标准更是难以统一.虽有少量教材附有思考题,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难以满足学生技能训练要求,影响学生岗位综合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2〕

(三)教材形式灵活性不够

现行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材大多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除了纸质教材,与之相关的多媒体电子教材要么质量不高,要么就没有;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教师参考书的普遍缺失,使教材的应用很不方便.同时,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材相互分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少了现场操作和实践模拟的练习,领悟不深,印象不深,很快就会遗忘.而实践教材,少了理论知识的引导,原理规律的启发,使得各个实践项目相互隔离开来,缺乏知识的系统和规范性,学生的操作水平也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很难成为真正的行业能手和职场高手.很多教材编写风格单调,往往沿袭学科知识体系来编写,章节逻辑清晰却很老套,内容素材详实却不适用,案例材料选用缺少情景性、针对性,实训项目的编写也因场景性、操作性的不足形同教材中的“鸡肋”,用之无趣、弃之可惜.受选用教材的限制,任课教师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窘境,其教学方法简单,学习方法指导性不够,灵活应用性不强,难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率往往也不高.

二、“校企协同”的内涵

“协同”一词源于希腊文synergetics,意为共同工作.20世纪70年代,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物理教授哈肯(Hakan)首创协同理论,并用于描述各种系统和运动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的共同规律.哈肯的协同论认为,一个协同系统可以有多个序参量,序参量之间相互竞争、合作.当众多子系统处于无序状态时,各子系统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序参量;当外部环境达到一定水平时,各子系统间相互合作,协同效应应运而生,促使序参量的最终形成.〔3〕

校企协同是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进行有序架构,实现系统内外良好沟通、交流、合作,有效培养人才的过程,是集实践型、应用型和创新型能力于一体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就是合作育人.〔4〕 校企协同是高职院校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需求,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的必然途径.能力本位教育通过对职业角色活动的全面分析,以学员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能力为基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导地位,真正促进学员职业实际能力的形成.〔5〕校企合作是一个涉及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的有机系统,各系统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当外部环境达到一定水平时,系统间相互影响进而产生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超越各子系统自身的独立作用,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发生质的飞跃,拉动效应明显,将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系统整体效应的最大提升.校企协同使学校、企业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产生优于双方资源要素简单叠加的协同效应,协作机制得以全面深化,协作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学校通过聘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共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圈定职业能力,并以能力为本设置各相关课程,确定合适教材,以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校企协同视阈论文参考资料:

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结论:校企协同视阈下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材建设路径分析为大学硕士与本科校企协同视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校企协同视阈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