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社会分层论文范文资料 与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狑犲犫2.0的互动方式和社会分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社会分层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2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狑犲犫2.0的互动方式和社会分层》:该文是关于社会分层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自2010年“微博元年”,微博用户从6311万,爆发增长到2015年年底的2.04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1].这种基于web2.0的新型互动方式,成为社会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人类历史上,新的传播工具往往给社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术摧毁了中世纪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电影和录音技术的出现,颠覆了精英主义文化,代之以大众文化.基于web2.0的新型社会互动方式对传统社会互动、组织行为发起挑战.正如西班牙社会学家纽曼·卡斯特尔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所言,我们的社会结构正由信息技术通过创新形式的社会互动而改变,这些社会互动正在取代一体化的等级制度作为社会组织的主导形式的地位.本文以传统社会分层理论为框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入手,分析基于web2.0的新型互动方式改变大众文化趣味形成方式,“拉平”现代社会科层制的过程,并阐述其对现代社会分层产生的影响.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三大流派

社会分层研究(socialstratification)是社会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论题之一.分层(stratification)这个词来自地质学中的stratify,指的是地质的沉积成层现象.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采用地质中的分层现象来比喻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现实社会中,“人们由于先天的或者后天的条件而具备不同的财富或权力,也因此被划分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2].社会分层理论对于研究社会结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分层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流派:一个是以卡尔·马克思为主要代表的冲突论社会分层理论;一个是以马克斯·韦伯(M.Weber)为代表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3];另一个是由涂尔干开创的社会分层功能论.马克思的分层理论主要是依据人们在一定生产和交换方式中的地位来界定和划分阶级,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分工决定了其阶级地位.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更多强调社会不平等所造成的不同社会分层的冲突和矛盾.与马克思强调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分层的观点不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认为,社会的不平等不仅仅是由物质的因素决定的.韦伯将社会团体视为一个三位一体的整体.在经济领域存在着阶级,在社会领域存在着身份地位群体或声望群体,在政治领域存在着政治派别即政党[4].简而言之,韦伯的社会分层有三个维度:财富、声望和权力.在韦伯之后,吉登斯、帕金和柯林斯成为新韦伯分层理论的代表.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则是开创了社会分层功能论.涂尔干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整体,社会分化和劳动分工对于社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金斯利·戴维斯和维尔伯特·摩尔继承了涂尔干的生物有机体观点,认为社会分层是为了满足复杂社会系统的功能需要.美国学者帕森斯则提出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从本质上讲,社会分层是关于社会资源在各群体中是如何分布的.因此,“资源的类型和占有水平”也常常成为划分阶层、社会地位的标准.中国学者李强在格鲁斯基(DidB.Grusky)七种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权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十个社会分层的维度[5].

从上文对传统社会分层理论的简要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社会分层理论更多的是从社会学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分析社会分层的维度、方法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但这些理论往往缺少对社会分层中群体互动方式与社会分层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基于web2.0社会互动中,社会分层是如何实现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群体的互动方式入手以链条的方式串联起群体、互动方式和社会分层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心理学的互动仪式链视角切入,通过对社会互动方式对大众文化趣味的重构和“拉平”科层制两方面,探索基于web2.0的新型互动方式参与社会分层的机制及其过程.

二、微博互动与大众趣味重构

1.社会分层———仪式互动视角

现代社会消除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但并不代表社会分层的消失.涂尔干(EmileDurkheim)的集体心理学认为,社会的整合与链接并非是契约式的,而是通过宗教、图腾等充满高度情感能量的仪式整合起来.仪式创造了符号、道德、禁忌.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6]的拟剧论提出了“互动仪式”的概念,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漫不经心的互动其实质是一种仪式.戈夫曼认为,自我通过后台区域的控制、剧班的共谋、观众的乖巧等策略,产生表演出来的自我.在社会互动中,自我通过对前台的舞台设置、理想化、神秘化、剧班表演、区域(后台)行为的控制,实现印象管理.

美国学者柯林斯(RandallCollins)在涂尔干集体心理学、戈夫曼拟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涵盖人格、互动、社会三个领域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在群体心理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两者之间的关键环节是互动仪式,其中符号资本与情感能量是互动仪式链中关键的变量.仪式是一种相互关注的情感和关注机制,它形成了一种瞬间共有的实在,因而会形成群体团结和群体成员身份的符号.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根据与仪式中心接近的程度不同,群体成员产生了等级分化.因此,柯林斯认为,“仪式具有双重的分层作用:在仪式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分层;也在仪式内部,在仪式的领导者和仪式追随者之间分层”[7].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从互动仪式的角度指出,在我们日常互动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等级隐蔽建构的方式.现实世界的人们通过不同的符号资本与情感能量链接在一起,而符号资本与情感能量的不平等分布再生产出了社会的等级.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同心网结构,虽然与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相比,人人之间已经实现了“平等”,但事实上,由于在核心、边缘的距离,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着严格的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保障学论文

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语言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结论: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狑犲犫2.0的互动方式和社会分层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社会分层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社会分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