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三坊七巷论文范文资料 与三坊七巷,网罗千年时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三坊七巷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4

《三坊七巷,网罗千年时光》:本文关于三坊七巷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北纬26度,水汽淋漓的海峡西岸,坐落着一座编户植榕、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闽郡古城——福州.这里,在全城百姓票选出的十张城市名片中,雄冠榜首的,是一个叫做“三坊七巷”的地方.

立于“光禄坊”与“吉庇巷”的交叉口,便是立在了“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头,立在了由南往北近1000米的历史文化名街的面前,立在了从古至今商贾云集的时光洪流之中,立在了“南后街”汹涌的人潮之间.

朝南望去,乌石山青葱的背影,端坐雨后的迷蒙中,渐渐舒展开秀美的轮廓;右手近处,澳门路一面气势凌空的枣红色屏墙之内,竟隐逸着“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那座8500平方米的“林文忠公祠”.清静的曲尺楼,难掩“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干云,幽美的竹柏轩,伴成树德堂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荡气回肠.

极目北望吧,西“坊”东“巷”,除去已经改造成现代街道的“光禄坊”、“吉庇巷”和“杨桥巷”,“宫巷”、“安民巷”、“黄巷”、“塔巷”、“郎官巷”如兄弟般依次比肩于我们的右侧,而“衣锦坊”、“文儒坊”则栖息左侧,仿佛榕树硕大的主干探出许多道劲而曲折的枝丫,一幅占地近40公顷、出自上千年前“宁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的闽王王审知之手、真正鼎沸到极致的三坊七巷画卷,才赫然在你眼前展开她由五代至今不曾褪色的容颜.

踏着“南后街”中轴线上温婉的青石板,在雨后氤氲的夕阳下信步往北走去,俯首间,西侧的“顺鑫典当行”里好似还能传出噼啪作响的算盘声,“泔液境”的“苏公井”里还流淌着汩汩甘甜的泉水;东侧沿街,快捷的“非常牛”餐厅与古朴的“青花瓷”老店比肩而立,福州三宝“牛角梳”、“脱胎漆器”、“纸伞”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向东一拐,旧名“仙居”的“宫巷”静静蜿蜒开来,13幢豪门住宅,宛如一排“明清建筑博物馆”,正默默伫立着,等待你的检阅.那马鞍墙长长延伸直至作飞起状的门楼,正是“宫巷”26号,林则徐女婿、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故居.

而往前一步的“宫巷”24号,一套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临街十扇大门、占地3000平方米的典型官宦人家大院,便是林则徐次子、内阁中书、六部主事林聪彝的宅邸.从那些镂空精雕、榫接而成的镂花窗上精心编排的丰富图案和纹饰,便可对这栋福州古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窥见一斑.

但我最感兴趣的,偏是花厅里那株基干苍劲错节、枝头浓荫垂髯的白榕,一副饱经沧桑、慈目抚须的老者神态,令人猛然联想到屋主林聪彝爱民如子、与民共苦的往昔,那年病愈复出为官,却恰逢福州连年大水,他毅然留乡治水,日夜奔波,治水得法,却积劳成疾,壮年早逝,年方55岁!林公次子这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不正是整个左海伟人家族的风范吗?

沉思中步出宁静的“宫巷”,折回商铺喧嚣的南后街,继续往北寻找“安民巷”的拱门,却被沿途一户户福州传统风味小吃所吸引.于是浅尝一盏酥烂清甜的“花生汤”,或干脆畅享一大碗由各种海鲜配料和浓米浆滑片熬制的细腻爽滑的“鼎边糊”,这时,若再佐以鲜嫩脆黄、喷香滚烫的“海蛎饼”,你会立刻升腾起一种生为凡人多痛快的感叹.也许你就此忘了“安民巷”的事儿,但“安民”二字的古朴心意,都已领在肺腑之中.

咂摸着口中“鼎边糊”与“蛎饼”的醇美余味,逛进同治年间的“米家船”,这可不是贩米的商铺,而是最讲究手艺的裱褙老店,店名取自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游船写生、晾晒书画的佳话,讨一个“米家书画满河滩”的吉利.

沾点文墨气,转身出店,举目对街风景,一座绘着“文儒坊”三个隽秀大字的牌楼,悄然耸立.以“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饮誉全国的陈承裘先生的故居就在此坊.其长子便是“末代帝师”陈宝琛,他先后教授宣统、溥仪二帝,直言敢谏,不仅如此,家乡人更敬重的是他在开拓福建现代教育方面的劳苦功高,今天的福建师范大学尊其为创始人,而其首倡的福建女子教育更是使谢婉莹(冰心)等聪慧女子得益终身.

从“文儒坊”与“安民巷”交叉口继续北上.西侧,有生动传神的“花灯雕塑”,有线装书爱好者的乐园“福州古籍书店”,有创立仅20年却名噪海内外的“大世界橄榄”;东侧,有雅致轻巧的“两岸瓷艺”,有国学大师启功先生题名的“宗陶斋”,更有聚宝盆般璀璨夺目的“寿山石雕刻艺术馆”.就这样目不暇接地一路赏玩,不觉问已行至“黄巷”与“衣锦坊”的交汇点上.

