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学分制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课程建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分制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3

《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课程建设》:这是一篇与学分制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我国高校存在课程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太高、课程类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完全学分制视域下,高校应以学生为本,适应科技迅猛发展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坚持个性化、开放性原则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优化,将课程与学科发展前沿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对接,在课程改革创新中,积极探索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 高校课程建设 核心课程 人才培养 教学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徐媛媛(1981- ),女,山东青岛人,青岛黄海学院教学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徐兴林(1978- ),男,山东梁山人,青岛黄海学院教育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旅游管理;王金跃(1984- ),男,山东聊城人,青岛黄海学院办公室,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山东 青岛 26642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3-0090-03

当前,在我国高校中有学年制、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等教学管理体制.学年制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全部规定的课程,各门课程均考试合格后获得和学位证.学年制下学生被动接受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缺乏学习自主权,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学习兴趣不浓,因材施教难以彻底落实.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由学年制向学年学分制转变,一部分办学实力较雄厚的高校正探索推行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是指以选课制为基础,融弹性学制、导师制等辅助制度于一体,学生按规定修满最低要求的总学分就能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核心课程、课题研究课程等,明确各类课程的比例、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学分额度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学生根据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经济状况等,自由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完全学分制的前提是选课制,这必然要求高校构建出种类、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需要的课程体系,并且课程体系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知识结构不断充实与更新,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因此,分析我国高校当前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完全学分制视域下课程建设方法与路径,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完全学分制视域下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现状

课程体系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是知识信息、教育理念、科学原理、技能方法等付诸于培养人才的媒介.完全学分制下,课程建设质量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受传统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影响及办学基础设施相对匮乏的限制,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滞后性阻碍并制约着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一)课程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课程理论创新一直是世界教育研究领域的焦点.我国课程理论研究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课程理论与课程建设实践脱节,研究动力严重不足,尤其在完全学分制视域下研究课程建设的成果少之又少.高校对课程理论研究不够重视,导致课程体系建设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多照抄照搬,很少扬弃优化,缺乏现实针对性与实践性,过分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内容艰涩难懂,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滑.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太高,课程内容不尽合理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速,正从大众化阶段逐步走向普及化,高校的办学类型与人才培养层次划分日渐明朗.学术研究型、应用技术型、职业技术型等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在教学资源、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服务的方式与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许多地方性普通高校仍坚持将“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研究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受精英教育影响太深,没有结合学校特点、不同专业的特色和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确立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需求审时度势,打造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类型设置不合理,比例失调

完全学分制下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着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及教学环节等所占的比重.然而目前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

1.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也无法彰显学生的爱好和个性追求,会压制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某些高校必修课程竟然达七成以上,选修课却不足三成,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十分狭小,必修课课业繁重,选修课的作用也受到限制.选修课数量少且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个性发展极为不利,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全面提升,缺乏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与创造力.

2.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学生技能素质偏弱.实践性课程尽管已受到广泛重视,但由于国内高校资源和师资不足等原因,实践课比例仍偏小.与国外高校相比,学生实践环节的课时数量还有较大差距,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极为不利.

3.单学科课程多,跨学科课程少,部分课程知识缺乏逻辑融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不利.跨学科课程摒弃了单学科课程知识单一狭窄的弊端,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和形成综合系统的知识结构.但目前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单学科课程占主流,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的课程融合度不高,跨学科课程数量仍偏少.

4.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比例失调,科学理论与人文知识缺乏融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其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般地方性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够丰富,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社科、艺术等缺乏常识和理解,而文科学生对自然科学领域知识缺乏感知,不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5.课程体系中方法论、信息技术类课程所占比重太小,导致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不足,终身学习乏力.方法论类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和竞争力.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行动战略,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当今时代的要求.高校增设方法论与信息技术类等课程,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应对各种新挑战的能力非常必要.

学分制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课程建设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学分制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学分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