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克莱因论文范文资料 与伊夫·克莱因:人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克莱因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5

《伊夫·克莱因:人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关于免费克莱因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克莱因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伊夫·克莱因是新现实主义的推动者,极简主义的先驱.被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人们将他与安迪·沃霍尔、马塞尔·杜尚、约瑟夫·博伊斯并称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四位艺术家.但他的故事,明显更为传奇.

教育体制外的“另类”

1928年4月28日,伊夫·克莱因诞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具象风格的画家,母亲则青睐以精神感悟为主的抽象作品.也许在基因里,这个孩子就注定是敏感的、崇尚个人自由的.自少年时期,他便沉醉于摇滚乐,对学校的课程始终无法提起兴致.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陷入了不安和混乱的气氛,克莱因更有了常常旷课的理由.以至于在1946年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名落孙山.但对他来说,倒像是一种解脱;自此,他再也没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

少年时代,就在这种迷茫和无聊中悄悄溜走了.当其他同学都进入学院深造时,他在姑妈的一处小房子里经营着一处小书店.但很快,安安静静地排书、记录、卖书又让他厌倦了.只维持了一年,便又到当地的学校学习柔道.新兴趣给了他逃避现实的出口,也带来了新的伙伴.可以说,截止到此时,伊夫·克莱因都是让自己和家人头疼的角色.他就像一位走错舞台的演员,越尝试,越尴尬;始终没能找到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而当我们了解他全部的人生,充分知晓他的能量和趣味时,会发觉这种压抑带来的苦闷是多么难以忍受.

直到1952年,克莱因在姑妈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进入了世界上最权威的柔道机构—讲道馆学习.在艰苦的钻研和锻炼中,取做到了相当于日本柔道黑带的四段资格,同时也成为了欧洲柔道方面的专家.但也是这个时期,他开始服用兴奋剂,副作用带来了痛苦的不眠症.在他死后人们分析,早亡和他的药物习惯不无关系.

他在一系列横冲直撞的探索里,维持着零星的、短暂的快乐.漫长的压抑,也解释了当他找到路径后迅速表现出了一种反扑的力量.于是,他的艺术世界里,一件又一件独特又有趣的试验发生了.

IKB—宇宙最本质的蓝

在克莱因的故乡尼斯,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滨.少年时,他便对海水和天空的蓝色迷醉.18岁那年,当他与阿尔曼和克洛德·帕斯卡尔两个伙伴躺在沙滩时,三个人曾声称要“瓜分世界”.阿尔曼要统领陆地,帕斯卡尔选择了空气,克莱因则希望拥有蓝色的天空.他甚至充满野心地希望在天穹的另一边署上自己的名字,成为蓝天的主人.因为在他心中:蓝色,是宇宙最本质的颜色.

1954年,当26岁的克莱因决定踏入艺术之门时,首选的也是蓝色.他的第一批作品单色画,是在画布上均匀地涂抹一种颜色,不仅没有形象,甚至没有一点一线.即使作为抽象画,都显做到过于简化了.1955年,当他带着自己的作品《橙色》,希望参加“新现实主义”沙龙时,遭到了主办方的拒绝.他们实在无法在这种单色作品里发掘出更多深刻的含义.

但两年后,克莱因还是在意大利首次展出了他的蓝色系列.像是幸运女神的照拂,这次展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著名的评论家迪诺·布扎蒂为其撰文歌颂,大师级的*家也有意收购.紧接着,克莱因又举办了第二次展览.也有媒体称这次成功,简直是“丑闻式的胜利,赢做到了怪异的荣光”.无论如何,这种伊夫·克莱因独掌配方的蓝色被冠上了他的名字: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简称IKB.如果你想知道IKB是什么样子,只需登录它的网站.他们提供了满满一屏幕的“克莱因蓝”,全无其他,非常个性.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种作品是难以解读的.但作为艺术家,他始终相信:当颜色单纯到极致时,会唤起强烈的心灵感受力,进入纯粹的精神观念领域.克莱因说,“一些艺术家选择用各种颜色来获得艺术品的生命力,而我希望回归单纯”.于是这抹纯净、高贵、静穆,同时有着强烈冲击感的蓝,被人们称为理想之蓝,绝对之蓝.克莱因以此创作的作品,如《蓝色单色画》、《海浪》、《维纳斯》也为战后的欧洲艺术开拓了一个新鲜的空间.

人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1958年,克莱因曾在巴黎举办过一次名为“空无”的展览.展前,他命工作人员将画廊内所有的物品清空,把所有的墙壁刷白,将空无一物的空间视作这次的作品对外开放.开幕后,成千上万的巴黎观众前来捧场,将门前的道路挤做到水泄不通.警方甚至派出专门的人员维持秩序,克莱因则衣冠楚楚地站在门口,迎接观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在展览的留言簿上写道:“空无充满着力量”.

到了1960年,他对这种“戏剧化”的创作更加做到心应手.在巴黎国际当代艺术画廊创作的名为《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的表演,已经非常接近今天的行为艺术:艺术家请来三位美丽的*模特,将她们周身涂满克莱因蓝,然后指挥她们在铺好的画布上滚动.翻滚、拖拉、按压的痕迹留在画布上,成为了一幅画.同时,还有一支交响乐队配合演奏艺术家创作的《单调交响曲》.这个曲子由一个单独的音符持续演奏十分钟,而后沉默十分钟,周而复始.无论是色彩还是曲调,当元素被无限收敛时,人们能体会到一种将时空放大到无限的微妙感受.

伊夫·克莱因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玩法,给欧洲的当代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流.学院教育的缺失也不再是短板,反而成了思路开放的基石.也许在今日,这些作品只会让人莞尔一笑;但在那个年代,这些打破惯性的思维,堪称史无前例.

提到他的行为艺术,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作品.克莱因曾与画廊老板说定,要出售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作品.买家只需留下支票,交易就算完成了.这笔听起来荒唐透顶的买卖,竟然找到了一位名叫佩皮诺·帕拉佐里意大利买主.最终二人相约到塞纳河边,当着证人的面,将一件称为“《非物质的绘画感受区》”的作品(实则为一张收据)交给了买家,作为代价,艺术家收到了一盒金箔.克莱因随手便将金箔丢进了塞纳河,帕拉佐里则按照要求把收据烧毁了.通过这件作品,艺术家想告诉世人,有形的作品来自于无形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作品.

伊夫·克莱因用一种近乎放肆的方式,应对着这个世界.他疯狂而童真,却让人对他的作品充满了期待.这种成功里,也隐藏着观者的内心映照:当他们整日墨守并忌惮规则时,看到另一个人“任性”地将其踩在脚底;羡慕的同时,还对这种勇敢有了赞赏之情.

后记

遗憾的是,这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仅仅活了短暂的34年.1962年6月6日,伊夫·克莱因由于心脏病猝发离开了世界.毕生渴望进入虚无的艺术家,在这个有形的世界“消失”了.但他在八年艺术生涯中创作的1077件作品,成为人们永远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果教育的本旨,是在系统的理论中学会分寸和逻辑;克莱因带给我们的绝非如此,那是一种生命的自由带来的美和痛快.他的人生就像失重一样,徘徊在一切习以为常的规则之外.

克莱因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伊夫·克莱因:人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为关于克莱因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克莱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