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城镇化建设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融入乡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城镇化建设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3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融入乡愁》:本文关于城镇化建设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 文章概述了乡愁的概念与内涵,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的价值定位,乡愁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根”.探讨在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乡愁的路径:坚持走城市与乡村两元文明共生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开发乡村新兴产业、丰富乡村发展内涵、彰显乡村发展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乡愁;城镇化;定位

一、乡愁的概念及内涵

融入乡愁的新型城镇化是对生命源头的眺望,个体对母体文化的挂怀,恰如游子剪不断的情怀和思念,也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故乡有着最本己的东西和最美好的东西”.所谓乡愁就是人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乡愁不是过去式,而是面向将来的,它在拷问我们如何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重建一个有活力、有个性、有希望的故乡.乡愁背后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规划与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和谐相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乡愁,就是要注重对乡村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和以田园风光为代表的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对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淳朴友善人际关系的回归,并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乡村新兴产业的开发中,建成“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技有所用、学有所识、乐有所好、出有所通、情有所寄”的新型城镇.

二、乡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1、乡愁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力,但同时也给农村发展带来以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成了人们心中的痛;大量农田荒芜,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断下降,引发粮食危机.在城镇化浪潮的席卷下,乡村正在加速沦陷.一些乡村被城市吞没,成为真正的城区.表面上看跟现代的城市一模一样,但是在内部管理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分,此城区非彼城区.这些“新市民”并不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导致“村庄的终结”与“农民的终结”并不同步.这些被城市吞并的乡村,就演化成了另外一个产物“城中村”.还有一些村庄被拆并成新的农村居民点,变成了“新村”,这些新村,表面上看,房子更漂亮了、环境更整洁了,但是村民所以依赖的“熟人社会”却不复存在,村落的组织结构和传统文化被打破了,这些“新村”并不是村民心目中追求的“新农村”.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阻力,严重制约着城镇化的实际水平和质量.这说明,只有农村建设好了,农民能够安心农业生产,才能促进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强调建设“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就是告诫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要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通过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新兴产业,激发乡村的内在活力,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

2.乡愁为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协调发展提供助推力

乡愁理念中核心、本质的内容就是对传统村乡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可以说,乡村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根脉,包括风俗习惯、方言、服饰衣着、宗教信仰、文物古迹以及以熟人社会为基础建构起来的诚信体系等等,中国绝大多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乡村,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部都在乡村.乡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宝库,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村镇,遭到了大拆大建的毁灭性开发,导致那些具有历史、艺术的传统村落和民居被夷为平地,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不断消失.城镇化建设步入到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尴尬境地.提出要把乡愁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留住乡村的根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保持住文化的多样性.建设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走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3、乡愁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精神纽带

丘吉尔说过“人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塑造了我们”.乡愁总是令人荡气回肠、心驰神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让我们怀念、追忆,让我们心中充满温馨.失去了乡愁,我们会变的无助、恐慌.乡愁让我们感到宁静、祥和与温馨.乡村社会它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熟人社会,有着自己独特一套社会秩序,这套秩序一旦被打破,也就打破了乡村的稳定与和谐.反之,如果能够在城镇化建设中保留住弥足珍贵的“乡愁文化”,这对于维系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入乡愁的路径选择

1.坚持走城市与乡村两元文明共生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乡村是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安全的大坝,要建设“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实质上就是中国必须坚持走城市与乡村二元文明共生的城镇化,杜绝走西方的两元归一式的传统乡村消失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不只是简单地把乡村变为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短期内实现更高的城镇化率,而是要解决中国乡村如何就地文明化的难题.中国乡村承载着城市所没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虽然城市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文明,但让我们引以自豪的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在乡村,最值得我们自信的是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多样化、历史最悠久的乡村文化.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和乡村负载着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具有不同的功能、提供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把乡愁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要保护中国的乡村文明,让乡村成为实现中国梦的载体之一,成为实现现代化的载体之一,把城市和乡村都看成是实现中国梦的新载体.

2.开发乡村新兴产业、丰富乡村发展内涵、彰显乡村发展特色

城镇化产业要实现与本土相结合.乡村是内需场的提供者,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地.建设新型城镇化,应该积极致力于开发乡村新兴产业,比如乡村旅游产业.在产业发展上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地制宜、因势而立、因村而异,发展个性化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依托乡村特有的地域历史文化、农耕文明、民俗风情、良好的生态资源,全方位的挖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实现城镇化建设和“乡愁文化”保护的有效结合.

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理应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乡村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场所,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建设自己的家园,要让农民自己说了算.总而农体地位的实现最终还要靠制度保障,要加强农民权利保障的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宪法以及涉农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让农民能够用权利制约权力.二是要推进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消除制约农体地位实现的根本障碍.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权利;此外,还要提高官员的违法成本,改进政府的服务方式,改进政府官员政绩考评机制,转变畸形政绩观,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切实为农民服务.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有关农民自身利益的农村建设与发展问题,保障农民权益.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为什么要强调“记得住乡愁”[J].中国经济报告,2014(2).

[2] 金抱.极目相关何处是——新型城镇化“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关照[J].福建农业,2014(01).

【作者简介】

刘诗谣(1988.8-)女,辽宁锦州人,抚顺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

城镇化建设论文参考资料:

新农村建设论文

城乡建设杂志

建设法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结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融入乡愁为关于对写作城镇化建设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城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