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媒介环境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教育观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媒介环境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1

《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教育观念》:这是一篇与媒介环境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编者按:在媒介融合时代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新闻教育当中,为新闻学教学融入了新的元素和方法,协调创新、融合发展将给高校新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都将对传媒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新闻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提升.新闻学教学模式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传播环境,资源的运用和平台的构建对高校教研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媒介融合及新闻教育模式改变的环境下,我国新闻教育涌现出了一批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新闻教育者,作为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之一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打造出了一支创新型的科研团队和教师队伍,在媒介格局被重塑的今天摸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担任其院长的是姜红教授,前不久,本栏目记者有幸采访了姜院长,请姜院长和读者一起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及其她个人的故事等

姜红:女,安徽合肥人,博士,现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进入安徽大学新闻学系(现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2006年担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2012年担任院长.2007年破格受聘为教授,2013年获聘教授.研究领域为现当代中国新闻观念和思想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批评、新闻观念、媒介与社会治理等.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当代媒介素养》主讲人,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电视台栏目评审专家,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4年“安徽省优秀教师”.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9篇论文发表于本学科影响因子最高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曾获2004年“全国博士生论坛新闻传播学分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14年《新闻与传播研究》优秀论文奖、首届“国家学会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姜院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刊采访.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一批开设新闻学专业的院校,已经经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到今天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请

您谈谈贵院的独特优势.

姜红:您好,很高兴受到贵刊的采访!是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学中文系的新闻学专业,根据早期资料显示,1960年中文系即开办新闻专业,并招收首批13名学生,后因历史原因停招;1980年,经当时的安徽省教委批准开办新闻学专业;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委批准设立新闻学专業;1998年,成立安徽大学新闻学系;2003年,成立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我们院和全国大多数学院一样,早期都和中文系联系在一起,有着人文学科的传统和血脉.所以,我们这样的从中文系母体里分化出来的新闻系、新闻传播学院,会带有更多的人文情怀.这种人文的东西在专业发展的早期,并没有显示出其重要性.因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新闻无学”论的盛行,新闻专业普遍有一种“合法性焦虑”,追求专业主义、定位社会科学,需要远离的就是人文学科.但是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发现,这种偏人文的取向恰恰是我们的特色.我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新闻思想和媒介批评方面的,我们最具实力的科研团队也是史论研究团队,已经获得了多个国家社科项目,2015年又斩获了一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近年来,我院致力于打造最具活力和人文情怀的新闻传播学院.如果说,新闻的门槛是专业性,那么,新闻的精神则需要有更多人文的想象力.

近年来,学院以新闻传播学为中心,搭建多学科聚集、融通、互动的平台,注重“顶天”(理论研究)和“立地”(应用研究)的均衡发展,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做到了丰硕成果.近五年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58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含2项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20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2项.作为首席专家单位承担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编写工作.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1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1门国家级精品课“新闻学概论”,1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当代媒介素养”.2012年,在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中,本学科位列国内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第19位.

记者:近几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影响较大,贵院在教研工作模式和观念方面较之前有何变化?

姜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夯实基础、重在应用、面向地方”的人才培养方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开设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新闻与传播硕士(MJC)、出版硕士(MP)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招收媒介文化与传播方向博士研究生.目前,各层次在校学生的总数为1300余人.当下中国,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及更新换代的程度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工作,所以,我们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在进行着准备.首先,在观念层面认识到,当下的新媒体革命是一场新传播革命,它所带来的将是一场对传统媒体业具有颠覆性的“哥白尼革命”.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一定历史积淀的新闻传播学院来说,教学和科研的各方面,都要经历新媒体背景下的“范式转型”.目前的主要变化有:专业设置上,我们在2014年申报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已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正式招生;实验教学中,建立了全媒体实验室,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教学实践,并且与多个新媒体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科研平台上,我们的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正在将研究重点转向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等工作;教学方式上,慕课、网络公开课、网络直播等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

媒介环境论文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杂志

环境设计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环境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结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教育观念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媒介环境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媒介环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