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生态文明论文范文资料 与友善观在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践行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态文明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6

《友善观在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践行探析》:本文是一篇关于生态文明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着友善意识淡漠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生态科学知识缺乏、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尚未形成等.针对这些现象,大学生应从学习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行为习惯等自身层面出发,积极主动践行友善观,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友好关系.

关键词:友善观;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友善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更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中.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伤害,其实也是一种不友善的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破坏环境的现象却日益严重,这些也蔓延到了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力军,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友善意识淡漠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友善意识,建立起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关系.

一、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友善意识淡漠的表现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目前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校园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友善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如下:

(一)生态科学知识缺乏

荀子说:“知明则行无过矣”,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知”对“行”的先导作用.“知”作为基础,对“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具有扎实的生态科学知识.生态科学知识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没有基本的生态科学知识,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内心体验极其丰富的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在生态科学知识方面却较为缺乏,主要是对生态保护方面的认知度不够高.例如,当谈论“雾霾”这个话题时,大部分的同学都知道,但要分析“雾霾”形成的原因,仅仅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其有精准的认知;大多数的同学对《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人与自然之间重要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还是缺乏了解,生态文明素养有待提高等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做到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碎片化了解知识的时代,被“信息”包裹着.由于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性强,对这些迎面而来的大量信息能很快的吸收.但是他们却对这些信息仅有一个浅层次的认识,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们对生态科学知识缺乏精而准的科学认知,使做到大学生群体对自然的友善意识、对自然的友善行为习惯养成如同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当代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以友善观为指导,有意识地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地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是生活于自然界之中的,并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虽然我国主流思想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但在社会这个各种观念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中,由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稳定性和辩识能力较差,缺乏对生态问题应有的警惕性,长期的认识不足,致使部分大学生没有自觉树立保护生态的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往往较为淡薄.比如说,教室、宿舍开长明灯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一些同学离开宿舍,电脑却还一直开着;水龙头开后不关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在教学楼和宿舍楼,我们都常常能看到“细水常流”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学校一年对电和水的浪费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的时间.其实这些浪费现象本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这种对自然的友善节约意识却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中显做到较为淡薄.

(三)生态行为习惯尚未形成

生态文明教育立足于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却离不开人们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它要求人们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态行为习惯,需要人们以友善观为指导,主动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建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友好关系,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在学校里只关注学业上的追求,对于生态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关注,但只局限于认知上的关注,落实到行动中的并不多.有些大学生主观愿望上倾向于保护环境,也赞成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但是却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跟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一些细节,例如,自习室乱扔垃圾现象、餐厅浪费粮食现象、经常用一次性外卖餐盒现象等等;有些大学生没有生态保护的积极自主性,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存在消极从众和攀比心理.例如,看到有人随手扔垃圾,他们也随手扔;看到同学践踏草坪抄小路,他们也跟随等等,这些“随波逐流”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做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养成友善的的生态行为习惯,绿色、低碳的友善生活方式还有待践行.

以上这些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友善意识淡漠的表现,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有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的外在因素,也有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友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友善关系,大学生需要从自身做起.

二、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践行友善观的建议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践行友善观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对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具有年轻力量的群体,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何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更好的践行友善观,关键在于自身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学生提出几个建议:

(一)加强生态知识学习,扎实友善观践行基础

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是整个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性环节, 它对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以及生态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生态科学知识应以友善观为指导,让大学生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友善关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古语云“无知者无畏”,对自然的无知,极容易产生对自然的不友善行为,这对于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的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离不开对生态文明知识有一个精准的认知.深刻的学习生态文明知识,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的了解,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看到其背后自然规律的特点及作用.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然而部分大学生却对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并不十分了解.为此,大学生们应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生态科学知识,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学习生态科学知识,学习马恩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后也需要通过查阅书籍、浏览网页等方式主动充实自己,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讲座等,激发自身学习生态知识的积极性,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生态知识,受到生态文明教育,从而形成友善的生态观 .同时,还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可以通过爬山、郊游等方式亲身体验大自然,将学习到的生态科学知识应用到亲身实践当中,以科学的眼光分析环境问题,更好的观察自然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自身的生态文明素養,对友善生态意识的产生以及友善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论文参考资料:

生态文明的论文

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结论:友善观在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践行探析为关于对写作生态文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生态文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