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问鼎论文范文资料 与问鼎天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问鼎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8

《问鼎天宫》:这篇问鼎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天宫”来到发射场

2011年6月2g日,“天宫一号”目标飛行器产品专列驶进发射场.之所以没有像神舟七号飛船那样乘坐运输机,是因为“天宫一号”目标飛行器单舱太大.

“天宫”是一个古老的名字,充满了浪漫的神话色彩.在炎黄子孙的眼里,那是一个充满了梦幻色彩的飛天秘境.

起初,大家把正在研制的空间实验室雏形只用学术名词称呼一目标飛行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研制人员提议说,空间实验室就叫“天宫”吧.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鸣.“天宫”这个名字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目标飛行器”这几个字现在和“天宫一号”一样出名.许多宣传报道都把“天宫一号”称作中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或者叫“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但这一次,官方口径都把它叫做“目标飛行器”.因为此次发射“天宫一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空间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重8.5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竖起来有三层楼高,是目前中国最大、最重的近地轨道、长寿命飛行载人航天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设计使用寿命两年.实验舱是将来航天员可以工作、生活的地方,能够保证舱内的大气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的必需条件.尽管是在没有天地之分的太空环境中,设计人员还是为航天员亲手打造了很多“地球元素”,诸如土 的“地”,淡蓝色的“天”,浅 的“墙壁”等等.在“天宫一号”发射前的天地大回路测试中,我们看到了实验舱内的五星红旗和中国结.

除去众多的设施设备,实验舱内大约有15立方米的空间供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飛行提供能源.作为低轨道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要在轨运行两年,这对资源舱的能源供应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此次资源舱约带1.4吨多推进剂,以维持“天宫一号”近地轨道运行的需要.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总体部署,“天宫一号”除了和神舟八号飛船对接,还要和后续发射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对接.其间航天员将要在轨进行短期驻留,是一个集“目标飛行器”、“空间实验室”于一体的载人航天器.苏联和美国在进行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之前,进行了三次飛船和飛船之间的对接,来验证交会对接技术,需要发射六次飛船.而“天宫一号”和三艘飛船对接,只需要进行四次发射就够了.

除了交会对接.“天宫一号”还要完成其他三项重要的任务:“天宫一号”和飛船组成的组合体的控制和管理;开展相关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医学实验;进行废物再生利用实验等.很多东西仅靠从地球送是送不起的,比如空气、水等等,用过了依然很珍贵,处理以后还可以再用.还有人体排泄的东西,在太空,这些都是珍贵的资源,要处理过后重新再用.只有解决了这些技术,中国才有能力建立空间站.

“对接机构”有多难

尽管交会对接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苏联付诸现实,并且在1969年1月16日首次成功实现了载人状态下的空间交会对接,迄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环—锥”式结构,到后来的“杆—锥”式、“抓手—碰撞锁”式,再到今天技术最复杂和最先进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对接机构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不过,要掌握这项技术,依然是令许多国家望洋兴叹的问题.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一项世界公认的高难度前沿航天技术.虽然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不过,目前能够生产对接机构的,只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

“天宫一号”采用的对接机构叫做“内翻式异体同构周边”对接机构,是当前世界上口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一种对接机构,可以把两个很重的东西连接到一起,实现组合体统一控制,中间有舱门,是航天员进出的通道.这种机构和其他三种方式相比,有两点优势:首先对接机构是异体同构.即交会对接的两个不同航天器上安装着同样的对接机构,这样使得“追逐航天器”既可以做主动方,也可以做被动方.这对于空间救援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其次,对接机构所有定向和动力、测控部件都安装在 舱口的四周,从而保证 成为航天员来往的通道.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追逐飛行器”和“目标飛行器”都是在太空中高速运行的航天器,时速达到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两者相撞事故.1960年至1998年,苏联载入航天飛行影响任务的33次重大故障中,交会对接技术就占了24.2%.即便是今天,交会对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俄罗斯和美国,交会对接故障也时有发生.

航天器在空间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精确测控,让两个航天器安全对接,是交会对接的最大难题.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异体同构周边”对接机构周围,安装有很多高精度测量仪器.技术极为复杂.当二者在地面测控人员的操纵下接近到几公里以内时,精确测控就要依靠这些复杂的综合测量系统了.对接机构上的测量系统能让二者之间的测控误差不超过两厘米.

感谢苏联和美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不过,我们仅仅只是知道了对接机构的发展历程.一开始就选择最先进的对接机构来研制,其研制过程对我们来说绝不是一种捷径.早在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初,就同步展开了关于交会对接技术的论证工作.2002年.航天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启动对接机构研制工作.经历了八年的艰苦攻关,才研制出了这套和国际先进技术同台竞技的产品.

“长征二号FT1”火箭

“T1”是反映在这次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名称上的变化.

“T1”火箭是在“长征二号F”的基础之上改进的,改进项目达一百七十多项.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改进基于两种原因,一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从1993年开始研制发射神舟飛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在这中国经济飛速发展的+几年内,火箭上面所应用的相关电子产品也发生了突飛猛进的变化,火箭改进这些项目,也是势在必行.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适应“天宫一号”发射.“天宫一号”比神舟飛船大而且重.需要的推力也比飛船大,而且发射过程中不载人,不需要逃逸.因此“T1”火箭取消了逃逸塔和和逃逸有关的各种设施.“T1”火箭的整流罩完全是为“天宫”研制的,直径比原来增加了一米,长度增加了两米,取消了栅格翼和逃逸发动机.顶部采用了特殊的流线型设计,能够让火箭穿越大气层时,更好地减少空气阻力.

形状的改变让整流罩研制者付出了不少额外的代价.

由于发射场远在千里之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运输需要过很多隧道.按照目前中国铁路隧道的尺寸标准,直径四米多的整流罩集装箱将无法通过.因此.为了顺利运输到酒泉.整流罩设计者们在不影响整流罩性能的情况下,不得不把整流罩分割成八瓣,运输到发射场再进行复杂的组装工作.

没有改变形状的“T1”火箭助推器也发生了功能上的改变.为了增加推力,设计者们在保持“长征二号F”火箭芯级和助推形状不变

问鼎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问鼎天宫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问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问鼎官路丁长林笔趣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