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拙作论文范文资料 与拙作实不宜上荧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拙作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5

《拙作实不宜上荧屏》:本文关于拙作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1949年后,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用心经营,最有趣”的小说《围城》,在大陆一度声名湮没,直至1980年在陈梦熊以及柯灵等人的“劝说”下,钱钟书将《围城》做了一番修改,重新刊发.《围城》的这次“出土”,又一次引发了阅读的热潮,直至今日,小说几乎年年再版.

八十年代末,孙雄飞和黄蜀芹多次与钱钟书沟通,希望他同意把《围城》改编为电视剧,而钱钟书以“拙作不宜上荧屏”为由多次拒绝,此外并不再做解释.然而,为柯灵热情的“推荐信”所“打动”,钱钟书还是同意了授权拍摄.当编导们向钱钟书征询剧本的改编意见和要求时,他说自己毫无想法,直言希望剧组能够自由发挥.

电视剧《围城》播出之后,不断有人发表评论文章,还召开了座谈会,专题讨论此剧的得失成败,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改编,电视剧保留与呈现了原著的精髓.那么,钱钟书最初对《围城》不适合登上荧幕的判断是否准确?他为何拒绝参与改编剧本?《围城》剪辑成片后,他自言看得“津津有味”,对电视剧肯定与褒扬之声中是否也包含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弦外之音”?

不妨先来考察电视剧在诠释《围城》的主旨思想方面是否与原著一致.

一谈到《围城》的主旨,马上会联想到小说的序言:“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围城》主要是借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来探讨“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即“人性”之相关问题.其次,通过阅读小说也可以看出,小说借写方鸿渐的婚姻、工作的故事探讨了一些人生问题.可见,对人性、人生问题的思辨与讨论,就是《围城》的最重要的主旨.另外,由于《围城》中主要描写的是“知识分子”,观察与反思“知识阶层”也成为了小说复杂主旨的一个小侧面.

但是,在电视剧《围城》中,表现“人性”、关注“人生问题”的主旨被淡化了,正如编剧孙雄飞在《我们选择了艰难——谈〈围城〉的改编》中所说的:“给人们活龙活现地展示了那个年代高层次知识阶层的众生相:故作高深的浅陋,貌似聪明的愚蠢,功架十足的虚伪,一本正经的无聊,玲珑剔透的卑鄙等一个个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如同伊甸园的亚当、夏娃,精神上赤条条地陈列了出来.小说以犀利的笔致,对各种各样丑恶社会现象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和讽刺.”

在改编《围城》时,编导对小说主旨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将展现“高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剖析和讽刺”社会现象作为电视剧《围城》主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著的主旨思想.而电视剧也达到了既定的目的,在许多评论中,可以看到诸如“原本展现了知识分子思想”、“表现知识分子众生相”等评价.钱钟书夫妇似乎对此早有“思想准备”,杨绛在给电视剧题词时,写了这样一段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所强调的,“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就是在明确的提示观众,《围城》所写的是普通人,是普通人的人生经历.知识分子也是普通人的一种,他们的“浅陋”、“愚蠢”、“虚伪”、“无聊”、“卑鄙”也并不是知识阶层所独有的,而是人性普遍的弱点.编导将“那个年代高层次知识阶层”定义为“病态社会的畸形儿”,这不仅有悖于原著的主旨,也是一种相当狭隘的偏见.

其二,谈起《围城》的讽刺,使人印象最为深刻就是叙述者精彩的议论.

《围城》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站在“上帝”视角审视故事、观察人物的叙述者,不断道出精彩绝伦的奇思妙语,酣畅淋漓的讽刺和批评,使人拍案叫绝.

钱钟书对于文字“游戏三昧”十分痴迷,他在小说的议论性叙述方面下了大工夫.而在电视剧中,当这些有趣的文字通过旁白读出来,不仅可能会打断情节进程,也使得这些犀利的议论讽刺锋芒锐减.试想,在电视剧中一个机智幽默的“说书人”频繁的出场,不停的讽刺和唠叨,不仅会遮蔽演员的光彩,还会降低故事的艺术感染力.因此,电视剧《围城》中折减了不少机智风趣的议论性叙述.这些精彩的文字魅力也只能通过对原著的阅读和玩味才能领会.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有关讽刺的例子,小说中有一段叙述者关于战时上海恶劣环境的议论:

这一年的上海和去年大不相同了.欧洲的局势急转直下,日本人因此在两大租界里一天天的放肆.等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到成仙,平地飞升.公用事业的工人一再罢工,电车和汽车只恨不能像戏院子和旅馆挂牌客满.铜圆镍币全搜刮完了,邮票有了新用处,暂作辅币,可惜人不能当信寄,否则挤车的困难可以避免.生存竞争渐渐脱去文饰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廉耻并不廉,许多人维持它不起.发国难财和破过难产的人同时增加,各不相犯.等鼓吹“中日和平”的报纸每天发表新参加的同志名单,而这些“和奸”往往在另外的报纸上声明“不问政治”.

这是原著中一段罕见的关于时政的议论,叙述者将战争给国人带来的灾难进行了一番犀利的抨击,对于现实发出了一种近乎绝望的感叹:“生存竞争渐渐脱去文饰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廉耻并不廉,许多人维持它不起.”电视剧的编导也注意到了这段议论性文字的现实批判意义,于是,他们改编了这段议论,把它变成了一段方鸿渐的心理活动,方鸿渐想“上海这个地方仿佛像一个魔岛,好好一个人来了,竟然变成了畜生.”这样的改编显然是编导的“创新”,无论在原著中还是其他作品中,钱钟书从未表达过对日据期的上海有这种看法与感受.因此,这一段明显与原著不符的心理描写,倒是再次印证前文中谈到的从原著到电视剧改编时主旨的偏移.小说中的战争背景作为故事背景处理,然而,在电视剧中,编剧和导演似乎有意识的在强化这种特殊时代背景的意义.电视剧《围城》中的讽刺不仅有对侵略者的批判,还扩大了外延,包含了一种强烈的时代批判的意味.

钱钟书的作品中的“忧世伤生”是以个人为出发点与归宿的,所以原著中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嘲弄与挖苦,对人生无奈之处、对命运的捉弄的叹息,这种讽刺显得幽默、轻松,不失严肃的意味.即使偶有对社会乱象的讽刺,也是点到即止,不做长篇大论.而在电视剧中,一种持续性的带有政治意味的“批判”贯穿始终.这不得不说是两者在讽刺的艺术风格方面的重大差异.

拙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拙作实不宜上荧屏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拙作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拙作是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