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汉唐论文范文资料 与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居民死亡率的初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汉唐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3-12-23

《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居民死亡率的初步》:本论文可用于汉唐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汉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关键词】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死亡率;平均死亡年龄

【摘 要】本文采用体质人类学和人口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河南郑州地区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的汉、唐、宋人骨标本的平均死亡年龄和死亡率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郑州汉、唐、宋组居民的死亡高峰期均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其中宋代居民在老年期也有较高的死亡率;三个时期里男、女的平均死亡年龄呈现上升趋势.与中原地区史前至汉代以后的古代居民进行比较,汉、唐、宋居民在未成年期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在中年期和老年期的死亡率显著上升;而在居民中,相较于男性,女性在青壮年期(生育阶段)的高死亡率,说明了汉、唐、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医疗保健水平虽然比先秦时期有所改善,但仍然是比较低下的.

秦汉至辽宋夏金时期是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1],汉代以来的正史资料和出土文献虽然已经有了具体到郡一级的人口统计数量,但对于特定地区内的居民人口数量、结构等鲜有记载.利用体质人类学和人口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古代居民进行性别、年龄鉴定,有助于探讨当时盛行的葬俗、婚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了解古代社会居民的社会及劳动分工,并判断死者的身份和死亡年龄,探寻古代居民的生活条件[2].本文以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出土的人骨为例,分别探讨汉、唐、宋时期郑州地区古代居民死亡率的大致状况,对其死亡年龄及其分布特点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人骨标本材料包括薛村遗址出土的汉代163例、唐代52例和宋金时期19例[3],另有新郑天成隔热、羚锐、丽都花园、中华北路、宏基、华联、防疫站、圣昊、华瑞和众康等遗址和墓葬群发掘出土的汉代14例、唐代3例和宋代49例人骨[4].对人骨标本的鉴定方法,主要依据吴汝康等[5]和邵象清[6]在其有关论著中提出的各项标准.

一、郑州地区汉、唐、宋死亡

年龄分布统计

1.汉代居民人骨材料主要来自郑州荥阳薛村遗址的163例和新郑地区的的14例,共177例人骨标本.其中,性别明确者155例,鉴定率为87.57%;年龄段明确者148例,鉴定率83.62%.汉代组的性别比为1.31.

郑州汉代组居民死亡年龄的分布状况详见表一和图一、二.从图表可知,郑州汉代组居民的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壮年期和青年期次之,其中青年期12.99%,也比老年期的7.34%高出较多比重.汉代组男、女死亡率分布阶段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女性在青年期和壮年期的死亡率要稍高于男性,中年期明显低于男性,老年期则基本相当.

2.唐代居民人骨材料主要来自郑州荥阳薛村遗址2005年和2006年发掘的52例人骨材料,此外还包括新郑宏基遗址的2例人骨和新郑华瑞路遗址的1例人骨,共55例人骨标本.其中,性别明确者47例,鉴定率为85.45%;年龄段明确者44例,鉴定率为80%;性别比为0.95.

从表二和图三、四可知,郑州唐代组居民的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和壮年期,在青年期和老年期也占一定的比重,但差别不大.男、女死亡率的分布阶段却存在较大差异,女性的死亡高峰集中在壮年期,而男性的死亡高峰则在中年期;在老年期的死亡率上相同.

3.宋代居民人骨材料主要来自新郑华联、圣昊、防疫站、中华北路、武大幼儿园、羚锐和众康等7处遗址所出土的49例人骨标本,以及郑州荥阳薛村遗址的19例人骨标本,共计68例.其中,性别明确者为60例,鉴定率为88.24%;年龄段明确者63例,鉴定率为92.65%;性别比为1.22.

从表三和图五、六可知,郑州宋代组居民的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其次是老年期和壮年期,青年期和未成年均仅占5.8%.男、女的死亡率分布阶段大致相同,女性在中年期和老年期的死亡率均略高于男性,而在壮年期的死亡率则低于男性.

二、郑州汉、唐、宋组居民平均死亡年龄

本文所指的平均死亡年龄,是墓地所有已知年龄个体的估计年龄总数与个体总数的比值.根据性别、年龄鉴定结果计算,将郑州汉代组至宋代组古代居民整个年龄段的平均死亡年龄和男、女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列入表四.其中,不能被详细划分死亡年龄阶段的成年个体,未参与居民全组平均死亡年龄的统计,而未知性别的未成年和成年个体,也未参与男、女平均死亡年龄的统计.

由表四和图七可知,郑州汉、唐、宋组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性别之间,都显示出很大的差异特征.各时代男性的平均死亡年龄均超出了各自的全组平均死亡年龄,这可能是因为全组平均死亡年龄受到未成年个体数量的影响.但是,各个时代女性的平均死亡年龄却有较大的波动,唐代女性平均死亡年龄低于汉代组的女性,也低于唐代全组的死亡年龄;宋代女性平均死亡年龄则高于宋代男性居民,同时也远远高于汉代和唐代女性的平均死亡年龄.自汉代至宋代,无论是全组平均死亡年龄,还是男性平均死亡年龄,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三、与中原地区各古代组居民的比较

(一)死亡年龄分布特点的比较分析

为了分析郑州汉代组、唐代组和宋代组居民的死亡年龄分布特点,揭示当时人口的死亡状况,本文选择了中原地区史前至汉代以后的各古代组居民与之进行比较,包括雕龙碑(新石器时代)组[7]、游邀(夏代)组[8]、刘家庄北地(商代)组[9]、后李官(周代)组[10 ]、临淄(周—汉代)组[11]、大同北魏组[12]、紫薇(唐代)组[13]等7个对比组,各组居民的死亡年龄分布详见表五及图八.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自新石器时代的雕龙碑组、夏代的游邀组、商代的刘家庄北地组、周代的后李官组、周—汉代的临淄组、郑州汉代组、大同北魏组、唐代紫薇组,至郑州的唐、宋组,未成年的死亡率基本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以雕龙碑组、游邀组、刘家庄北地组和后李官组居民最为突出,其未成年死亡率从新石器时代的高达44.4%、夏代的30.26%,降至商代的15.83%和周代的16.3%,但与周—汉代的临淄组的5.9%和郑州汉代组的3.95%、大同北魏组的4.26%、唐代紫薇组的3.9%相比较,仍然显示出了较高的比例.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史前时代,婴儿的死亡数一般占总人口的40%左右[14].处于河南与湖北两省交界的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共发掘了墓葬197座,其中瓮棺葬64座,所葬均为3岁以下幼儿.可见,新石器时代未成年人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

汉唐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居民死亡率的初步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汉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汉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