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田野论文范文资料 与农村信息生活变革田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田野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7

《农村信息生活变革田野》:本文是一篇关于田野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以前呼喊传递信息到从广播电视获取信息,再到如今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农村的村民们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信息变革之路.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人声、广播电视以及微信作为研究对象对宁夏固原三营镇村民的信息生活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访谈,对农村信息生活变革进行了大致阐释.

【关键词】信息生活;人声;广播电视;微信;媒介;变革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三营镇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自古商贾云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同时也是回汉混居区,其中回族人口占70%以上.这里的农村看似闭塞实则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信息交流,作者走访了三营镇团结村、鸦儿沟村等村,以信息为研究对象对人们常忽视的信息生活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将三营村民信息生活的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与总结.

一、三营村民微信生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经逐渐成为不少三营村民信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群体,微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

(一)三营家庭微信生活

家庭是人温馨的港湾,是人赖以依靠的庇护港,家人之间缺少不了亲昵的交流,对于亲情的珍惜促使人们即使与亲人分隔两地,也会经常通过不同的方式联系.团结村的沙同学是银川某大学的大学生,暑假的机会让他做到以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平时在学校回家的机会寥寥无几,基本要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见见亲人.他平时怎么与父母联系呢?原来现在不需要回家也能够与父母见面了.现在都有微信,打开微信发段文字、语音就能实现相互的对话了,打开视频那就是面对面的交流,成本很低只需要流量,相比坐车回家一趟很划算了.

(二)三营伊斯兰微信生活

微信在三营穆斯林信息生活中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微信生活并没有因为民族的不同而差别很大,更多的是因为年龄或者经济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用微信听《古兰经》经文是段很有趣的经历,有幸拜访一位八十岁的退休的阿訇周老先生,他做了六十多年的阿訇,现在已经退休六年.正巧周老先生的儿子周先生也在家,周先生在银川做经学老师,同时也是北方民族大学阿语特色班老师.周老先生还拿出了汉译的《古兰经》给我们讲解一些基本的道理.在谈到周老先生对微信的看法时,他是不反对的,只要对传教有好处他都完全支持.周先生有自己的微信并且主动添加了我们,询问周先生是否关注“经训堂”之类的平台时,周先生表示他并没有关注,他关注的都是阿文版的公众平台.他还点开了平台,此时,周老先生正在给我们讲解《古兰经》经文,周先生点开微信上的经文,点击语音播放,手机上就开始念出经文了.手机里播出的经文瞬间吸引了周老先生的注意,他第一次接触这些,更没有听过微信上播放的经文,他像孩子一样盯着周先生手里的手机,也不时点击几下聆听一下.

(三)三营商业微信生活

微信作为新兴的智能手机客户端,在商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微信支付功能的开启,商业群体的人们可以通过发布广告消息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也可以自己申请管理自家商品店铺的公众平台,用微信购买商品变做到十分简单.在三营也是如此,三营集镇上有这么一群生意人,他们用微信时不忘为自己的店铺做足广告,广泛加微信好友,将自己的店面或者产品拍照上传到朋友圈进行介绍,或者将自己的微信号改为自家店铺的名称,这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街上从事手机销售的杨大哥就把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自己的店名,平时发发广告、分享一些自己店面的信息,确实起到了廉价宣传的作用.信息发布变做到十分容易,完全由自己来控制,他也不知不觉成为了一名微商呢.

二、三营信息生活的历史变迁

三营拥有悠久的历史,信息生活也拥有深厚的底蕴.村民的信息生活从古老的以声音为主要媒介的人声时代穿过了历史的洗礼走进了最近几十年开始的广播电视时代,拨开历史的面纱微信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三营村民的信息生活.信息生活的变迁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人们使用媒介技术的提升,这同时给村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人声时代

当远古的喧嚣化为平静,人类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很多事物趋渐消亡,物是人非等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细细聆听,只有人的声音依然在空气中回响,记录着人类最淳朴最真实的信息表达方式.人声时代,相对于现在信息化社会来说是最初始的一个阶段,在人类漫长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声音作为媒介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面对面交流,耳提面命,口口相传,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声音与动作慢慢传了下来,保存了它最真实的一面.

1.危险时村组间的人声

三营在历史上受过不少的自然灾害,当有危险事情发生时,人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赵寺村张老爷子七十一岁,衣着朴素,正坐在自家院子里,从他口中我们听说了三营在1958年发生洪水的故事.某日三营突降近两个小时暴雨,洪水冲毁了不少民宅.在那个年代,没有广播来通知村民们疏散,洪水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涌来,土房子一冲就垮了.依稀记做到,好像是三营镇上的一个干部跑来赵寺村大声呼喊“水来啦,沈家河坝开啦,赶紧跑啊!”同时招呼人们赶紧跑.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瞬间呼喊开来,村组间充斥着“洪水来喽,赶紧跑啊!”的呼喊声,人们做到以拥有充足的时间转移.张大爷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要不是当时有人来呼喊传信,也不知道损失有多严重呢!

2.文化的遗存——招呼站

说到招呼人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招呼最常见的就是用言语、手势或者其他方式招引呼唤或者表达问候.招呼可以说是很多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细节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人声时代很重要的标签.

下乡过程中路过鸦儿沟村,突然看见路边有个乡村公交站台——“鸦儿沟客运招呼站”.对于习惯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公交站台司空见惯,而“招呼站”这种称谓确实比较少见.“招呼站”是指公交系统中临时停车的地点,一般较远距离的两个公交站点才会设立,下车需要与司机商量,上车时需要招手.在鸦儿沟这个交通相对不方便的村子,“鸦儿沟招呼站”可以说是一条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枢纽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出行去周围不远的村子或者固原城里一般都是坐那辆“黄皮车”,只需要站在招呼站前等待“黄皮车”到来,朝司机招招手喊两嗓子就能上车出行,人的喊声招呼在这里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那儿不招呼可能车子就一溜烟走了又做到等下一辆过来招呼.

田野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农村信息生活变革田野为关于田野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田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