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学问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学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问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14

《我学问》: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学问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

“学问”一个贯古穿今的两个字.可,什么是学问呢?依我看,大概就是既学又问吧!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好问的人,终身为愚人.”自古以来圣人们都提倡大家多提问多思考.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和学,相辅而储也,非学无以广识.”《尚书》中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之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观之,学和问是不能分家的.这是古人都通晓的道理.

反观现在的我们呢?有几个人能做到“学而问”呢?遇到不会的题,不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深究,而是通过信息手段,轻松得到答案,然后抄下敷衍了事.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样不对,甚至在抄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罪恶感”,但还是这么做了.为什么?大家都已经习惯懒于思考,停止发问了.事实上,只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人,才能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对学习有了兴趣,才更得心应手.发现问题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当下,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提问”和“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人天生下来,本就充满着好奇心.看看,婴儿总喜欢啃啃这个,摸摸那个,转着黑溜溜的大眼睛感知着这个世界.这是什么呢?不就是一种提问的展现吗?只不过那时他们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罢了.事实上,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有好多好多问题要问,恨不得把所有事都问上一问,这不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吗?

但是,当我们问长辈时,他们似乎很敷衍:有时说不知道,有时不回答,有时竟会不耐烦地让我们走开,不要打扰他等

在得不到长辈们的热情关心和指导下,我们会怎样?我们会十分的失败和失落,似乎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别问了,反正也不会有结果.”久而久之,我们便失去了提问的兴趣,甚至拒绝思考.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中影响重大的家长,应怎样对待孩子所提的问题呢?我以为,在情绪上应表现出高兴和热情来关心孩子和他们所提问题;在态度上应以鼓励来激发孩子追问和持续思考.即使那些问题你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也应给孩子提供一些思路或耐心陪他一起寻找答案.重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提问”和“思考”这个过程.我们绝不能将孩子们好问、善问的天性扼杀在摇篮里.

怎样唤醒并培养孩子们多提问多思考的好习惯呢?我认为,家长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大好河山,亲近自然和社会,孩子们在品味、欣赏美的时候自然生出一些新奇的想法.然后引导并要求孩子每天提几个问题并认真记录下来,将此当成孩子们自己写下的成长记录.家长和老师还应每周对孩子所提问题进行点评或解答,从中挑出有意思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相互交流,从小就培养提问的习惯,时间长了,自会发现提问之妙.

学校和老师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允许我进行大胆的设想:如果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将自己的疑惑记录下来,布置成要完成的作业,而且学校定期开展提问大赛,那效果又会如何?毕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不懂的地方,如果不及时提出来并弄懂,那问题便会越积越多.当下,学生似乎很少大胆地向老师和他人提问,一是惧怕老师,二是怕同学嘲笑.如果将不会的问题记下来交给老师,便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这不仅能让学生的问题得到解答,也能让老师清楚学生的理解程度.对老师的教学也是十分有利的,何乐而不为呢?学校的问题大赛或许更能激发学生提问和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不好问又怎样体现好学呢?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和提问有着密切聯系.提问往往就意味着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只有疑问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指导老师:李蓉蓉)

学问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我学问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学问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问和知识的区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