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实践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大学生法律实践活动模式和路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践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9

《论大学生法律实践活动模式和路径》:此文是一篇实践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发展与*法治事业的进步,法治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要.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基本的法律素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就目前的现状看,我国的法学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实践;新型模式

中图分类号:D92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017-02

作者简介:张盼盼(1996-),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学生.

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发展与*法治事业的进步,法治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要.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基本的法律素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就目前的现状看,我国的法学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现象.因此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法律实践活动的现存模式与路径以及如何完善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法律实践活动的基本样态

本文拟将大学生法律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专业类法律实践活动与非专业类法律实践活动;专业类法律实践活动是指法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理论进行较为专业化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思维,包括: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社会实习、普法活动等;所谓非专业法律实践活动是指非法科学生进行法律素养与法律意识培养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应国家法治建设的需求,懂法、守法的基础,主要包括:普法教育、规章制度考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一)专业类法律实践活动

1.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一词语是舶来品,又称模型法庭,最初来源于美国法学院中的moot court课程,是指通过模拟的民事或刑事诉讼案,来教授法庭程序、证据规则、法律辩论和具体审判制度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我国,模拟法庭一般是指法律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场所,为实施实践教学计划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具体是指在法学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审判人员、公诉人、书记员、当事人、诉讼*人、辩护人等角色,通过案情分析、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模拟法庭不仅有利于巩固在校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还能锻炼学生法律实践技能,提升素养.孙晓楼指出:“研究法律者,只有法律知识,断不能算做法律人才;一定要于法律学问之外,再备有高尚的法律道德.”[2]

2.社会实习

社会实习是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对本专业更加了解,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从而找到一份合适的职业,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准备.法学专业的社会实习主要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机关等进行.法科学生在系统学习法学专业课程之前,通过社会实习,能够初步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律师事务所等部门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从而熟悉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行业的法律职业的性质、特点、从业条件和职业纪律,培养其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其对本专业的认知,强化其对本专业的意识,为以后法学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3.法律援助

通常认为,1945年亨利七世统治时期,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项旨在保证贫穷的民事诉讼当事人获得免费的律师帮助及免除其所有费用的法令,创设了贫穷的诉讼当事人获得律师免费帮助的权利,可以视为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起源.[3]也有人認为,这一历史甚至在往前追溯到苏格兰1424年的一项法规所创立“穷人登记册”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在册者只要提起诉讼,就可以免费得到法律顾问和*人的帮助.[4]法律援助一般是指由政府直接或间接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的相关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免费或由当事人分担一定费用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保障制度.[5]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通常以高校法学院为主导的学生社团组织,由学院老师领头,在校法科大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无偿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据相关材料调查显示,我国最早出现的从事法律援助方面的组织是武汉大学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2003年9月1日颁布施行《法律援助条例》后,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进入法律化阶段.[6]

此外,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也是较好的法律实践活动,但非本文关注重点.

(二)非专业法律实践活动

非专业法律实践活动相对于专业法律实践活动来讲比较简单,包括普法教育、规章制度考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简单的形式,让非法学学生参加到法律实践中,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制观念.就近年来大学生杀人案,“口舌之争怒杀舍友的马某某”,“药某某撞人后连刺八刀”等,[7]无不透露现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通过基本的法制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每位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时所必修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有一定的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活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现存模式的利与弊

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提出:“在研究自然科学的课程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因为要重视实验,所以不可无实验室之设置.研究法律的当然也应当注意法律的实验,所以于学校的设备方面,所谓法律的实验室,即是模拟法庭,也不可不加以相当的注意.”[8]可见模拟法庭在法学教育中具有较高地位.它是让学生亲身参与,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实体法、程序法的知识及司法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到实践中,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它锻炼学生关于法律实践的基本技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精神.但是,再好的实践模式也存在弊端,受教学大纲、授课时间、人员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模拟法庭变得更加“模拟”,更加趋于形式化.

实践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教育实践和杂志

经贸实践杂志

结论:论大学生法律实践活动模式和路径为关于对写作实践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如何实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