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陕甘宁边区论文范文资料 与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之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陕甘宁边区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9

《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之路》:本文是一篇关于陕甘宁边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陕甘宁边区时期,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中国 开展了一系列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了文物保护在边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回顾这段历史,研究陕甘宁边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总结边区文物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不但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当前文物保护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开展革命文物征集活动

1936年10月,随着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标志着红军长征大转移的完成, 根据地由江西苏区转移到陕北延安.由于长征过程中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为纪念革命先烈,总结革命经验和教训,对军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开始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革命文物的征集.

1936年8月5日, 和杨尚昆为出版《长征记》联名发出征稿电报和信函,要求红军师团干部对长征行军、战斗、民情风俗、奇闻逸事择其精彩有趣部分编写成文.到10月底,总政治部共征集稿件200多篇,共计50余万字.后来选取100余篇文章以及歌曲、英雄谱、资料表等编成约30余万字的《红军长征记》.

1937年5月13日, 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主席 、总司令朱德发出《军委关于征集红军历史材料的通知》,提出要“大规模的编辑十年来全国的红军战史”.中革军委决定由 、陆定一、张爱萍、萧克、丁玲、舒同、甘泗琪等11人组成红军战史征编委员会,负责收集红军历史材料和编辑出版工作.历史材料收集的范围包括历史、战史、长征史、史略、报纸、宣传品、书籍、图书、剧本活报、日记、歌曲、照片、纪念品、旗帜、奖章、文件、法令17项,这其中既包括历史文字资料,又包括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革命实物.随后, 秘书处、 、组织部、 西北局、 青运、部队、学校、医疗卫生等各行各业机关均发出通知,要求各机关、团体及个人帮助收集革命文献和实物.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国内重心开始由国共对峙转向合作,共同抵抗日本入侵.而此时期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转变成为弘扬抗日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服务.这一时期,文物征集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关于抗战的资料,和前两年主要搜集革命文物截然不同.

1939年4月7日,为纪念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抗大政治部在《新中华报》刊登《为三周年纪念征求纪念品启事》,要求抗大同学赠送母校照片、战利品等纪念品,并于6月1日抗大三周年纪念活动中举行展览会.随着革命文物收集和宣传的深入,文物征集活动扩展到基层部队和广大群众,革命文物的种类进一步扩大,甚至包括反映敌人入侵和暴行的文物.

1939年5月30日,国民革命军18集团军(八路军)政治部发出《为征求抗战两周年展览会展览品启事》,提出:“兹值抗战建国两周年之日,决定在延安举行抗战两周年展览会,目的在表扬我军胜利,暴露敌寇兽行,以提高我军民抗战胜利之信心,鼓舞我军民杀敌之勇气.”为充实展览会内容,特向各界人士征求展览品:战利品、战斗通讯、照片及图画;战斗牺牲烈士之照片、传略及遗物;抗战领袖及部队生活之照片或画像;暴露敌军兽行、敌国困难及敌寇阴谋之照片、图画及统计表;前后民众参战动员之各种材料等.

此后,陕甘宁边区更加重视革命文物的收集和保护,革命文物的征集对象从红军深入到中国 领导下的各部队和群众,征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和中国 和中国解放事业有关的一些重大事件.

重视古代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

进入抗战相持阶段, 在进行新 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在此情况下,陕甘宁边区开始重视并明令保护古代历史文物古迹.

1939年初,陕甘宁边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推动了边区经济建设发展,但开荒生产、破除迷信却使地上地下文物古迹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为保护文物古迹,3月8日, 宣传部及时发出《关于保存历史文献及古迹古物的通告》.《通告》指出:“一切历史文献以及各种古迹古物,为我民族文化之遗产,并为研究我民族各方面历史之重大材料,此后各地方、各学校、各机关和一切人民团体,对于上述种类亟宜珍护,如有地下发掘所得之各种古迹古物,更望勿有遗失或损坏,并请送至本部保存及供人研究,是所至盼.”

同年11月23日,为使边区的历史文物古迹得到妥善保存,林伯渠、高自立、周扬联名签发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给各分区行政专员、各县县长的训令》,决定“对边区所有古物、文献及古迹加以整理发扬,并妥予保存”.调查方法包括“各县、区、乡政府制定专人负责调查”“广泛地访问民众”“向老学者访问”“县、区、乡负责人亲自调查”等,“调查所得之古物、文献及古迹暂由该区、乡政府或县政府设法保管”.并决定“群众自愿将所收存之古物、文献送政府或出卖于政府保管者酌予奖励”,“而各级政府人员在进行调查中办事出力或发现出重大价值之古物、文献、古迹者,亦当酌予奖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延续了土地革命时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之路,陕甘宁边区政府积极筹划博物馆的建设.1941年1月,为开展社会教育,经 和边区政府批准,边区政府教育厅拟建立博物馆.不久,建立延安博物馆就被列入边区政府的议事日程.1941年3月28日,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主持起草的《建立延安博物馆缘起》中,对建立博物馆的理由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第一是建设新文化的需要.其中指出:“中国的文化史已有四千余年,要从旧中国的旧文化中,创造出新中国的新文化,首先对于远古文化资料,还得做一番发掘整理和考证的功夫.”陕甘宁边区出土古代文物丰富,“分别陈列,以供各界的参观,这不单对中国社会史研究者提供有利的资料,而且对新 主义文化的创造将给以极大的帮助”;第二是出于总结革命历史,缅怀先烈事迹,鼓舞“后来者勇气和信心”的需要.“十年苏维埃运动的伟绩,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乃至当前拒强顽敌的功业”进行陈列和展览,可以鼓舞大江南北抗日将士的士气,告诉全国人民,中国人民的武装,将能誓破任何顽强的反动武装而确保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第三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对改善人民生活,发展边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可以举办这方面的展览,从而起到进一步推动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的作用.

陕甘宁边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之路为关于陕甘宁边区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红星照耀中国每篇概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