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法治论文范文资料 与法治建设社会基础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法治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2

《法治建设社会基础》:本文是一篇关于法治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法治实施需要有市民社会作为其真正坚实之基础.市民社会理念演变与中国法治道路演进规律说明市民社会与法治实施与建设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市民社会为法治实施提供基础,法治建设促进了市民社会的不断成熟.当前中国政府提出的“三位一体”建设为法治中国建设明确了新方向,应该抓住法治建设新契机,促进市民社会与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以此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法治建设;法治实施;市民社会;法治道路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8-0042-02

作者简介:李晓(1987-),女,汉族,*党校研究生院,2014级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

市民社会建设与法治建设有着内在的关联,本文拟通过对市民社会理念以及中国法治道路演进进行梳理,揭示市民社会与法治建设的内在关联性,提出在中国法治道路中加快形成市民社会的对策,希望对中国法治实践有所裨益.

一、中国市民社会与法治道路演进

1978年宪法明确强调必须发扬社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要加强立法工作,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适合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肯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理想.在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意味着中国的法治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13年2月*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建设,这使得我们法治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化,我们不仅仅要让政府主导法治建设,还需要让社会更多主体参与法治建设,从而促进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法治道路演进,可以说是道路曲折艰辛,但是当前法治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法治建设成绩显著,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不断完善该体系,那么法治梦将不再是中国梦而是中国明天的法治实践.

二、法治建设与市民社会内在关联

(一)市民社会理念制约法治理念

市民社会理念中的“国家优先说”强调的是国家优位于社会,那么对法治理念产生的影响就是法治必须以国家权力至上,法律的地位不能高于国家权力,这样的法治势必是行政权占绝对优势的人治之下的法治.如同前文所提及的黑格尔之主张,这样的话,很容易让社会淹没在国家之中,社会和国家权力中,国家占绝对地位,社会和国家无法分离,并且难以形成社会和国家之间的过渡地带.

1.市民社会理念中“社会优先说”与法治理念

如同前文第一部分所提及的洛克“社会优先说”中所提及,社会优先说更多的注重社会自身内在规律,强调社会优位于国家,忽略了社会可能潜在的无政府主义之混乱,在法治上会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的法律意志的形成与实现,这种法律往往缺乏宏观性,在法治的价值追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是自由对秩序的优先性,在法治理念上可能会使得市民自由主义泛滥而忽略社会整体之利益,很可能还会造成社会的自我削弱.

2.市民社会理念中“国家与社会辩证说”与法治理念

在市民社会理念中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国家与社会关系,而不能坚持“片面的理性”.国家是社会中具有公共性的组织,社会是国家存在的载体,国家诞生于社会之需要,社会又需要对国家权力进行防控,不能让“权力”如同“脱缰之野马”去肆意侵害市民之权利.社会结构变迁使得社会与国家逐步分离,社会结构主体增多,以往的一元论在当代是无法解释社会现实的,我们必须坚持二元论甚至多元论,这样才能符合当前之现实.

(二)市民社会促进法治形成的内在机制

1.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与法治建设所需经济形式一致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地位的平等性、独立性、自主性,交换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交易中的矛盾纠纷必须以法律作为调节方式.法治没有市场经济的基础就难以真正产生.市场经济要求国家的法律制度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完善,要求法律本身具有可操作性、稳定性、不变性等特性以保障市场经济主体权利的实现.由此可见,市民社会和法治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经济形式是一致的,都必须是市场经济.

2.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与法治社会的价值追求一致

市民社会中市民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享有结社等广泛权利,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正义、人权等价值,而这些价值的实现必须基于市场经济基础,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方可顺利实现.而法治要求的平等、自由、保障权利、权力制约等也是在市场经济的经济形势下方可实现的.正是因为市场经济要求主体多元化,要求主体之间具有平等地位,要求具有公平竞争的规则,要求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益,要求自由竞争,才促使法治的基础得以形成.市场经济中主体多样性决定了对社会权力的多元分化,这样也就对国家集权有制约平衡作用.

(三)法治建设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1.市民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推动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的主体不是政治国家,真正主体是市民社会中的市民.市民社会中,主体具有多元性,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些不同利益集团将其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多样化的方式在政治和法律上表达出其意志要求,这种要求是推动*法治建设的强大内推动力.

2.市民社会是*之基础,法治建设又以*为基础

强有力的市民社会可以抗衡国家权力,限制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可以保障*的实现.而法治建设中,没有*作为基础,法治很可能会成为少数人暴政的武器.法治需要以*政治作为其政治基础,*在现代政治国家里,它并不仅仅意味着只注重“少数服从多数”,还意味着“多数要尊重少数人的利益”,这在法律中就体现为注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法律就兼顾了普遍与特殊,在立法上只有*科学的立法才是良法,按照亚里士多德之说,即“社会普遍遵守的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否则就会出现类似“良性违宪”之类的情形.基于此,我们可以说市民社会为法治社会提供了*基础.

法治论文参考资料:

人民法治杂志

道德和法治论文

法治的力量论文

人民法治杂志社

结论:法治建设社会基础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法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法治和法制的区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