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半世科研路论文范文资料 与半世科研路和中国梦同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半世科研路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5

《半世科研路和中国梦同行》: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半世科研路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立志学农进高堂,谱写科学新篇章,圆了大地丰收梦,烛光永照桃李香;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为了祖国的农业发展,他倾半世心血,在玉米栽培研究领域开拓进取;站在三尺讲台,他治学严谨,为学生树立了高尚的科研和学术榜样.他就是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玉米栽培专家胡昌浩教授.

立志求学,勇于实践

出生于江苏省睢宁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胡昌浩,从小就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听从父母的意愿留在农村当一个农民,而是立志求学,希望能够学习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经过刻苦努力,他如愿考取山东农学院农学系,从此,便和农业生产结下绵绵情缘.

在大学校园里,到处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胡昌浩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世界前沿的农业知识,并细心聆听科学泰斗们的谆谆教诲.除了上课以外,他最常去的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宝库,在那里,他拜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米丘林和李森科的著作,增长了见识,获得了新思想、新方法,也为他后来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学识基础.

在大学期间,胡昌浩最崇拜的老师是教授植物生理学这门农学专业基础课的郑广华教授.郑教授是著名的栽培生理学专家,其严谨的治学风格,渊博的专业知识,灵活的逻辑思维,活跃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了专业知识.胡昌浩还经常积极参加郑教授倡导的课外科研小组活动.在郑教授那里,胡昌浩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且受益一生.

胡昌浩的科研悟性在上学期间就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当时,他在学习作物栽培学时下了很大功夫,并对小麦栽培的内容最感兴趣,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他撰写了课程论文“论小麦倒伏原因及解决途径”,得到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教授的好评.在担任科研小组组长时,他用显微镜系统观察冬小麦穗分化时期及和外部形态的关系,并描绘出穗分化形态图,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观察,他不仅加深了对小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研究方法,为后来对玉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我真正学会种水稻,是在生产实习期间.”回忆起自己的学习生涯,胡昌浩认为大学毕业实习的那段日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他根据学校的安排来到苏北老区学习旱改水的试验,并承担了全村水稻的催芽育秧指导任务,从种子清洗、浸种、催芽、凉芽,甚至播种、育秧、插秧等管理全过程,他都亲自动手干,并指导别人干,在实践中学习,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然而,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有一次他把稻芽催好了,却发现秧田无水根本没办法播种,按照书上的说法他只能将其阴凉、洒水、翻动,三天过去了,幼根长得又长又细,芽子团成球,还是没有水播种.万般无奈之下,他请教了外地派来的农民技术员,技术员的一句话就点透了他“把芽子晒干放起来,等有水再种”.因为对这样做是否会影响再次发芽有着疑虑,他把晒干的芽子再次复水做试验,果然成功了,“芽等地”的问题解决了,他还将这一经验推广到生产上去,受到广大干群的称赞.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再高深的知识如果没有实践,也只是一句空话.

教研相长,惠农报国

1958年,胡昌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畜牧兽医学院任助教.由于院校调整,1959年,他回到母校山东农业大学,开始了漫漫教学、科研路.在教学过程中,胡教授勤奋工作,治学严谨,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爱戴,曾两次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先后招收培养硕士生10名,博士生10名,博士后3名.为农业部门培养了诸多高新科技人才.

教学的同时,胡昌浩教授潜心研究玉米栽培科学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米生长发育、无机和有机营养、生理生态、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1972年,在国内首次研究并发表论文,阐明“玉米叶龄指数和穗分化规律”(中国农业科学),使看叶管理科学化,已在全国普遍采用.1979年,系统研究并发表论文“夏玉米同化产物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中国农业科学),开拓了国内玉米营养研究新局面.1984—1988年,系统研究并发表了玉米叶片、茎秆结构和功能关系论文6篇(植物学报、作物学报等),丰富了玉米基础理论研究.

进入90年代,胡教授开始深入研究玉米群体光合特性,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篇(作物学报、PHOTOSYNTHETICA、BIOLOGIA PLANTARUM等),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玉米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生理特性演进规律研究”,发表论文6篇(作物学报等),为玉米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出版著作10多部,代表著作有:《玉米栽培生理》、《山东玉米》、《作物栽培学》等.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0多项,走遍全省并辐射全国指导玉米生产,累计增产粮食数亿公斤;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1995—2000年,为山东省选育创新玉米新种质900多份,育出玉米新品种14个,全省玉米新品种更新更换一次,累计示范开发玉米面积3435万亩,总计增产玉米12.7亿公斤,为山东省玉米产业做出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玉米学科和生产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005年退休后,胡教授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对古典诗词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几年来创作了近二百首诗词,并出版《诗情画意》专著一部.他的作品中,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有对国是民生的关注牵挂,有对人生的思索感悟;认真品味,可体味作品的情景交融,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如今,已经到耄耋之年的胡教授,提到他对祖国的贡献仍精神奕奕,他圆的不仅是自己的“大地丰收梦”,更是我们所有人的“中国梦”;他所享受到的“桃李香”亦是他无私奉献的结果.

半世科研路论文参考资料:

成才之路期刊

健康之路杂志社

科研杂志

科研论文

医学科研论文

护理科研论文

结论:半世科研路和中国梦同行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半世科研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科研路征仪路路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