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科技促助国强论文范文资料 与科技促助国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科技促助国强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1

《科技促助国强》:本论文可用于科技促助国强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科技促助国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水稻更是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和发展首席专家、研究员朱德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稻高产机理和栽培、抗逆机理和生产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水稻节水和水分生产效率、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坚持以创新稻作技术、支持产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稻作技术转型升级、水稻增产、稻农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创新,改革水稻生产技术

工作中,朱德峰勇于创新,先后研发了近10项水稻生产关键技术,多项成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为水稻的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他非常关注我国稻作技术的发展,经常分析比较国外稻作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针对我国随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提出水稻机械种植是我国稻作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他认为我国当前水稻机械化插秧和直播存在定量定位性差等技术问题,于是他通过农艺和农机协作攻关,开展杂交稻低播种量成毯技术、水稻机械插秧播种器、钵型毯状机插秧秧盘及其育秧和插秧技术等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申报多项国家专利.

凭借着在水稻机插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朱德峰先后主持多项国际合作、国家、省部、基金项目.其中,他主持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项目,受到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2011GB23260004)”、浙江科技重大专项“水稻秧苗机插技术研发应用及病虫害数字化监测研究(2010C12026)”等资助,他针对我国水稻生产特点,发明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方法,创新了水稻机插新技术,建立了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是水稻生产技术的一次更新换代.

新技术的创新之处

朱德峰介绍说,该项目的创新内容包括:第一,发明了水稻钵形毯状机插新方法,首创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

从上世纪70年*始,日本发明的水稻秧苗机械种植方法主要是水稻传统毯苗机插方法和水稻钵苗摆栽方法.水稻传统毯苗机插方法利用平盘培育毯状秧苗,机插取秧定量定位差,伤秧伤根严重,返青期长,漏秧率高,制约水稻单产提高,还导致机插生育期延长,影响季节安排.水稻钵苗摆栽方法虽然种植伤秧少,返青快,增产效果好,但这种方法需要专门的钵苗摆栽和播种机械,装备成本高、作业效率低及育秧难度大等问题,我国引进后主要用于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制约因素多,难度大.

针对水稻毯苗机插和钵苗摆栽各自优势和存在问题,朱德峰带领项目组发明了毯苗和钵苗相结合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方法,获得发明专利8件.该技术解决了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势,实现水稻钵苗机插.按照水稻钵形毯状秧苗培育的要求,研发了适于不同稻区、季节和品种类型应用的系列水稻钵形毯状育秧盘,包括标准秧盘横向14行(420钵/盘)、16行(576钵/盘)、18行(648钵/盘)和20行(720钵/盘)机插育秧硬盘.根据北方水稻机插大棚育秧模式及大面积推广需要,研发了水稻钵形毯状机软盘,并产业化生产.14行、16行和18行秧盘主要用于单季杂交稻机插,18行和20行秧盘主要用于南方稻区双季稻和单季常规稻机插.

目前,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已经列入浙江省、黑龙江农垦等机插秧盘补贴目录.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底部由一组纵横排列的倒四棱台形钵碗组成,有利于根系盘结.通过钵形毯状秧盘培育的整板秧苗其上层连成毯状,下层分隔成钵形的特点,培育的秧苗实现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优势结合,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定位定量取秧,机插取秧准确,插苗均匀,漏秧率降低2.1%-4.8%,伤秧伤根降低15%左右,机插后提高耐低温能力,秧苗提前返青3-7天,实现机插高产高效,比普通机插秧技术增产5%-10%.该项技术研发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机插秧技术发展,加快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

第二,研发配套播种装备及机插秧育秧基质,提出了“精量稀播,早育壮苗,适温促苗,肥水调控”水稻机械插秧育秧培育技术.

针对目前田间育秧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等现状,朱德峰带领课题组研制完成了播幅120cm的横向双盘电动播种机、播幅28cm纵向单盘手动播种机两种不同型号的播种机,产品通过技术检测.实现机插秧育秧田间精量播种,播种速度每小时可达1000盘以上,提高播种精度及播种效率,提高田间育秧机械化水平.

针对我国水稻机插育秧存在秧苗不壮、烂秧、病害易发等问题,根据我国水稻机插秧苗生长的营养需求,他们研发了适于籼稻类型的早稻、单季稻及粳稻机插育秧基质,水稻机插育秧基质操作简便、使用方便、适应性广、省时省工、高产高效.形成了“中锦”牌水稻机插育秧基质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生产,在南方稻区机插育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提出了“精量稀播,早育壮苗,适温促苗,肥水调控”的标准化壮秧技术,制定了钵形毯状秧苗标准化育秧技术规程,提升了机插秧苗素质.

第三,研究建立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机插高产高效.

该项目研究了定量定位机插方法,根据钵形毯状秧苗的特点,实现精量定位按钵取秧机插,提高了机插效果,秧苗断根率由传统毯状秧苗机插的36.6%下降到20.1%,降低漏秧率和漂秧率,插苗均匀,返青快.开展品种筛选、机插密度、肥水管理、群体调控等技术研究,集成并建立了“稀播壮秧、合理密度、精确施肥、适宜灌溉、定量控苗、病虫草综合防治”为核心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栽培技术体系.

成果丰硕,屡创佳绩

朱德峰介绍,从2011年开始,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已经连续三年被列为我国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在我国东北稻区、华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西南稻区中二十多个省市区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经不同稻区、季节和品种试验比较,增产增效显著.在黑龙江农垦作为增产增效新技术逐步代替原来子盘育秧毯苗机插技术,技术覆盖率达85%.技术占全国水稻机插秧面积20%以上.三年时间已在黑龙江、浙江、吉林、宁夏等地推广面积达4000万亩,增产稻谷143.3万吨,累计增效38.99亿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针对毯苗机插和钵苗摆栽的问题和优势,提出水稻毯苗和钵苗结合的机插创新思路,研发不同类型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利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水稻机插秧苗,结合毯苗和钵苗的优势,实现钵苗机插,解决水稻传统毯苗机插技术和钵苗摆栽存在的问题.该技术是继日本和韩国研发的水稻毯苗机插、钵苗摆栽后,水稻机插技术的一项创新和发明.该技术还曾被拍摄成科教专题片进行宣传,朱德峰在创新这一技术的同时,出版水稻机插秧著作4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我国水稻机插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促助国强论文参考资料:

农家科技杂志

科技小发明论文

大科技杂志

绿色科技杂志

科技小论文500字

关于科技的论文

结论:科技促助国强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科技促助国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国科促创科技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