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效应理论模型论文范文资料 与服效应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应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效应理论模型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2

《服效应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应略》:这是一篇与效应理论模型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说服效应是指面临说服性信息时,个体态度发生转变并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一种现象,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政治选举、生活消费及商业广告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说服效应的两个主要理论模型包括双加工模型和自我功效理论.信息源的可信度、情绪、信息框架、社会网络、事件卷入度等是影响说服效应的主要因素.说服效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公开承诺和自我控制.未来的研究应该从说服效应的产生根源、特征成分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说服效应;精细可能性模型;自我功效理论:公开承诺

分类号B849:C91

1引言

说服效应是指在面临说服性信息时,个体态度发生转变并影响决策行为的一种现象.最初对说服效应进行实验研究是利用主效应类型问题,例如专家比非专家更有说服力吗?呈现逻辑论据比情绪诉求有更强的说服效应吗?学习理论准则是主效应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该理论认为任何能促进人们理解或学习说服信息内容的变量都会导致态度的改变,具有说服效应(Hovland,Janis,&Kelley,1953).然而学习理论准则很快就受到质疑,有学者(Fazio,1986)指出某一变量并非在任何情境中都具有说服效应的,且该理论也没有很好地说明说服效应的时间效度,如说服何时是持久有效或短暂无效的.随着研究的深入,Kelman(1958)区分了两类不同的说服效应:内化(internalization)即接受信息证据;认同(identification)即因偏爱信息源而赞成.该理论框架中,特定变量如专业意见,由于信息内容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因而提高说服效果,然而其它变量如信息源的吸引力,则在个体认同信息源时才导致明显的说服效果.虽然两者均发生态度改变,但前者在信息源不呈现的时候仍然会发生态度的改变,而后者的态度改变是基于个体对信息源的偏好,这是因为两者和不同的内在加工过程相联系.

后继的学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说服效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睡眠者效应”(sleepereffect)是说服效应中一个特殊的现象,是指在个体态度改变过程中,说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降低,而是增强.Peterson和Thurstone(1970)在实验中让不同地区的学生观看电影,并试图以此改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在电影播放完后立即对学生们的态度进行测验,并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也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学生们对电影《FourSons》中的人物形象在六个月后的态度调查中比刚看完电影时更加喜欢.Petrova和Cialdini(2008)提出的有用性.有效性假说(Availability-ValenceHypothesis)从长时记忆信息编码的角度出发,对睡眠者效应的本质进行解释,认为个体在信息编码时,说服性信息和折扣线索所形成的联想集以及这两个联想集之间的联结所导致的态度是产生睡眠者效应的两个重要因素.当说服信息内部的联结大于说服信息集和折扣线索集之间的联结时,即说服性信息不再受折扣线索的影响时,就会产生睡眠者效应(张朝洪,凌文辁,方俐洛,2004).不同于以往仅研究说服效应的即时效应,睡眠者效应强调的是说服的长时间效度问题,目前已有研究者试图将该现象整合到统一的说服效应的研究中,并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来研究睡眠者效应(Appel&Richter,2007).

说服效应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在政治选举(Kim,Rao,&Lee,2009)、商业广告(Huber&Arceneaux,2007)和纳税(chung&Trivedi,2003,),以及个人消费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说服效应的理论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说服效应的理论模型

说服效应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目前关于说服效应理论模型的探析主要有双加工模型和自我功效理论.

2.1双加工模型

精细可能性模型(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model,简称ELM)是解释说服效应的双加工模型中的主要观点.ELM将态度改变分为中心路线和边缘路线.中心路线(central route)指个体通过详细的认知加工过程,仔细审查信息论据和其他相关线索,也即个体进行思考的可能性比较高;边缘路线则是指信息的改变是通过便捷、快速的路径发生.ELM认为任何一个既定变量能够在不同的精细可能性水平下(高一低)通过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影响态度改变(Pierro,Mannetti,Kruglanski,&Sleeth-Keppler,2004).也就是说,依赖于个体对变量进行深入思考的动机和能力,该变量在精细可能性低的时候被视作边缘线索,而在精细可能性高的时候可能就成为论据,具有不同的说服效应.例如,有关说服效应“分心”(detraction)的研究发现注意力分散会降低说服效应的强度(Martin,Hamilton,McKimmie,Terry,&Martin,2007).但是,有实验发现了相反的效应,如果人们在接受说服性信息时注意力是分散的,相对于那些没有分心的被试,他们的态度改变更多(Strick,Holland,van Baaren&vanKnippenberg,2010).从ELM的视角来看,注意力分散降低了个体进行中心路线加工的能力,瓦解了占主导地位的认知反应.对于论据薄弱的态度改变信息,主导的认知反应则对其反击和驳斥,但因为分心打断了主导的认知反应,个体对信息的抵制能力降低,态度改变的可能性就相应地增加.

类似于ELM理论,启发,系统式模型(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简称H )将个体的认知加工分为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的努力程度由动机和认知能力决定(chaiken,Liberman,&Eagly,1989).系统式加工类似于ELM中的核心路线加工,要求个体对所有潜在相关的信息都进行审慎的加工,从而形成态度判断,而启发式加工则比ELM中边缘路线加工更为具体,并受“最小认知努力原则”的指导.ELM和H 模型存在共同之处,都将对信息的加工看作是一个续谱,加工的深入程度由个体的动机和认知能力所决定.当人们进行信息加工的动机和能力水平较低时,通常是边缘路线或启发式起作用;动机和能力水平较高时,个体进行的是核心路线或系统式加工.同时,两种模型都强调这两个不同的加工方式以互动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态度改变.ELM理论能够对影响说服效应的大部分变量进行很好的解释,提出令人信服的理论框架,很多学者在其研究中均用ELM理论对其研究成果进行阐述,这说明ELM作为说服效应的心理机制,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

效应理论模型论文参考资料: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文学理论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理论月刊

建筑模型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2000

结论:服效应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应略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效应理论模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