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桃花源论文范文资料 与雪山背后的桃花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桃花源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1

《雪山背后的桃花源》:这篇桃花源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线路一:派镇——松林口——多雄拉山——拉格——汉密——背崩

在众多进出墨脱的线路中,由米林县的派镇到背崩乡的道路不算最险峻,却是在整个墨脱以及背夫文化中占有最重要位置的一条路.整条路集雪山、原始森林、峡谷、田园风光为一体,沿途从最高海拔4221米直线下降到665米,垂线下降3556米,最大坡度系数达70%,平均坡度系数40%,从山地寒温气候带,直落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带的背崩乡.

进出墨脱有两座雪山被称为“死亡的雪山”——一座是位于墨脱县城东北方向的金珠拉山,一座则是西线进墨脱县必须翻越的多雄拉山.海拔4221米的多雄拉山口,即使是到了盛夏时节,北坡仍然披挂着铠甲般的冰大坂,而这已是翻山的最好时机.这条路,除了每年6个月(6月—11月)的开山季节,其余时间都是大雪封山,鸟兽难行.在春夏交替的时候,是雪崩的高发期,在40度以上的坡度,当积雪处于不稳定且接近临界状态,一遇降水或狂风,受其触动必然发生雪崩.所以,春末夏初仍是翻山的危险时期.

通常,翻越多雄拉山的最佳时间段为每天上午,每当中午12点过后,多雄拉山口就会浓雾大起或狂风大作,这时再翻山,行人或会被狂风卷走,或可能因受冻而身体难以支撑,死在山口,迷路也极其危险.1988年和1989年,解放军两架向墨脱县运送物资的黑鹰直升机,也因为气候原因前后在多雄拉山坠毁.

从多雄拉一路下山,经过拉格、汉密、老虎嘴、到达背崩,沿途中需要穿越蔓藤交织、幽暗泥泞的原始森林,翻越地势陡峭、险象环生的大山,还要防备多种毒虫和蚂蝗的叮咬,路段都是依悬崖峭壁修建,万分艰险.当地对这段路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墨脱县路不是路,多雄拉上午过,一步两喘爬着走,走上坡进两步,退半步.下陡坡不是路,拄着拐杖倒着走.”如果在雨季走这条路,就进入了“地无三尺平,天无半日晴”的世界.三天的路程,只能顶着雨水踏着泥泞行进,一步一滑,双脚被水泡的苍白、肿胀、麻木.还要防备山上出乎意料滚下的石块.有的地方更是踩在泥石流和塌方上,更有面临被塌方覆盖的可能.

当地村民年复一年走在这样危险的道路上运送物资,每年从开山的6月起到11月结束.从早期的背夫运输,逐渐演变成骡马运输,如今公路的修通,背夫数量逐渐下降,当地村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背夫文化,以及当地的骡马文化,都将成为过去.

重返背崩乡

2006年,在我第一次徒步墨脱的行程中,背崩乡是呆的最久的一站.

那时,走过了最艰辛的汉密到背崩32公里路程,一路途径老虎嘴、蚂蝗区以及14处大小塌方,早已让人疲惫不堪.当远远地看见雄伟的解放大桥横跨在雅鲁藏布江之上时,豁然开朗的心情不言而喻.到达解放大桥,就意味着这一天的徒步结束,正式进入背崩.

背崩乡,犹如一颗美丽的绿宝石镶嵌在雅鲁藏布江畔,乡政府位于山坡顶上的原生态门巴族村落——背崩村里.这是个极美丽的村庄,一栋栋尖顶的木房(人字形屋)层层叠叠错落在山上,每当清晨白色的雾气围绕在村庄周围,宛如一处清新的桃花源.

住在乡政府的大院里,眼前一片绿色的草地,门巴族的一群孩子好奇地聚在我们身旁,那些孩子大多光着脚,飞快地在草地上奔跑,山上更可以俯瞰美丽的雅鲁藏布江.背崩乡,可以说是这一路艰辛的徒步之旅中第一次走入到稍微密集人烟的村镇.

炎热的雾气中,家家户户的走廊上,种着野生兰草,开出各色野性娇艳的花.这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的自然优势,这里的村民,过做到与世隔绝,悠然似神仙.

2012年5月23日,时隔6年,我再一次抵达背崩乡.

这是我第一次坐着皮卡车从墨脱县进入背崩, 2009年2月背崩公路竣工通车,省去了29公里的徒步路程.接我到背崩的朋友,由于越野车坏在了县城,只做到在当地租了一辆皮卡车.朋友在县城采购了大量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他说通车后,不需要翻越多雄拉山,一些普通的物资都可以在县城买到.原需一天的步行,现开车只有2个小时.然而,墨脱依然展现出车通不久物资匮乏的一面,买两桶白色的乳胶漆,跑遍了县城只买到了不到半桶.

县城到背崩的山路已经修通,但坐在车上,依旧可以感受到在墨脱地区修路的艰辛——一些路段十分狭窄和泥泞,有的地方甚至需要闭着眼睛才会不那么害怕.经常跑这条线的司机却不以为然——“有什么怕的?现在好走多了,以前路只有一车宽呢!”这条路如今仍是时断时通,一场大暴雨后,常常又被塌方阻断,需多日维修.

车子终于到达背崩,车窗外瞬间挤满了当地人好奇而热情的脸.

这时,我忍不住向四周环顾——依然美丽的背崩,依旧热情的门巴人——我们顺着沿山的梯田而下,一直从背崩村铺展到山脚下的营部(墨脱戍边模范营).

背崩,我又回来了.

逐渐消失的背夫

第二天,接近中午时分,我从山脚下的营部,走往山上的背崩村——也是“重温故里”,去往乡政府的所在地.

五月底,不下雨的背崩甚是闷热,没爬多高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路旁,有一排被阳光照的金光闪闪的风旗,光线透亮,让人睁不开眼.

乡政府还在老地方,新修了水泥房,门前堆满了建筑材料,不见了当年鲜绿的草地.这些年的背崩,随着通车,变化自然是不小.派出所工作的一名“郭达”(门巴族里对于男孩的称呼,女孩则叫“乌鸡”)带我去村里家访.准备去拜访一位老村长,被家人不好意思地告知:已经喝醉了.随即,我们来到一位老背夫向荣的家里做客,一进门,首先接受了主人敬的三大碗黄酒.三碗下肚,已经开始有点微醺了.

酒带出了回忆.

今年46岁的老背夫向荣,从13岁起就开始背东西了.早期的墨脱,没有马,靠的是人力运输.80年始,随着骡马道的打通,马帮逐渐代替了背夫运输.最开始,墨脱县的骡马运输主要是地方政府和部队组织,近20年来,进入墨脱县的物资需求急剧增加,民间骡马驮运也随之发展起来,一些有经济条件的群众购买马匹,参加山内外的运输,增加经济收入,也用马为自己到山外销售土特产品和采购.向荣说,当年赶骡马最多的时候是同时赶8匹,马是乡政府的,帮着乡里运输,自己也赚一些劳工钱,顺带运一些自己的东西.

桃花源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雪山背后的桃花源为关于对写作桃花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桃花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