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而立论文范文资料 与诗,相对世界而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而立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4

《诗,相对世界而立》:本文关于而立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被海德格尔尊称为“诗神”的荷尔多林曾在哀歌《面包和酒》里问到:“等在这个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而你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夜间,他走遍每一寸大地.”经历工业文明、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以及后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比以往更加整一、平面和碎片化,在如今尤其是 “不再将上帝的缺席看作是缺席的时代” ,神迹无法辨认,灵魂无从信仰.历来以哲思、辨析、解剖、言说作为立意之本的诗歌,更加无法停止自荷尔德林开始的追问.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也问出了“在这样的社会中,诗人能够做什么”.

诗人能够做什么,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嚣的时代,人人俯向现实而生的社会,和灵魂为伴,坚持真理,渴望正义的诗歌到底应该何如?而被权力、利益和圈子放逐的诗人,到底应该如何发声?如何将我们惯常所讨论和和之打交道的一切物象带入敞开?

潜伏在青海高原写作诗歌的衣郎,在诗集《蓝调的刀锋》[1]里,尝试着用诗歌对“诗人何为”的问题进行作答.在日常生活的另一翼,在夜深人静的黑夜里,他用写诗消解现实的平乏,完成着一种对自我、对他者、对世界的探索.在诗歌的写作中,他试图跳脱出生存异化的沉沉暗夜,用天赋的善意、恣肆的灵魂和丰满的慈悲来对抗这个诗意消亡的贫困时代.

自我的“生命返乡”:从吉家湾、威远镇到青海高原

“故乡使灵魂憔悴”[2],意识到时代贫乏的诗人,以自由意志进行写作的路途中,总是忍不住要去追溯原乡.“生命的返乡”不仅是“异乡人”对“出生地”的一种地理层面的追溯,更是憔悴的灵魂对存在的一种终极追问,在乡愁的指引下,不甘心被时代淹没的灵魂如何返回海德格尔所描述的“在的地形学”?

在衣郎的诗歌里,地理层面的“吉家湾”、“威远镇”、“青海高原”是几个频繁出现的诗歌意象.威远镇,是中国青海省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威远镇的吉家湾是诗人衣郎的出生地.吉家湾和威远镇,是诗人的前世,即成为“异乡人”之前的种种命运和际会都始于这里.而今生,却是在离开威远镇的更广阔的天地里徐徐展开的,今生,是“异乡人”的今生.

《威远镇的尘埃》 里,诗人陈述:

“米粒般的小城里,我踩着雪

像是踩着前半生吱吱作响的命运”

回到“出生地”的诗人,实际上已无法摆脱“异乡人”的审视心态,“那些曾经在威远镇遗失的诗篇/一半是爱恨,一半是命运”,走出“出生地”的诗人,记忆让原乡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而是生命的牵绊和归依.回到原乡,一半是真实,一半是想象;离开原乡,想象成为真实,想象背后的真实却要用一生去追寻.返乡的真实路途和心理路程,和衣郎诗歌中另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雪,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威远镇的尘埃》第一节里贯穿的“雪的声音”,《记忆中的威远镇》里“再也无法看见”的“一九九九年的雪”,还是在《雪夜回故乡》中用以代表时间的“雪夜”,雪一方面承载着原乡的物理特性、时间记忆,另一方面则成为了消融现实社会和精神生活边界的唯美幕布.雪,营造了诗歌的戏剧化色彩,诗人用对雪的审美,覆盖了真实和想象的空间距离,拉拢了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也无法弥合的分裂,以至于自己更愿意长时间地停留在这样的诗意氛围之中.于是,处于真实和虚幻的夹缝之中的诗人才会问:“雪夜里,一个人到底是不是自己?”(《雪夜回故乡》)并自问自答:“我不知道我是谁/但我知道我是威远镇大街上的一粒尘埃”(《威远镇的尘埃》)

在返乡的旅途里,吉家湾、威远镇是“出生地”,亦是原点.诗人每一次回首过往,都是回到人生孤独和忧伤的起点,吉家湾和威远镇作为诗歌的一种物理意象,象征着比孤独和忧伤更加宽泛的人的迷惘之始:

“离浮尘越远我就离你越近/在比语言更伟大的描述里/风把你带进诗里/带进吉家湾孤独的老榆树旁”(《威远镇的尘埃》)

“在威远镇,在落寞而单纯的吉家湾”,“情绪之中的威远镇/无论下不下雨 都让/怀有性格的人 在词语中/渐渐湿透”(《记忆中的威远镇》)

“沿着故乡威远镇的麦地/我触到了火的内核 却无法抵达/更加孤独的人们 描述冬夜时/犹如在描述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雪”(《对夜晚的一次回答》)

“在威远镇 光阴里散发着血气和火焰/早起的祖母口中念念有词/孩子们:主语是命运,谓语是灵魂/你们听到的是前世的回声”(《握紧青海高原》)

威远镇是青海省的威远镇,但青海作为诗人返乡旅途中一个形而上的精神意象,却不是忧愁的化身.在某种程度上,“青海高原”于诗人的审美观念而言,代表着崇高和救赎,是诗人返乡的精神之旅中最结实的依靠,“这一生,最好的选择和最美的时光/就是站在这连绵不断的青海高原上”(《选择》).和青藏高原相关的修辞,通过一种理想化的放大直抵坚硬的精神原点;和青海高原有关的抒情,伴随诗人的成长,进化成一种人格的仰望.

“越过前朝旧梦,我们突然在路上止步/摸索着,看不见自己.歌声传来/青海高原在低音地带缓慢地前行”(《疑问者的时代》)

“就在这个夜晚 我握紧一支笔/握紧青海高原上这些贫瘠里鲜活的词语和/高昂的头颅、生硬的大地、贫穷以及/男人的黑和女人的红”(《握紧青藏高原》)

“我注定要一生行走在青海高原/坐在山顶 像青海王一样/看子民们放牧青春/手背上无边无际的天空/手心里无边无际的大地/山谷里回荡情歌 孩子们长成男人”(《握紧青藏高原》)

“抬起头来 你目睹了另一个自己/在青海高原上守着粮仓打盹/而后又在旧书摊里拿起发黄的诗集”(《对夜晚的一次回答》)

“可以没有江山 但有青海高原/剩下安静的岁月/我们耕田种粮 有流水、有诗为证”(《可以没有》)

里尔克说过“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异乡,所有的故乡都杳无人迹等”从吉家湾、威远镇到青海高原,诗人回溯着生命的原点,弥合着实质和表象的差距,探寻着人生的高度,因离开而成长的生命形态,虽然再也回不到完全真实的原乡,但却可以在精神“异乡”流浪的旅途里重建心灵的依靠.生命,可以匍匐在谷底,亦能攀上险峰,大写的人,才能在“飞翔时抓住大地的衣角,做一个/弯腰的人,弯到和江山平行.”

而立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诗,相对世界而立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而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济南话而立是什么意思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