东面的“黄巷”中,那座占地3300平方米的古式花厅园林“小黄楼”,是历代文化名流集聚之地.想当年唐代大学问家、翰林院崇文馆大校书黄璞先生居此,以致黄巢军入城兵士夜经黄巷时,皆“灭烛而过”,不敢驚扰.后来,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老先生以诗情画意重新修葺“小黄楼”,又为其添了不少亭台楼榭假山鱼池.

然而私以为,隔着“南后街”与“黄巷”相连、名冠“三坊七巷”第一坊的“衣锦坊”内,藏有更精致的艺术瑰宝——“水榭戏台”.这是一个坐南朝北、面积约30平方米的穿斗式木构单层亭台,朱红四柱顶着精工细作的翘檐,方形顶棚藻井内象征吉祥美好的团鹤、蝙蝠上下翻飞,屋脊等均,前廊后堂浑然包容;亭前红梅吐艳,亭下莲池涌泉,中隔大理石天井;正面厅堂坐北向南,上建双层阁楼,登楼无梯,入亭无路,却可通过环绕左右的假山雪洞悄然前往.古人的声学造诣和美学眼光,实在匠心高妙!

也许此时,圆圆的夕阳已收起了天际最后一缕橙红色的余晖,“南后街”的“花灯”正依次亮起,阁楼上、檐角下、商铺前、榕须边、孩子的手中、人力车的顶上,一盏盏游走的花灯,仿佛一只只落人人间的宝红色精灵,正圆睁着好奇的双眼,打量这条坊巷间的一切.

此刻,你一定游兴正浓,却又饥肠辘辘,那大可钻进“南后街”的各色老铺,畅快饕餮,捧一碗形如飞燕、口感软嫩、荸荠与瘦肉泥完美融合的“同利肉燕”;或是要几颗硕大爽滑、皮韧带劲、肉鲜汤美的“永和鱼丸”.一路大嚼美食也许渐觉油腻,那不妨来一盏阿里山高山茶,或是品一品本地清心沁脾的茉莉花茶.就这样有吃有喝,已然行至“塔巷”的路口.现今巷口坊门上这座七层小塔,是五代闽王王审知时所建的育王塔的缩影,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宋代“海滨四先生”之首的诗人陈襄就住在这里.而“塔巷”中最幽深的老屋,当属民国陆军旅长王麟的故居.那龟蛇庇佑的花厅、凤凰翱翔的雪洞,给人一种沦陷在神秘之中的驚叹.

从“塔巷”折回“南后街”,赫然是一栋披着中式古装的洋伙计,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从这泛黄的木门、雕花的小窗,向里望去,尽是年轻后生小资们在低笑浅抿;而隔壁的全省金牌老字号“百饼园”和对面的“红曲黄酒第一坊”却又是那么有板有眼地凝重着,于是,你在恍惚间好像能同时捕捉到迅速流逝的往昔与无比鲜亮的今朝,古典中潜藏着的时尚正一点点蔓延开来.

神思游离间,不知不觉已踏上了“郎官巷”湿润、宽大的石板径.在摇曳的昏黄中,我试图抬头极目这条七巷中最曲折的巷子,耳畔却猛然回响起戴望舒笔下那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好似嗅到了那份丁香一样的芬芳,隐约可见那个撑着油纸伞踟蹰独行的姑娘.轻叩“郎官巷”80号的大门,却是一种沧桑、寂寥的滋味席卷而来.这里走出的,是《天演论》的译者、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从执教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到担任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实可谓一代驚世文章,百年醒世文人.

出了“郎官巷”,繁华的“南后街”就逐渐走到了尽头,西侧一条50多米的风雨廊是人们最好的歇脚点,轻晃蒲扇的老者,互相追逐的孩童,古朴安详的长廊容纳每一份疲惫或偷闲的心灵.倚在散发着淡淡杉木香的长椅上,手指忍不住轻抚木栏上深浅不一的纹路,语文课本里,那句催人泪下的“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竞涌上心扉.穿过三坊、六巷,而他在哪里?

原来,昔日的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所住的“杨桥巷”早已拓宽成了今日“南后街”高大的正门前那条车水马龙的杨桥路.走进坐西朝东的林觉民故居,小天井南端卧房窗外,还保留着小小的花台,别致的小厅向东一拐,就通往主人伏案的紫藤书屋.觉民就义后,全家避往远郊,一户姓谢的人家买了此宅,于是这里也成了我们的著名女诗人冰心(谢婉莹)少女时代的家园.而近代才女建筑师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亦曾一度在此居住.一时真是无法言语,只隐约感到,有一些时间,大概是人们记忆的轮廓、心底的虔诚吧,时间永远无法洗涤它们的光华,历经沧桑,依旧美丽.

三坊七巷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三坊七巷,网罗千年时光为关于本文可作为三坊七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三坊七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