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知行观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孔子知行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知行观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1

《论孔子知行观》:该文是关于知行观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就是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一种表述.宋明理学以个人为主体,围绕着知行的先后、分合、轻重、难易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近代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先生为了鼓舞革命党人勇于投身斗争实践,亦提出和宣扬过“知难行易”的认识论学说.本文仅从认识的来源、认识过程和求知方法三方面,试析先秦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著名学者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知行观.

一、知识的来源——孔子强调“学而知之”

孔子在“人性论”上,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即: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然孔子又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正义》曰:“此章劝人学也.‘生而知之者上也’者,谓圣人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者,言由学而知道,次于圣人,谓贤人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者,人本不好学,因其行事有所困,礼不通,发愤而学之者,复次于贤人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者,谓知困而不能学,此为下愚之民也.”困,谓有所不通.孔子所谓圣人,在《论语》中出现了四次,指尧舜禹和周公.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圣人,不能看见;能看见的,就是孔子身边的那些君子,而这些人都是“学而知之”的,实际上孔子主张“学而知之”.孔子说:“唯上知和下愚不移.”(《阳货》)孙星衍《问字堂集》解释:“上知谓生而知之,下愚谓困而不学.”孔子自己以为不是圣人,当然他也不属于“民”.他是贵族子弟即君子,是属于“学而知之”的人.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好古,敏以求之者”,就是说,孔子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学习求取.

古代文化主要指古代的文化典籍“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此外还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都是贵族子弟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艺,都是属于孔子所为之“学”.古代“学在官府”,知识被贵族垄断,他们的知识学问都是“官学”.春秋时代,封建领主贵族制度开始崩坏以后,有些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称为“士”的最低级的贵族才开始以私人资格传授学问,以维持生活.这才有私人讲学之事,出现了成“一家之言”的私人学派,孔子便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孔子非常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他向经典学习,向别人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勤敏地学习,使他成了非常博学的人.当时人说“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墨子·公孟》).博于《诗》《书》,是从经典中获的;察于礼乐,是学习“六艺”的结果;详于万物,又是从何而来呢?虽然孔子说过,学乎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但下面这件事,便非学习经典就能解释的事情.

《春秋》记载,公元前483年“冬十二月螽”.螽,即今蝗虫为灾.《春秋》经、传记载了十次蝗灾时间多在秋天八月或九月,至迟为冬十月,无在十二月(即今农历十月)者,故季孙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丘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孔子的意思,谓时已十月,天空应不见大火星(心宿二),昆虫应皆蛰伏,然大火星犹遥见于西方天空,逐渐沉没乃司历者之误,少了一个闰月,所以十二月还有虫类生出.孔子的这个天文知识从何而来?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天文》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若历法,则古人不及近代之密.”孔子的天文知识应该来自村社共同体的农夫之辞.古代贵族子弟皆为士,士原为武士之称.古代的士要受一种严格的武士教育,其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而射(箭)御(驾车)在他们学习中又是主要的.孔子父亲叔梁纥是一个力大能“举国门之关”的武士,孔子在前亦是一个会射御的武士.《论语·八佾》:“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又《论语·子罕》:孔子对门弟子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瞿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可知孔子擅长射御之事.士为统治阶级最末一等.《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韦昭注“士食田”曰:“受公田也.”公田,是周代村社共同体中的公有田.《孟子·滕文公上》描写的井田制就是孔氏家族曾经赖以生存的乡党村社共同体现象:“卿以下必有圭田(供士祭祀的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据徐中舒先生研究,在中国古代村社共同体中有几个公职人员,殷周叫“丘儒”,春秋战国叫“封人”,秦汉叫“三老.“丘儒”的职责相当于印度村社共同体中的婆罗门僧和司历僧,一方面司理村社里一切宗教仪式;另一方面以占星师的资格通告播种和收获的时候,通告什么时候适宜和什么时候不宜各种农业工作.要能做好这两种工作,“首先他们必须懂得四时代谢、天体运行的规律,他们要在无穷无尽的岁月里,经历一代一代的努力,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宇宙的范围内积累资料,取得经验,虽然这些经验还是有限的,还要一代一代人随时增补,随时修订,每一个司历僧或占星师都能够贡献他们的智慧.”这就是最早的“儒”.(参见徐中舒:《论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下册,中华书局1998年版.)虽然我们无史料证明“少也贱”的孔子在村社共同体中做过“丘儒”,但是有一点可相信,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一定继承了早期“丘儒”的传统,从村社共同体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所以他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回答季孙的问题.

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呢?我们先看《论语·微子》所记子路掉队遇见荷丈人的事:

知行观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的爱情观论文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

我的教师观论文

科学观论文

结论:论孔子知行观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知行观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宋明理学知行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