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马蔚华论文范文资料 与马蔚华用管理银行方法管理公益基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马蔚华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1

《马蔚华用管理银行方法管理公益基金》:这篇马蔚华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影响力投资这类新的公益金融,能够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商业管理手段在其中也可以发挥价值.商业手段和商业化是完全不同的

“全球正在进入影响力投资(亦称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时代,它的本质是公益金融.”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正在形成.2017年11月底至12月上中旬,他在多个场合阐释这一理念,12月3日的一场主旨演讲最为系统.

当日,全球公益金融论坛暨2017社会影响力投资峰会在深圳福田召开,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联合国社会影响力投资官员、中国公益领袖聚集一起.马蔚华向《财经》记者详解了“公益向右、商业向左”的新趋势.

200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提炼出“影响力投资”概念,指一个商业机构同时拥有“良好财务回报和显著社会影响力”.

2009年,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在纽约成立,据该组织保守估算,当下全球影响力投资规模约为1140亿美元.2013年,G8峰会成立社会影响力投资专题工作组,该工作组预计,到2020年,全球商业资本将有5%-10%的投资组合致力于影响力投资领域,10%的政府支出运用于影响力投资领域,全球将增加并认证10%的社会企业.联合国在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时曾测算,解决全球贫富差距,每年需要3.5万亿美元,政府和慈善机构可以解决其中的1.5万亿美元,尚余2万亿美元的巨大缺口.

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缺口同样不小.马蔚华认为,符合“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影响力投资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金钥匙”.这位招商银行原行长兼CEO表示,管理上市公司和管理公益基金会道理相通,公益金融是弥补基金会专业化不足的最重要手段.换言之,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和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公益组织之间,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公益组织越来越多地运用市场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这方面,希望工程创始人、现任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冲在最前面,他提出“公益市场化”理念.马蔚华也引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话说:所有的社会问题只有变成有利可图的商机的时候,社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然而,传统公益理念对这一趋势并不认可.三个月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撰万字长文反驳徐永光的观点.康晓光认为,人性中“利他”的那一面,才是公益组织存在的基石.

作为实干派,马蔚华不愿过多卷入公益的“左右之争”,他对《财经》记者说,公益组织可以不商业化,但可以用商业的手段、用现代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公益组织.在他看来,目前的大多数公益组织,在运营时商业效率低下,员工收入低微,管理难度不小.

影响力投资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精英,这是一种趋势

《财经》:你离开招行后,选择在公益慈善领域耕耘,这似乎是浪费了企业家才能?

马蔚华:卸任招行行长之后,的确有很多诱人的商业机会,如股权和高薪等,但我谢绝了.财务自由和体面的生活是必要的,我做商业银行高管这么多年,这方面不是大问题.那么,我觉得需要做一些对社会有益、自己又很快乐的事.

2013年5月,幾乎在我因年龄原因向招行董事会递交辞呈的同时,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和执行理事长王石就向我发出了邀请,要我接替周其仁教授,担任壹基金理事长,我没多考虑就答应了.

《财经》:做公益组织,筹资是最大的挑战吗?

马蔚华:最大的挑战不是筹资的艰辛,而是社会不理解甚至误解,还有少数人的攻击,我一度很郁闷甚至愤慨.后来经过认真思考,认为不要管这些议论,关键是要把公益组织做好,可以用当年管理银行的手段来管理公益基金.

管理上市公司和管理公益基金会,有些基本原理是相通的,都是要成本最低,资金效率最高;都是要最大限度地吸收资金.银行是吸收存款,基金会是让大家多捐款.银行的核心技术是风险管理,而壹基金有几百个合作者,资金交给他们,我也需要管理风险.更重要的是,两者都要透明,要内审、外审、信息披露.一个公益组织如果做好了充分的信息披露,质疑的声音就会逐渐消失.

《财经》:几年下来,你是否发现了新道路?

马蔚华:是逐步发现的.做公益,必然要有社会影响力.但多数公益组织的财务状况并不太好.

我认为,公益组织也需要良好的财务回报.200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将二者合一,称之为“社会影响力投资”,我深以为然.

2017年7月,我去美国考察了影响力投资的几十家企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拜会分管影响力投资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我看到,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影响力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且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金融人士,包括华尔街的金融人士,开始进入影响力投资领域.尽管现在影响力投资企业和华尔街之间还有比较大的薪酬差距,但是已经有一些人过来了.影响力投资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精英,这是一种趋势.

《财经》:更多金融精英介入其间,意味着公益组织的生存方式会发生巨变,这和传统公益组织更依赖捐赠有很大不同.

马蔚华:公益慈善的形态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西方在中世纪时,更多是依靠教会、寺庙做救济温饱的慈善.17世纪到19世纪,是传统公益慈善阶段,当时的捐赠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催生了现在的基金会,公益开始走向现 展的阶段.如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到来,财富几何级增长,公益也进入了“新公益时代”,特点就是公益和金融的结合.

《财经》:新公益时代能给公益慈善提供怎样的机遇?

马蔚华:解决全球贫富差距,每年需要3.5万亿美元,政府和慈善机构可以解决其中的1.5万亿美元,尚余2万亿美元的巨大缺口,这是影响力投资的新机遇.

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到科技革命和金融创新上,更多利用金融的手段、创新商业模式来解决公益的发展问题.苹果公司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市值超过8000亿美元,相当于印尼的国民生产总值; 和阿里的市值也都在5000亿美元左右.这些财富的取得,和全球化、科技革命、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密不可分.既然全球化投资扩大了贫富差距,那么在公益领域,同样也可以用影响力投资来扩大公益财富,造福更多民众.

马蔚华论文参考资料:

马哲论文

结论:马蔚华用管理银行方法管理公益基金为适合马蔚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马蔚华之子马志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