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余秀华论文范文资料 与余秀华诗歌走红必然性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余秀华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14

《余秀华诗歌走红必然性分析》:本论文可用于余秀华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余秀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2015年初,余秀华凭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夜爆红,各大网络、媒体争相采访,引发热议.余秀华火了,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称其为“余秀华现象”并不为过.在诗歌几乎淡出视野,被人遗忘的当下,余秀华横空出世.她的诗歌以其大胆的写作、自由和爱的追求,生命的疼痛体验,令读者和诗歌评论家为之惊叹.文章从余秀华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入手分析,进而转向诗歌走红背后的社会语境的研究并对当下诗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关键词:余秀华诗歌 意象 大众化 网络

余秀华(下文简称“余”),1976年出生于湖北钟祥横店村的一位农民、网络女诗人.因为出生难产造成脑瘫,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和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她身上被贴了多个标签——农民诗人、脑瘫诗人、女性诗人.美国学者沈睿把她评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说她是一位纯粹的诗人,一位用生命和为生命写作的人.2015年,年初凭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夜爆红,微信平台疯狂转载,余诗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来.余秀华火了,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称其为“余秀华现象”并不为过.随后又短时间内出版个人的两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晃晃的人间》.她的诗歌易读,农村生活气息浓厚.每读一次《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都带给我们直抵灵魂深处的震撼.余秀华走红,和时代和个人的关系表现紧密.正如福柯说个人话语背后隐含的是权力所在.余自己也说,她希望写出的诗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文章试着从余诗本身入手,进而转向诗歌走红背后的社会语境,进行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并对当下诗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一、余诗特征的研究

余诗之所以会火起来,首先应从她的诗歌本身寻找缘由.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这个道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内在的或质的东西.余诗有自己的特色,以下从诗歌意象、语言表征和创作观及对余诗歌的评价等方面依次分析.

1.余诗的意象

余的诗歌里,展示的是一幅有关横店村的广袤平淡而又美丽的图景.横店是诗人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故乡,感情不必多说.这和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笔下的家园极为相似.难怪,诗人沈睿要把余和狄金森放置在一起比较,把余称赞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从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始,就奠定了文艺来源于生活并要求艺术家写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基调,可以说余诗从某种程度上实践了这一理论.横店的一切在余的眼里,都可以作为诗歌创作的意象,都是她想象力的源泉,诸如横店的小麦、镰刀、雨雪、油菜花、坟墓、黄昏.诗人对横店的热爱,从她的许多诗歌中都可以轻松地得到印证.比如在《关系》中,横店一直躺在她诗歌词语的低凹处;也有以横店直接命名的诗歌《横店村的下午》和《晚安,横店》等.

坟墓这个意象在中外文学史的作品中,并不少见.坟墓象征着人的死亡,往往会营造出一种肃杀和恐怖的气氛.在余诗中,用坟墓充当意象表达情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翻阅她的诗集,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坟墓相关的诗句.在她的诗里,坟墓是那样常见、平淡,毫不避讳.这恐怕和余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及当地风俗习惯分不开.“我的墓地已经选好了,只是墓志铭是写不出来的等他们和我隔土相望.站在时间前列的人,先替我沉眠,替我把半截人世含进土里.”{1}从大量写坟墓的诗句,可以看出余对待生命或死亡的态度.而且从访谈节目中,得知她曾于2012年有自杀未遂的消息.诗人的想象力一方面赋予诗歌极度的张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极度的敏感多思.除了坟墓之外,余诗中还有大量写黄昏或直接以黄昏为意象,也可视作她表达死亡目的的一种意象.

余的诗歌围绕着小麦的意象阐发对生活的思考,比如《五月·小麦》和《一包麦子》.余对雪也有着特殊的复杂情感,在她的诗中,始终可以发现她在竭力“渴望一场大雪”,也在描绘着“春雪”,在没有写雪的日子里,余也会发出“雪没有下,我的村庄也如此白了”的呼唤.雪是冷的代名词,孤独的化身,特别是鲁迅笔下“朔方的雪”.矛盾的是,余一边渴望着雪,一边对于雪的到来表现出一副冷淡和无所谓的姿态,这有些“叶公好龙”.

值得一提的是,余诗钟爱“身体”这一意象.“文学的个人化、私语空间以及表现鲜活的生命体验,都可以在启蒙意识、精英意识远遁以及意识形态功能相对弱化的过程中,逐渐浮出历史地表.在此过程中,‘身体’在文学中出现并俨然形成一道风景,为当代文学注入了诸多新的元素.”{2}和20世纪90年 身体不同的是,余诗中的身体并不是美的或者充满诱惑力的.余诗中对身体的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她对身体体验的描写凸显于文本之中.一方面,余运用诗人敏感柔软的思维和想象力去写身体.比如在《我的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中,她这样用诗歌表达自己独特的身体想象力,“我身体里的火车,油漆已经斑驳.它不慌不忙,允许醉鬼、乞丐、卖艺的,或什么领袖上上下下.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3}.比如《一只乌鸦正从我身体里飞出》,从身体里飞出乌鸦,这是一种怎样独特的体验和想象力?细细品读,尤其耐人寻味.另一方面,她也在用身体的同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抑或随着诗人一起疼痛.“当我注意到我的身体时,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许多部位交换着疼:胃,胳膊,腿,手指.”{4}它不像爱尔兰诗人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温馨柔美,反而是一种无奈和惆怅的心境.

2.余诗的语言表征和余的创作观

刘年把余诗的叙事称作“面无表情的叙事”.他解释说,虽然不动声色,但纸上已经风雷暗涌.这是因为余诗的语言生动,富于动感和画面感.“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把自己放进阳光,这种描写仿佛让我们感到了“生命之轻”,此处生命之轻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意在表达一种轻盈.

余秀华说,一切关于诗歌的表白都是多余的,诗歌是她最深切的需要.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她才是完整的、快乐的.余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心态,成为诗人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至少不能欺骗自己.关于真实,庄子很早就论述过,“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巴金的《随想录》在创作的真实性上,给予作家很大的启示.如果说虚构是小说的专利,那么真实恐怕要成为诗歌的一个基调.因为余诗的真实,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才更易接受和引发共鸣,被读者铭记并不断升华.

余秀华论文参考资料:

红秀杂志订阅

结论:余秀华诗歌走红必然性分析为关于余秀华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余秀华最感人的13首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