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说教论文范文资料 与从师本说教走向深度体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说教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5

《从师本说教走向深度体验》:本论文为您写说教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吴丽娟,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南通市音乐学科带头人,南通市226专业技术带头人.执教《三只小猪》一课在2015年“一师一优课”优课评比中被评为部级优课;《快乐的波尔卡》一课参加江苏省数字化课例评比获得省级二等奖;曾获南通市优课评比一等奖、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信息技术能手大赛一等奖等.曾主持市级课题“共生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市规划课题“以艺术人生为旨归的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的核心组成员,所提两项课题已成功结题.目前正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以合作学习促进音乐教学中学习生态优化研究”.

[摘 要]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应当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摆脱“善意”的说教,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动作的体验、图谱的感知等方式去鼓励学生理解音乐,个性化地表现音乐,帮助他们在深度体验中获得审美体验,形成审美素养.

[关键词]体验;演唱;动作参与;图谱感知;审美素养

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指向人的发展.审美情趣是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音乐学科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奥尔夫强调,在音乐学习中,儿童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1].因此,审美情趣不是只通过语言的告诉就可以获得的,正如宗白华所言:“这节奏,这旋律,这和谐,等等,它们是离不开生命的表现,它们不是死的机械的空洞的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容,有表现,有深刻意义的具体形象”[2].

然而,在音乐课堂上,很多教师喜欢通过滔滔不绝地讲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告诉学生,以此代替学生自主的审美体验.音乐课堂上不见音乐或音乐大大减少的现象,值得深思.

【案例一】欣赏教学《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环节:了解唢呐

师: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早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也称喇叭.唢呐过去曾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地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学生机械聆听,面无表情.

【案例二】歌曲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环节:导入

师:(拿着一个小礼品盒)学生们,你们猜猜这里面装的什么?

生1:是碰铃.

生2:是铃鼓.

生3:是一种摇的乐器.

等(学生说了很多乐器的名字,但总是回不到教师要的“银项链”上面去.)

师:小朋友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打开看一看.哦,这是一条少数民族的银项链.跟老师一起念“银项链”.(教师把项链戴到自己的脖子上)

彝族人民素爱打扮,以披金戴银为时尚.特别是彝族女子的银饰品极富美感,且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工艺,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祖辈精巧的工艺传承至今,加上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使深邃厚重的彝族首饰文化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成为彝族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占比都很大.诗人顾城曾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诚然,课堂必须重视教学语言,但是,在音乐教学中,是否语言越多越好?以教师解说为主的课堂,势必会变成“讲授课”, 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这样的做法,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雷默认为,语言不需要用于,而且一般也不用于我们以音乐的体验参与的声音[3].在上面的案例一中,如果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唢呐,让他们试着吹一吹、玩一玩,再加上简单的语言介绍,学生对这件乐器的印象一定会更加深刻.案例二中,“银项链”是歌词,对一年级的小朋友而言,无需冗长的语言解说,只要让他们简单地认识一下,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演唱歌曲方面.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我们的音乐知识存在于我们的行为中;我们的音乐思考和认识存在于我们的音乐表演和创作中[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深度体验中获得与感悟的课堂.

一、把言语的告诉化作多形式演唱

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认为:“良好的教学取决于教师.任何一个音乐学习的阶段必须从音乐体验开始,以音乐体验结束[5].”音乐课堂语言讲解替代情感体验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沿袭了其他理性学科的方法教学偏于感性的音乐学科.实际上,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演唱形式,让学生在倾听与演绎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首先,通过教师范唱点燃学生热情.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是音乐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的内在动力.从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需要建立在感觉基础上.教师的精彩范唱带给学生的感觉是任何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无法替代的,现场的生动演唱足以熏染和打动学生的心.如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冯星星老师执教的《打麦号子》给现场教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精彩范唱像一粒火种,瞬间点燃了全班学生学唱的热情.“语言的尽头,音乐的开始.”音乐的感觉常常无法用语言来诉说,用歌声告诉学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其次,分角色演唱吸引学生参与.如果音乐作品中有明显的不同角色,就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表演,让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锣鼓歌》一课,教师请学生分别扮演“锣”和“鼓”,并随着音乐合作表演,大家兴趣盎然.再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曲,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组内讨论、组员合作,表現歌曲中的多个角色.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这时,他们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就会格外敏锐,作品的感染力也随之增强,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音乐学习.

说教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从师本说教走向深度体验为关于说教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说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